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马太福音第廿二章

 

一至十四节的比喻又为“一人一王”之比喻,故在人方面之事不能尽解难处;例如:仆人不会被杀,王不能如此平民化,王不会发兵剿被召者。

一节:“耶稣又用比喻对他们说。”

“又”指明继前一比喻。此比喻与凶恶园户之比喻大有关系。后者指神因犹太人弃主,故主亦弃他们;前者指神弃犹太人后,外邦人便蒙悦纳,但并非每一个外邦人都得救。

二节:“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

这里说,“天国好比一个王”,不是说教会,而是说天国,因此指范围方面包括尚未得救的人,教会指全体得救之信徒(并非地方教会),故无不得救的人。(路加福音十四章之比喻纯为福音的问题,比喻之本身与此处不同,所以可断定为不同此处的讲解。)“娶亲”,表明立约的关系;“筵席”说出神的丰富为人预备。此处无新妇,因目的并非说到神的旨意。

三节:“就打发仆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赴席;他们却不肯来。”

这里的“仆人”,指主和施浸约翰的门徒。“被召者”是以色列人。神差遗他们去请以色列人来享受神的丰富。“他们却不肯来”,即不信门徒们的见证。

四节:“王又打发别的仆人说,你们告诉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经预备好了,牛和肥畜已经宰了,

各样都齐备;请你们来赴席。”

“别的仆人”,指五旬节时,使徒和门徒向犹太人第二次作见证。他们一直在耶路撒冷作工,甚至撒玛利亚都不去。故神容让逼迫临到,使他们分散到异邦人中(徒八14)。保罗起头作工亦一样,只到侨民那里作工,直到犹太人侨民都弃主,保罗故申明要向外邦人中去(十四4648)。三节仅是请来,四节才说“牛和肥畜已经宰了”,就是主耶稣已经死而复活了。(路加福音不注重弥赛亚的问题,故不提。)

五至六节:

“那些人不理”,五旬节的情形虽有三千、五千人得救,仍属小数,一小群而已。约瑟夫说,当主被钉的那一天,耶路撒冷有三百万人。“种田”指农业;“买卖”指商业。“拿住仆人,……杀了”,司提反、雅各被杀,彼得下监(徒七5860,十二23)。“其余的人”,不是农人或商人者,即祭司、文士、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等。四、五两节完全应验。

七节:“王就大怒,发兵除灭那些凶手,烧毁他们的城。”

这里的“发兵除灭那些凶手”,应验于主后七十年,提多毁灭耶路撒冷,血流满街。

八节:“于是对仆人说,喜筵已经齐备,只是所召的人不配。”

“所召的人”指犹太人;不能因他们不领受,糟蹋神的丰富。

九节:“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都召来赴席。”

以前的被召者是有预备的,我们外邦人得救似乎是临时的,是由于恩典的。“凡遇见的,都召来”,信者得永生,这是外邦人蒙恩。

十节:“那些仆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见的,不论善恶都召聚了来;筵席上就坐满了客。”

这里说“不论善恶”,今日之呼召,不管以往之历史好坏。福音的丰富,不管以往的善恶;福音最后的目的,为要荣耀神的儿子。

十一节:“王进来观看宾客,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

这里说“观看宾客”──在审判台前,人在天国范围中,福音传到之处不一定得救。“一个没有穿礼服的”,礼服预表基督作我们的义袍,使我们披戴基督(罗十三14;加三27)。神给我们穿公义的袍子(赛六一10)。这礼服是神为我们预备的(各样都齐备);可惜人以为自己的衣服好(自义),不肯脱下,不肯换,他并不信靠耶稣的义。

十二节:“就对他说,朋友,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礼服呢?那人无言可答。”

主不问人前几天何故打人、说谎、犯律法,只问:“怎么不穿礼服?”以往的历史主不问,只问有否基督的义。“无言可答”,足证此人明知故犯。人虽穷,王已预备;乃人自己以为不配。王有礼服,只怕人不肯脱下自己的旧衣,不肯穿上基督的义袍。

十三节:“于是王对使唤的人说,捆起他的手脚来,把他去在外边的黑暗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不藉着基督的结果是沉沦、黑暗。与二十五章者不同。

十四节:“因为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在天国范围中的人多,得救者较少。不要以为只有一个,那一定是犹太人了。在今日的教会中,稗子比麦子更多。

十五节:“当时,法利赛人出去商议,怎样就着耶稣的话陷害祂。”

