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马可福音第六章

 

马可福音616

这里所记的,是我们主第二次访问拿撒勒的事。马太和马可所记的同是这一件事。另外,路加所记的,是祂刚开始在加利利公开服事时,第一次访问拿撒勒的事。这两次的访问有显然的差别。第一次访问拿撒勒时,没有门徒跟从,第二次马可特别说明,“门徒也跟从祂。”;第一次的访问祂没有行任何神迹,这一次祂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第一次那些人愤怒的要把祂从山崖上推下,祂立刻离开那个地区,这一次祂似乎在附近的乡村逗留了一段时间。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访问之间,祂的名声已经滋长,祂的能力也更奇妙的显明出来。不久以前,祂的母亲和弟弟曾从拿撒勒到迦百农去,劝祂不要继续那样不眠不休的工作。他们说“祂癫狂了”。出于对祂的爱心,他们想说服祂一同回拿撒勒去过安宁的生活。可是祂拒绝了。

现在,在差遣这十二个门徒出去以前,祂带着他们与祂一同回到拿撒勒,这十二个人和祂一起,受祂训练,以预备将来差他们出去工作。由于祂设立他们要从事特别的工作,所以他们必须与祂同在,受特别的训练。他们已经看过祂如何运用祂的能力,如何在人类经历中之每一部分作主宰。然而,现在他们看到祂处于一种“不得行甚么异能”的情况下。这故事对他们是一个新的启示,让他们看见祂所可能受到的限制。他们曾经看到祂在不同的情形下彰显了奇妙的能力,是那样自然的发出来,无往不利,而且不可抗拒。可是,如今这能力却无法施行出来。这也是他们受训练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些拿撒勒人不信的表现、原因、和所造成的结果。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显示了这些人对耶稣有些甚么样的认识。他们试图把眼前的这个人和以前的祂相连系起来。他们现在就面对着祂,面对着祂口中所说的话,祂所作的事,或者更可能的是从别人听到祂所作的事。然后他们开始思想祂,他们是用过去几十年与祂同生活对祂的认识来思想祂。

他们问两个问题。第一,“这人从那里有这些事呢?”第二,“所赐给祂的是甚么智慧,祂手所作的是何等的异能呢?”第二个问题可以分开为:所赐给祂的是甚么智慧?祂手所作的是何等的异能呢?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了解他们心中的思想。

两个问题:第一,“这人从那里有这些事呢?”第二,这些是甚么事呢?这是甚么智慧呢?祂所作的是甚么工作呢?

从接下去他们所问的问题,可以看出他们问头两个问题的理由。“这不是那木匠么?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么?祂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么?”

这故事中的一切太自然了,自然得可悲!拿撒勒是一座小镇,可能只有一万左右的居民。像这样的小镀,左右邻居都互相认识,对别人的家务事也了解得一清二楚,可能还比对自己的家务事了解得更清楚。因此,他们就论到耶稣说,祂是一个木匠。这个人我们认识得太清楚,祂的母亲、弟弟、和妹妹们现在也都在我们中间。

现在我们把要思想的次序调转一下,先谈一谈他们后来所讲的这些话。这些人对耶稣有甚么认识?首先,他们认识祂的家庭是拿撒勒一个最平凡的家庭。他们认识祂的弟弟,也认识祂的妹妹。

他们也认识祂是“马利亚的儿子”。一年以前,祂访问拿撒勒时,他们并没有讲这句话。那时他们讲的是,“这不是约瑟的儿子么?”如今他们却说,“这不是那木匠么?不是马利亚的儿子么?”我不敢过分强调,不过我还是要指出这个问题。他们说祂是马利亚的儿子,背后可能含有多少的怀疑和轻视?任何人仔细读过这件事的记录,都可以感受到,这些人是在以一种叫人无法忍受的态度污辱耶稣。有一次耶稣讲到祂的父神,把祂和祂四周围那些人的父相对照时,他们对祂说,“我们不是从淫乱生的。”语气之间含有多少的轻蔑。我相信马利亚的心被刀剌透,部分原因乃是她要忍受别人对她的这种可悲的误解,因为他们不了解人类所有历史中这一个最大的奥秘。

