第三讲:王的先锋—施洗约翰讲章

作者:归原 来源:[网络收集] 浏览:
第三讲:王的先锋—施洗约翰第三讲:王的先锋—施洗约翰可1:2—8在学习历史时,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回到历史的处境,用当时的处境去思想事件及意义。如果我们纯粹的用现...

第三讲:王的先锋—施洗约翰第三讲:王的先锋—施洗约翰  可1:2—8    在学习历史时,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回到历史的处境,用当时的处境去思想事件及意义。如果我们纯粹的用现代眼光来分析历史的事件结果必然是面目全非、张冠李戴。因此我们要学习马可福音书,及书中所描述的事件,我们必然也要了解本书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之下写作,及作者通过当时的文化及语言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马可是在两种文化背景之下写作的,他使用罗马的文化介绍希伯来人的文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人物是施洗约翰,我们要了解施洗约翰的工作及使命,必须要明白以色列人的历史(旧约的预言)。一、先锋身处的历史背景与福音书所处相切的意义以色列人的历史也称为是救赎的历史,是上帝拯救人类的历史。这个救赎过程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来说是一个争战的历史,人类的堕落好比人堕入敌国,与上帝为敌;上帝在这样的一个敌国里拣选了一批属于他的战士,所以以色列人和我们这些基督徒就是蒙神拣选的战士,在这个敌对上帝的国度里作特工。因此我们的生活就是一种争战,是一种对敌国的破坏。我们的使命就决定了我们身处的坏境是艰难的,回顾以色列人的历史,我们看到这种艰难不但是来自外在的环境,也是来自内在的欲望。这种欲望驱使我们作出一些背叛神国的事,甚至这种背叛行为达到可耻地步。但是上帝并没有放弃这一群被他所拣选的子民,因此他不断的派他的使者来到这个敌对国家,提醒、鼓舞、引导、管教这些人重新回到自已的本位,去面对前面的争战。到了耶稣降生的年代,以色列人因着他们对神的背叛,神四百年没有差派使者来到他们中间,因此这一段时间被称为黑暗的时期。或者更久远一点的说随着大卫王朝的结束,这个国家就没有太平过。他们被周边的国家经常搅扰,但是以色列人并没有因外在的环境向上帝悔改,反而更加的远离上帝,接着这个国家就亡国,大多数人被掳到外邦,在这个世界上漂来漂去,本来十二个支派的,现在只留下了三个支派。随着他们的流亡,他们的信仰也出现了更大的危机,后来他们得到当王的许可重新回到耶路撒冷,但是他们的信仰已经成为一种形式。这些回到耶路撒冷的人,他们还是不断的经历战火、饥荒。现在我们回到前面所提到过的四百年黑暗时期,在这四百年里,他们经历了各样的磨难、最让他们痛苦的是他们没有听见神的声音。但是以色列人并没有因环境怀疑上帝,反而是更加的坚信这位上帝。因为上帝在历史中向他们有应许,就是有一位弥赛亚要来,拯救他们,这就是以色列人的盼望。在旧约圣经所记载的最后一位先知玛拉基,前一次我提到过,玛拉基先知预言,弥赛亚要来临之前,他会先派使者在前面开路;或者说以色列人最后听到神的话是怎样的:我们可以打开圣经玛拉基书的第四章五节“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旧约的结束是一个应许、是一个盼望,也是一个警告。当以色列人在经历四百年的黑暗时期,他们的盼望就是以利亚的出现,有一个典故:以色列人最喜欢给孩子所讲的圣经故事就是:摩西和以利亚,他们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上都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当以色列人在埃及经历奴隶之苦时,上帝差派摩西将他们拯救出来。当以色列人陷在黑暗、政治腐败、信仰堕落之时,上帝所派的先知以利亚来到他们的中间,对政治、信仰、社会都有了革新。因此在四百年的黑暗时期,以色列人心中的盼望就是那位火的先知以利亚来临、那位立约的使者来临。现在我们回到马可写福音书的时代,这群基督徒所经历的环境好比以色列人生活的处境,当然他们所经历的起因不同,一类是源于自身的背叛遭至神的管教,一类是恶势力对善的攻击,因善受苦。但是他们所处的境遇都是一样的(受苦),彼得前书就是围绕这样的一个主题:2:19-22倘若人为叫良心对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这是可喜爱的。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3:17神的旨意若是叫你们因行善受苦,总强如因行恶受苦。4:1 -4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兵器。因为在肉身受过苦的,就已经与罪断绝了。你们存这样的心,从今以后,就可以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在世度余下的光阴。因为往日随从外邦人的心意,行邪淫,恶欲,醉酒,荒宴,群饮,并可恶拜偶像的事,时候已经够了。他们在这些事上,见你们不与他们同奔那放荡无度的路,就以为怪毁谤你们。