下面都是犹太人试探耶稣之记载。他们在主耶稣的行为上找不到把柄,便在话语上找;今日的人亦一样。

十六节:“就打发他们的门徒,同希律党的人,去见耶稣说;夫子,我们知道你是诚实人,并且诚诚实实传神的道,甚么人你都不徇情面,因为你不看人的外貌。”

法利赛人与希律党(媚外者,犹太奸)彼此反对,今为试探主,可来在一起。“他们的门徒”──瞎眼学生才会投入瞎眼先生的门下。“你是诚实人”,先奉承一番,怕主撒谎而不能抓住祂的把柄。

十七节:“请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如何;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

他们问主:“你的意见如何,”如此才可抓住主的把柄。“可以不可以”,二者都是陷阱,一面是亡国奴,一面是背叛者。

十八至十九节:

这里主把他们假冒为善的恶计,当场道破。金银祂都没有,“拿一个上税的钱给我看”。惟有纳税给纳该撒的人才有该撒之钱,主没有。

二十至二十一节:

主之问与断案不只是有智能,且有教训:(一)信徒不该干涉政治,因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二)应当出捐纳税,因是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得救者自己为神之物,故不当为政府所用。)(三)犹太人所以亡国,因没有将神的物归给神,反去拜偶像,故神惩罚他们。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这是耶利米的教训。当初犹太人想,神的东西不归给神,该撒的亦不归给该撒。

二十二节:“他们听见就希奇,离开祂走了。”

如此智慧不得不希奇,读者如不觉得希奇,则不如犹太人。

二十三节:“撒都该人常说没有复活的事。那天,他们来问耶稣说。”

二党过去,撒都该人出场,如同车轮战。他们深信无复活,人死了便完全消灭,故无鬼,亦无天使。今天人顶会想出理想的问题为难人,一若当初的撒都该人。

二十四至二十八节:

他们所提的难题──“从前在我们这里”,全属虚构之事。

二十九节:“耶稣回答说:你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也不晓得神的大能。”

“你们错了”,这是主对他们的断案。“不明白圣经”,这是无属灵知识;“不晓得神的大能”,这是无属灵经历。这些是人错误的原则。故此信徒当有知识与经历。

三十至三十二节:

这里“复活的时候”,指人被提;“也不娶也不嫁”,并非指天使嫁娶。主不仅提出复活,主的意思是:“你们说人死后消灭了,那么在荆棘篇中,神就是介绍自己为‘死人的神’,神也就不能激励摩西。”此处的逻辑为:神是亚伯拉罕的神,而亚伯拉罕是死了的人,但神不是死人的神。故亚伯拉罕虽死,必变成活人。照样,以撒、雅各也都要复活。复活的情形见哥林多前书十五章五十至五十八节。

三十三节:“众人听见这话,就希奇祂的教训。”

“众人……希奇”,此即失败之表示,他们所以为的难题主竟能回答。

三十四至三十五节:

这里说到“他们就聚集”,再结合,是因同病相怜;律法师自恃,不服耶稣的口才。

三十六节:“夫子,律法上的诫命,那一条是最大的呢?”

律法师问主,律法中“那一条是最大的”,因为不能重这条轻那条(参雅二10)。

三十七至三十八节:

主回答了“第一,且是最大的”,因为包括一切的诫命。

三十九节:“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这里的“邻舍”,指自己以外的人,亦等于主耶稣所说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路十30)。

四十节:“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这两条包括一切的诫命,前者包括对于神的诫命,后者包括一切对于人的诫命。十诫本分为二部分──对神和对人。

四十一节:“法利赛人聚集的时候,耶稣问他们说。”

“耶稣问他们说”──主似乎是说,“你们问我够多了,也让我问你们一个问题。”

四十二节:“论到基督,你们的意见如何?祂是谁的子孙?他们回答说,是大卫的子孙。”

“你们的意见如何”,与十七节相对,主所问的问题似乎是给三岁小孩回答,主不问难题,恐怕他们不答(廿一27)。

四十三至四十五节:

“主对我主说”──第一个主是耶和华,第二个主是弥赛亚。主要我们明白:按肉体,基督是大卫的子孙;但按灵讲,基督又是大卫的主。法利赛人只知主是大卫的子孙,正如今日的新派;感谢神,主也是大卫的主。

四十六节:“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一言;从那日以后,也没有人敢再问祂甚么。”

他们不能回答,是因为明知而不愿意回答。── 倪柝声《马太福音查经记录》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