他们还认识祂是“那木匠”,就是当他们的轭需要修理时,他们的犁头需要磨尖时,雇祂来为他们工作的那个人。他们的房子坏了,也是去雇这个木匠来修理,甚至有可能他们住的房子就是请这个木匠盖的。这些就是他们对祂的认识。

但是,现在他们对祂还认识了一些其它的事。他们知道祂是一个行大能奇事的人,这是无法否认的。

也许祂所行的大能工作,都是从别的地方传来的报导,不过至少他们知道祂确实是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就在那个安息日,他们再次听祂口中所讲的话,他们对于祂的智慧都甚觉希奇。

现在仔细看这个故事。注意基于他们对祂的这样认识,这些人有甚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他们接着所产生的心理态度。我已经说过他们问了两个问题,他们说,“这人从那里有这些事呢?”这人是指谁呢?这人我们认识得太清楚了,祂的弟弟和妹妹都在我们中间。这人是个木匠,是马利亚的儿子。祂住在我们镇上,是我们中间的一个人,我们没有看到祂额头上有甚么光圈,也没有看见甚么超自然的荣耀。祂只不过是和我们一样的人。这样的一个人从那里有这些事?现在再看第二个问题。祂的智慧是甚么智慧呢?祂所行的异能是甚么样的异能呢?

这些问题背后潜伏着一个怀疑,而最后这怀疑变成了他们的结论,就是说,祂那令人希奇的智慧,叫他们惊讶的异能都是因为祂与邪灵世界相交所产生的结果。祂的智慧是明显的,祂行的异能也是众目共睹的。祂从那里得到这智慧呢?祂怎能行这异能?实际上他们是在说,这些异能不是祂所行的,祂的智慧也不是自己的。这一切的秘密何在呢?假如他们的结论是,这一切的秘密在于祂与神的相交,祂是神的工具,神通过祂施行了大能的工作,神又赐给祂智慧的话语,那么他们就不会厌弃祂。他们厌弃祂,因为他们的结论是,这一切的秘密,在于祂与邪灵世界相交所产生的结果。

这种思想并不是新的,以前就有人如此讲过。当时那些人指责祂靠鬼王赶鬼,说祂是邪灵世界的工具。如今在拿撒勒我们也看到人们有着同样的思想路线。他们问题背后所隐含的那个怀疑,已经成为他们的结论。“他们就厌弃祂。”他们对祂愤慨,祂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叫他们跌倒。他们对祂愤慨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愿顺服于祂的智慧,不肯接受祂所行的异能,因为他们自以为对祂认识得太清楚了。他们认定这些事不可能是从上头来的,而是从下面来的。这就是这些拿撒勒人心中的思想。

现在我们要来考虑他们不信的原因。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论,答案并不难寻见。我们可以从主在这里所讲的话中找到,也可以在祂在耶路撒冷另一次类似的情形下,所讲过同样的话中找到。不过那时祂的对象不是祂的乡亲,而是那些领袖人物。然而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是一样的。为了要了解这种不信,我要同时引用祂在这里所说的话,以及祂后来在耶路撒冷所说的话。

“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这一句话我们常常引用,所以不必多讲。不过,我要把他们心中丑陋的一面揭露出来。我认为耶稣的话显示了他们不信的理由是出于嫉妒。他们很难于承认这一个与他们没有分别的人,竟能比他们更优越。这点不必多加解释我们都了解得太清楚了。这是人性遗传下来丑陋的一面,历世历代都没有改变。古时这罪性如何在拿撒勒人心中动工,今天仍然在人们心中强烈的动工。这是人性的互相轻视,人总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总不能相信我们同辈中的一个人能当我们的教师。我们对他太了解,因此我们不能相信他。

接着请观察拿撒勒人这种态度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含义。第一,很明显的,这种态度是不可理喻的。事实摆在那里,他们承认祂的智慧,他们知道祂的异能,可是他们拒绝接受这是祂的智慧和祂的工作。他们凭甚么理由如此拒绝呢?请注意这种态度的错误。对他们惟一可能的解释是把善当作恶,把这些善事当作是从邪灵而来的。他们承认祂的智慧,不过他们说,这智慧是由邪灵世界来的。请再次听这些拿撒勒人的话,注意这样的批评实际上是批评到他们自己:祂是我们当中的一个人,所以祂不可能成为行善的工具。如果他们深入一想,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在定自己的罪。这一个人不能够教训我们,因为祂与我们一样。为甚么不可以?因为祂的水平并不高过我的,假如这样,就没有人能够教训别人任何事了。这个人是从我们村庄出去的,不能回到我们的村庄就教训起我们。为甚么不能?因为祂是我们中间的一分子。这样,整个村庄的人就没有办法行任何大多了。哦!这些拿撒勒人对耶稣如此的批评是很微妙的,在中知不觉间他们承认了自己的限制。