4:12-19亲爱的弟兄阿,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你们中间却不可有人,因为杀人,偷窃,作恶,好管闲事而受苦。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所以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但是彼得提醒信徒我们的受苦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是因为别人在我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恶,或者说基督徒的行为模式就成了世界价值观的一大标准,当世人的行为与基督徒的行为标准有出入或偏差时,他们就大大羞愧,因此就攻击基督徒。马可通过施洗约翰的事件就是要告诉这群在受苦中的信徒:第一、我们如今的处境和以色列人在四百年黑暗时期的处境一样,我们都在经历逼迫、受苦;但是从以色列人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盼望可以战胜一切的苦难。并且马可提醒信徒,我们的盼望是亲临性,这位基督已经来了,并不像以色列人那样,只是一个影子,我们所盼望的是实体。所以圣经说:“照着话,约翰来了”,‘来了’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真真实实临在的信仰。第二、以色列人受苦是因为他们偏离了神呼召他们的使命,他们偏离了信仰的标准,他们与恶同化;而我们经历苦难是因为我们现在与恶对立,是恶对善的一种攻击。一种是被世界同化,另一种是向世界挑战。前者的受苦是被神管教而受苦,因犯罪而受苦,后者的受苦是因义而受苦。(从约翰的打扮和生活来看,他完全是一种与世欲对立的)综合来看,所有的苦都是因罪而起,一种是自身的罪,另一种是别人的罪。相反,只有罪得到了解决,苦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解决。谁能解决人类的罪呢?马可把我们的视线带到了基督的身上,只有神的儿子才能解决我们的罪。因此施洗约翰事工的目的就是把人视线集中在基督的身上,只有那一位基督才能解决人类的罪。二、     先锋事工的意义及人性羞耻心的重要旧约先知预言王先锋的事工:“预备道路、修直他的道路”当然这是很形象化描述;这里的预备道路、修直道路是什么意思呢?圣经很具体的描述了约翰的工作:在旷野施洗,传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词:施洗—洗礼是一种礼仪,对于犹太人来说是很熟知的,因为摩西的律法上有记载,施行洁净礼,如摸了死的动物,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有的还要沐浴、洗手等条例。因此洗礼象征性意义是得以洁净。特别是外邦人要归信犹太教必须要遵行三件事:第一、行割礼,第二、献上祭礼,第三、洗礼,就是象征着他过去污秽的生活因此而获得洁净。让人费解的是,约翰要求犹太人受洗。这个受洗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犹太人又是如何理解这种入门礼呢?我们来看第二个词:传悔改的洗礼—旧约先知的出现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向百姓宣讲悔改的信息。先知提到的悔改这个字原文是:“夏赫”,意思是形容回转。表示把以往的事抛诸脑后,永不再提。马可福音所使用的这个悔改这个字,原文是:“米塔挪亚”—主要表明“心意的转变”。然而这种转变并不一定完全是在知识方面,而且也是指道德方面的改变。因为人堕落后人的整体受到了罪的玷污,所以当一个人的心意转变过来之后,他不但获得了新的认识,而且他的意识良心也获得了一个新的方向,所以也产生道德的改变。同时在情感方面也产生了难过、忧愁、懊悔。我前面提到过约翰要求犹太人接受这个原来为外邦人而设的洗礼,约翰怎么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犹太人有一种民族的优越感,以为自己是亚伯拉罕子孙,是上帝所拣选的子民,就可以坦然的进入神的国。约翰强调悔改的洗礼,就是明确的指出,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神的选民,若不从心里改变,归向上帝,都要灭亡。他采用这个外邦人入教的礼,其意义就是犹太人并没有身份上的优越,若不悔改、承认自己的罪,就必灭亡。第三词:使罪得赦,这个词中文和合本翻译并不是很正确,约翰的意思并不是说,洗礼是得到赦罪之途径,或是一种除罪所必行之仪式。人罪得赦免并不是靠一种宗教礼仪,宗教礼仪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意义,重要的是礼仪所要表达的那个意义和对象。这里使罪得赦,这里的使,最恰当词可能是‘关于’,关于罪得赦。约翰本身并不能赦免别人的罪,约翰事工的一个重要导向是指向基督;或者说约翰把人所在的处境真实的告诉了人,让人知道自已身处的光景,但是约翰并不能拯救人,约翰把拯救的目光转向了基督。从洗礼的角度来说,约翰的事工只是宗教外在礼仪的表征,并没有实际性赦免;重要的是人内在心思意念的洗礼和重新。所以约翰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弯腰给他解鞋带,也是不配的。