但是我们还没有触摸到更深入的一层。在我看来,耶稣对这些粗鲁的村人非常温柔和忍耐。在那里祂并没有说到最深刻、最奥妙、最有启发性的事。这些祂都留到耶路撒冷去讲。不久以后祂去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无论在文化或知识水平上都比较高,不过那里的人所问的问题不是和拿撒勒人相类似,“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在拿撒勒这个偏僻的村庄,他们问的问题是,“这人从那里有这些事呢?”在耶路撒冷他们问的方式不一样。他们的问题是,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用今天的话说,这个人没有上过美国哈佛大学,或英国牛津大学,怎能有这样的知识水平呢?像这样的问题从来没有消失过,真是何等的可悲。今天有些传道人还是必须在别人这样的批评之下工作,可能一直到世界的未了,这问题都不会消失。

但是让我们来到他们批评的背后,看看他们的批评令人惊讶之处。这个加利利乡下人曾经叫拿撒勒人希奇,后来又叫大都市耶路撒冷的人希奇,而更叫他们希奇的是,祂所论到的是他们思想范围之内的事。慕迪开始在伦敦传道时,伦敦的人也厌弃他,因为他讲话带着浓厚的美国口音。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耶稣到耶路撒冷去时,祂讲话的口音并不特别显明祂是来自乡村。慕迪开始在伦敦讲道时,那些人厌弃他,因为他的话不合文法,或者根本没有文法。耶稣到耶路撒冷去时,他们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拿撒勒人和耶路撒冷的人,乡村的人和都市的人都有同样的问题,这人从那里有这些事?耶稣在拿撒勒回答这问题时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在耶路撒冷回答这问题时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或是我凭着自已说的。”

知道了耶稣两种不同的回答以后,现在我们暂时不要管那些大都市里的人,还是回到拿撒勒。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他们不信的原因何在?请记住这件重要的事,耶稣在耶路撒冷说,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换句话说,凡是愿意遵行神旨意的,一定知道神的旨意是甚么。耶稣所说过的话语中,大概没有比这句话更大胆的了。祂要人们经常注意,不论在甚么地方,一个人的心若是愿意遵行神的旨意,若听到了祂的教训,一定可以辨认出来这就是神的声音。祂这句话已经显明了他们不信的原因。他们生命的中心动机根本就是错误的。这些人不单单没有遵行神的旨意而活;问题还不在于他们没有遵行神的旨意。耶稣的话并不是说凡是遵行神旨意的人就必知道,而是说凡是“立志遵着祂旨意行”的人就必知道。这就是说,这个人也许还没有遵行神旨意,但是他已经立定了这样的志向。基督说,对于这样的人我就可以用神的权威与他接触。基督并不是说一个完全的人,而是说一个愿意达到完全的人,就可以知道神的旨意。祂说的话是针对里面的动机,心里的感情和愿望,而不管这人的心是否破碎、痲痹、瘫痪。基督说,只要一个人有那种愿望,我就可以摸到他。一个怀有这种愿望的人,就可以发现我的话语有神的权威。

这些拿撒勒人没有这种愿望,他们生命的中心动机根本是错误的。他们不愿意遵行神的旨意,只求自己的喜悦,结果他们的眼睛瞎了,也就不能相信。

最后,他们的不信带来了甚么结果呢?这里我们面对的是我们整个默想中最奥妙、最奇特、最严肃的事,“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甚么异能。”祂的无所不能的能力受到了限制。为甚么在那里祂不能行大能的事?因为这些人生命中的愿望和动机已经把神排斥在外。因此,他们的人性就降了格,祂的智慧和祂的工作光照他们时,他们反倒喜爱黑暗,匆忙的奔回黑暗中,拒绝接受那光。因此,他们就再一次把神排斥在外了。“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甚么异能。”

我们从新约中还看到一句与此有关的最吸引人的话。祂因为他们的不信而“诧异”。祂不是诧异他们的不信。祂诧异的是造成他们不信的原因。假如你认为这两句话没有甚么差别,我可以立刻承认,从某一个角度来音,祂所诧异的确实是他们的不信。不过,祂所诧异的不是那个事实本身,而是那事实的本质。他们的不信,范围扩展得很广。读到耶稣因他们的不信而希奇、而诧异时,我就在想祂当时心中思想的到底是些甚么。祂诧异,因祂完全了解他们的不信。祂诧异,因祂知道他们不信的起因。祂诧异,因祂知道这种不信可以叫神的大能受到限制。

旧约有一段经文可以清楚的光照这一点,虽然从某些角度看,该段经文和本故事没有关系。耶利米在一个崇高的先知异象中讲到这件最令人惊讶的事,“我的百姓将他们的荣耀,换了那无益的神。诸天哪,要因此惊奇,极其恐慌,甚为凄凉。”这是耶和华说的,因为“我的百姓作了两件恶事,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利米这段惊人的经文的中心钥句,也是大胆的思想乃是,“诸天哪!要因此惊奇。”这话击打人的心,使人几乎喘不过气来。诸天哪!要因此极其恐慌,要因此甚为凄凉。“祂诧异他们的不信。”这是神对于人的不信,对那种说不出的可怕愚味所感到的惊奇。

他们的不信所造成的最后结果是,祂离开他们不再回来了。可是请注意,祂的恩典也有分别。在那里有几个病人,他们带着渴望的眼睛盯着祂看。这些人的心渴望祂,因此祂就医治了他们。在那里祂不能行异能,可是祂也作了精微的分别。在那个心里坚硬不信的城里,祂自己的能力无法彰显出来,可是在那里也有几颗脆弱的心颤抖的向着祂,祂就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医治了他们。

暂且不谈在拿撒勒发生的这个奇怪的故事,我们想一想现代人的不信。现代人不信?今天我们都有一点高举“现代人”一词,事实上我们对于“现代”的一切都有一种好感。我对于现代的思想已经有一点厌倦,对于向现代思想不断焚香顶礼,渴望把我们信仰的内容和整本圣经的启示和现代思想加以调合的作法,也深感厌倦。

现代思想是甚么呢?所谓“现代”一词是甚么意义?“现代”的意思就是现在,就是此时。英文的Modern是从拉丁丈(Modo)而来,最根本的意思就是“此刻”。这个字有时可以翻译成“只有”(Only)或“但是”(But)。假定我们把现代换成此刻,那么现代思想就可以译成“此刻的思想”。这种译法比较好,比较接近原意。“现代”和“最终”是相对的。“现代”这个字的来源和另外两个字有很密切的关系,就是Moderate(温和的)和 Modest(庄重的)。不过这两个字现在已经和“现代”毫无关系。

不管现代思想是甚么,不管我们对现代思想怎么样焚香顶礼,我们必须记住人心中几个延续不断的因素。我们必须记住人心智的活动中,动机占有非常重要而且永不改变的地位。我们也必须经常记住,一切的心智活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动机:真理的动机或诡诈的动机。这两个动机的背后,前者是神,后者是自我。所以现代思想和现代的不信,和以前拿撒勒人的不信极其相近。

现代不信的人对耶稣有那些认识?那些具体的事实是无论信或不信的人都不能否认的呢?第一,属灵的革命永远与耶稣有关。第二,道德的更新永远与耶稣有关。第三,物质的改善永远与耶稣有关。我们在此使用了耶稣这个名字,我们还记得这个名字刚在新约出现时的情形。然后再想一想,今天提耶稣这个名字时,人们对祂存有何等崇高的敬意。当初拿撒勒人以不屑的态度称呼这个名字,到今天人们对这个名字怀有敬意,这期间一切属灵的革命、道德的更新、物质的改善等都和这名字有关。

不过另一件事实是现代不信的人也必须承认的。上面所提的三样事实都是与新约的耶稣有关,灵性的革命、道德的更新、物质的改善,这些都是新约中耶稣的福音传达之后所产生的结果。这些结果不是教会组织所造成的。这些属灵的、道德的、物质的结果,也不是因为某些神学家而产生的。它们都是因为耶稣,就是福音书中的这位耶稣而产生的。因为人读了福音书,看见了祂,听到了福音书中的话才有这些结果产生。这样的事实,历世历代以来一直都在继续发生。