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他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约翰作为基督的开路先锋,为基督预备道路;而基督的事工并不是宗教礼仪性的,重要的是改变人的本性。而约翰的事工所带来的效果也是人本性一种转变,或者说是人本性的一种苏醒和看见。当约翰向以色列人宣讲悔改的信息,所带来的结果是: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宗教性的复兴,或者说人的良知被苏醒;当他们听到约翰所传的道理,就在他们黑暗的心里照射出一道光茫,使他们看到自己本性中的罪恶,所以他们勇敢的来到约翰的面前承认自己的罪,并接受外在的洗礼认可。当一个人站在众人的面前承认自己的罪,并愿意接受某一种宗教礼仪,就意味着他真实的委身与宗教信仰。这是很需要勇气的,因为罪带来结果就是羞耻,当一个人在大众面前承认自己的罪,你想他要面临多大勇气。而约翰传道带来了这样的一种结果,我称这种结果为良知的恢复、或者说是人羞耻心的恢复。圣经给我们看到人堕落后,第一个表现出来的就是羞耻。亚当和夏娃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他们就看到了自己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当上帝在园中行走,亚当和妻子听见神的声音,就害怕,躲避上帝。上帝就呼唤亚当:‘你在那里?’亚当回答神说:“我在园中听见你的声音,我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人有羞耻心好不好,好!其实我们从整个社会的文化、思想来看,人类都在作无花果树的叶子作裙子给自己穿,我们千方万计的用这些叶子来遮盖自己罪恶的一面。有一个掩耳盗铃的故事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其实人类是在掩眼盗铃,把自己的眼睛遮盖起来,以为别人也看不见。人类堕落后是看到自己赤身露体,用叶子遮身遮盖羞耻;这种叶子可能是一种文化,我们借用某一种文化来遮盖自己的露体。安徒生童话有一篇《皇帝新装》用最美的智慧来遮盖自己的露体,露体本身就是露体,是一种羞耻,但是为什么露体还要出来展示呢?就是被一种智慧所遮盖和美化。今天的时代也一样,特别是那些明星,这些明星大多数都是藩金莲,你看香港上次出现了一个‘艳门照’事件,牵连到众多的影星,但是为什么这些人没有觉得羞耻呢?还有四川某画家他的女儿为她作露体模特,他在公众面前大谈特谈什么是艺术?还有现代我们身边的女性,到了夏天衣服是越穿越少,越穿越透明,几乎是露体。为什么这些人能坦然的出现在公众面前呢?是因为用了某一种叶子文化作为遮盖。电视、电影、唯物主义、后现代主义都在宣扬一种遮羞耻的叶子。今天我们的校园也是如此,很随便的二个人同居在一起、考试作弊、老师提供答案;公司、政府机构、事业单位都存在这些严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做这些可耻的事,觉得没有羞耻呢?是借用一种了某一种文化作为遮盖。我发现全国各地都有这做‘文化墙’,就是在大街边上建起了一条一米多高的墙,上面绘一起图案。正面是宣扬这个地方的一种文化,其实是遮掩墙后面的垃圾和不为人知的一些事。如果用这些建‘遮羞墙’的钱来治理这里的环境,我想每一个地方都会成了美丽的公园,但是人就是喜欢遮盖羞耻,这就是人堕落后的一种行为,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做这项工作,只是叶子形式改变了。以色列人在经历四百年的黑暗期,到了耶稣那个年代,我们看到他们是借用宗教作为他们的遮羞墙,借用自己的民族作为什么的无花果树的叶子来遮盖自己的羞耻。约翰的来到揭露他们的这种行为,把这种遮盖羞耻的叶子除去,使他们看到自己原来是如此的污秽不洁,使他们的良知里面重新有了羞耻之心。就是这种羞耻的心驱使他们来到约翰的面前寻求平安。如果我们行了羞耻的事,然而并没有羞耻的心,那么我们就认为自己并没有羞耻。举一例子来说,未婚同居,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未婚同居是羞耻的事,既是我们有了未婚同居的事,我们也不会觉得羞耻。所以人的羞耻感与人的认识是相连的,只有我们对神圣的婚姻有正确的认识,带来的结果就是婚前的性行为是可耻的。人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呢?动物乱交为什么没有羞耻感呢?其实现代这个社会许多婚姻学家也在提倡人乱交,只要两情相悦,都可以换妻。这些婚姻学家在中国还是很有名气的,比如李银河就是其中一位。为什么人的道德堕入到这样的一个地步呢?就是人对真理的认识失去,人行为的标准失去,人内心绝对标准的失去。一但人失去了标准,并不是没有标准,而是有无数个标准。未婚同居的人有未婚同居的理由,婚外情的人有婚外情的理由,贪污的人有贪污的理由,作弊的人有作弊的理由,假冒的人有假冒的理由。而这些理由都成了遮羞的文化。约翰的事工就是把人的心引向绝对的标准,当人有了这个绝对的标准时,其它的标准就没有了,因此人就看到了自己原来是羞耻的,就会寻求那位能真正遮盖他遮盖羞耻的主。       2009年3月5日下午 恩典堂 相关阅读: 约翰一书:信心胜过世界 (刘三姐, 2008-10-04)

0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