记住这些事实,然后再看现代不信者的态度。现代不信者承认属灵的革命、道德的更新、物质的改善等等头三样事实,却否认第四项事实,就是否认福音书所记耶稣的事。

但是请注意,这样的不信会把人导向何方。他们并不犯拿撒勒人那样的错误,颠倒是非,把善当作恶。今天再犯这样的错误就太过分了。现代不信的人承认这些事实,却弃绝祂,试图为这些事实寻找另外的原因。他们看耶稣和福音书中的记录,就说,不!不!这些事实不可能是因这样的一个人而产生的。他们心智活动的基础可以说是一方面否认一切超自然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否认自然的因素。现代不信的人首先说,这些超自然的故事不是真的。然而如此一来,现代不信的人就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事实摆在眼前,却找不到充分的理由来说明它们。如果这位耶稣不是福音书中所介绍的那个样子:拥有我们的人性,但是又不同于我们的人性;与神无限的奥秘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也与我们人性经验有密切的关系,又超然于人性之外;如果祂不是道成肉身,是从神的旨意和能力而生的,那么对于现代不信的人所说,这些结果不能由这样的一位耶稣产生的,我也不会觉得奇怪;对于他们最后的结论说,耶稣不可能真正存在过,我也不会觉得惊讶。

那么不信的人该怎么办呢?现代不信的人要在属灵的黑暗中、道德的败坏中、物质的落后中寻找那把黑暗变成光明,把败坏变成美德,把落后变成进步的杽西。现代不信的人,把自己陷入无法解脱的死巷中了。。

现代人的不信会产生甚么样的结果呢?就是“耶稣在那里不得行甚么异能。”现代人的不信因为没有耶稣,所以就不能产生属灵的革命、道德的更新、物质的进步。除非有崇高的道德观念,否则他们一切改善人性的尝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除非有属灵的激励,否则他们的道德观念是注定要败坏的。

今天我们要提醒自己,所有的现代思想都以祂的智慧为根基,所有现代历史都是由祂的异能塑造的。而这智能存在于福音书所记录耶稣的话中,这样的智慧也存在于今天人所不信的异能中,存在于祂所作、所教训的一切事中。

我们再问一次,这人从那里有这些事呢?我们确信答案是在约翰所记耶稣自己回答的话语中。请听耶稣的话,“我所作的事……便见证我是父所差来的。”请再听祂的话,“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然后借着祂古时所行的和所教训的,这些事一直在进行着,在启示各世代的思想家,产生最好的思想,也在促进各世代中最高的活动。因着这些事,我们再次确定这一位拿撒勒人是神所差来的,因此祂是这世界的救主。

马可福音6756

使徒聚集到耶稣那里,将一切所作的事,所传的道,全告诉祂。祂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这是因为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他们就坐船,暗暗的往旷野地方去。(可63032

从这一段话里,我们读到使徒们第一次奉差出去传道是如何结束的。这里面记录了他们的报告和所作的检讨,很可能是发生在四月。

十二使徒这一次奉差出去传道的事,马太、马可、路加分别都有记载,虽然所记都很简短,却很吸引人注意。,马可和路加简单但正确的记录了事实,马太写了一些特别的事。

这件事本身不但吸引人注意,也是重要的。简短就是它的价值之所在。要思想这件事,最好从他们传道回来以后,聚集时所作的报告着手。

祂设立了这些人作使徒,他们已经和祂在一起,受训约有一年之久。当初祂从众门徒中拣选设立他们十二人,使他们与自己同在,目的是最后可以差派他们出去传道赶鬼,到现在已有一年。在这段期间,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受装备,预备将来奉差去作祂的工。他们已经观察了祂怎样工作,听到了祂所讲的话。在这段期间,他们看到祂的能力彰显在人类生命中的每一部分。他们也观察到祂轻易的医治人类肉体的软弱,带着威严赶鬼。他们看到祂充满权威在属灵的范畴中工作:赦免人的罪,给人的良心带来平安。最后他们也看到祂甚么事都不能作,祂的能力受到了限制。因为拿撒勒人的不信,祂在那里就不能多行甚么异能。

然后时刻到了,祂就差遣他们出去。这些人一直都与祂同在,现在祂差派他们出去作为祂的代表,说祂所说的话,作祂所作的事。他们回来以后,就举行这次聚会。所以让我们思想这些使徒的报告和主的反应,最后看看紧接着所发生的一些事,这些事就记载在本段经文中。

第一,先看使徒们的报告。请注意,这不是精印的报告。他们没有详细记录所作的事,也没有提到所去过的地方,也没有记录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所说的话,也没有记载任何有趣的话。这是引人注意的第一个事实。

然而从这报告中,一些基要的事已经显明出来。这件事是在马可66下半节开始的。第7节立刻说明门徒是奉差遣出去的。事实上第6节的分法不太理想。该节最后一句话是“(祂)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这是紧接在人弃绝祂之后。这句话孤孤单单的,根本不能成为一段,只人过是简短的一句话而已。要了解这句话,我们必须参考马太福音9章末的那段经文。那里对这件事有更详细、更长的记录。马太的这段记录并非特别指某一次事件,而是泛指我们主的一般服事工作,就是马可这句话所讲的,祂周游各地、传道、教训人的事。在那段经文中,马太说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而且祂看到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囚为他们困苦流离,好像没有牧人的羊一般。而马可所记的那句话,根本就没有说明耶稣差派使徒出去的原因。从马太这段较详细的记录中,我们看到这些使徒奉派出去宣教的原因,就是天国的王怜悯祂的百姓。祂看他们好像羊群没有牧人一般,是一群散漫、没有组织、没有真正原则的人。牧者这个角色在圣经中,以及在东方人的文化中代表了王的地位。在这里这位王被祂自己家乡的人所弃绝,以后就在各城各乡巡行。祂看到许多的人困苦流离,好像羊没有牧人一般,祂就怜悯他们。

这就是使徒奉派出去宣教的动机。这就是耶稣看到这些人的需要后所产生的结果。祂呼召这十二人,预备他们,使祂的工作范围可以很快的扩大。祂呼召他们,不但可以分享祂的能力,也可以分担祂的事工。我们的主是在有限而困难的环境下劳苦工作的,为了要使更多的乡村、更多的人听到这信息,为了要使天国的信息传得更广,祂差遣这十二人出去。天国信息的宣告是有神迹奇事、赶鬼和医病随着的。

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他们宣教使命的性质。他们的室教使命与我们的宣敦使命有显著的差别,但是也有基本上的相同之处。对他们来讲,他们的使命是有限的,他们的物质装备也是有限的。不过,后来我们的主把这种情况完全的改变了。论到他们应该怎样接受人的款待时,耶稣的教训也显示了他们的工作是暂时性的。他们不要长期住在一个地方,而要很快的到别处去,这样可以更快的把福音传布到更广的地方。同时马太也告诉我们,他们受到严格的限制,不可到外邦人中去,也不可进入撒玛利亚人的城。他们的工作限于以色列家。以上这些事是他们这次宣教使命与今天教会宣教使命不同之处。

但是,这次这些人奉派出去的宣教使命是最重要的一次。他们是奉祂的名出去的,因此他们具有使徒的身分,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以前他们是门徒,现在他们成为使徒,就是奉祂的名出去的,是祂的代表。他们已经分享祂的权柄,因为他们拥有祂的信息,也拥有祂所赐的能力去作祂的工。他们奉派出去,有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天国近了”。耶稣赐给他们特别的能力,可以胜过恶者的世界,并且能赶鬼、医病。

这些人是两个两个奉派出去的。我们的主从来不差派一个人单独进入困难的工作环境中,我们却常常这样作,但这样作就违背了这一个基本的原则。接着我们就要看马太福音的记录,看看他们两个两个的出去从事第一次宣教旅行的事。这段经文充满了亮光,很有启发性。

对他们的工作,我们知道了些甚么?圣经没有提到他们工作的地点,没有描述他们旅行的过程,没有记录他们所讲的话,没有指明日期,没有记录任何有趣的事。然而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事。

第一,他们传道叫人悔改。这样的宣告需要我们细细的思想。这并不是说他们告诉人要悔改,而是说他们传道的结果使人产生悔改。“叫人悔改”是一个简短的句子,里面却包括了个人的确信,诚恳的话语,辩论,和呼吁。他们如此传道,叫人应该悔改。

他们出去是凭信心的。除了主自己的话语以外,他们没有甚么东西可以证明自己拥有能力。直到他们面对被鬼附着的人,才显明出他们真有这种能力。在耶稣公开服事稍后的时间,祂又差派七十个门徒出去。他们回来时对自己工作的结果也感到惊讶。他们充满喜乐的说,“就是鬼也服了我们!”我们读到这件事,一定可以想象到,这十二个使徒初次出去,站在被鬼附着的人面前,吩咐鬼从那人身上出来时,也正是考验他们信心的时刻。

这里也显明了另外一件事,就是他们宣教工作所产生的结果。他们的第一句话牵涉不广,比较广大的事实是在第二句话中宣告的。他们的话总括了这次宣教的工作所产生的全部果效,“耶稣的名声传扬出来。”结果“希律王听见了”。那么使徒们第一次宣教的结果是甚么呢?答案并不在于他们赶出几个鬼,圣经没有记载;也不在于他们治好多少病人,因为圣经也没有记载。答案在于“耶稣的名声传扬出来”。祂的名声传遍了更多地方,因为他们工作的结果,祂的名在更多的地方被高举。三本福音书的作者都为我们记载一个中心事实──耶稣的名声被传扬开来了,而希律因听到就害怕了。我对于希律这个人的生平没有兴趣,提到他是因为与我们思想的内容有关。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两个证据,显明了使徒们的得胜。第一个证据是“那稣的名声传扬出来”。第二个证据是一切邪恶和罪孽的化身希律王,虽然仍然坐在宝座上,却害怕得颤抖了。这就是所产生的结果。

思想这十二个门徒的报告时,我们要观察的第二件事是,他们把所作的一切,所教导的一切都告诉主。请想一想,有六个报告,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报告。让我们看看,按照马太所记耶稣怎样把他们两个两个配成一对。

“西门……还有他兄弟安得烈。”安得烈是耶稣的第一个门徒,西门是他的兄弟,也是由他带到基督面前来的。他们两个人一起前往某地去工作,甚么地方?我们不知道。

“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安得烈最初跟从主时,约翰和他在一起。我认为接着他就去找雅各。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想,不一定正确。这一对兄弟一起被派出去。他们作些甚么?我们不知道。我相信他们一定有一段火爆的时间,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半尼其”,雷子。

接下去的两个人是腓力和巴多罗买(即拿但业)。腓力实际上是耶稣所呼召的第一个门徒,这位腓力去找到了拿但业。腓力是一个安静的人,经常在群众的外围帮助人,对陌生人寄以同情。而拿但业是一个心里没有诡诈的人。他们到甚么地方去?我们不知道。我相信他们两个人的报告,一定比前面那两对安静一点。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他们是甚么人?没有人知道。在我们主所拣选的人中,总有两三个默默无闲的人。但是祂却知道他们。

“多马和税吏马太。”多马是一个善疑的人,他经常与事情保持一段距离,观察它,研究它。马太的工作性质是保持记录。他们一起出去,他们的报告如何?我不知道。

还有另外一对,“奋锐党的西门”和“加略人犹大”。奋锐党是当时一个激进派的政治组织。

现在这些人都回来了,也都各自提出报告。告诉祂,他们所作一切。圣经没有给他们评分,也没有为他们所得的结果分等级。他们只是把所作的事对祂报告。他们的信息都是从这位主接受的,他们的能力都是从祂取得的,他们也只有对祂负责。他们所提出的报告可能各有不同。我很高兴圣经没有把他们的报告记录下来,不然我们可能有一派的人主张采用雅各和约翰的方法,就是“半尼其”雷子的方法;另外有些人主张采取腓力和拿但业的方法,就是安静温柔的方法。他们把一切的事报告给主,在祂面前他们将发现他们需要各种不同的人,他们需要拿但业那样安安静静的人,也需要雅各和约翰那样有冲力的人。

现在我们要思想这段经文的第二件事,就是主的反应。“祂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我们读这句话时要小心,免得太注重属灵的教训,而忽略了其中优美的因素。当然,这句话有它的属灵意义和教训,但是要了解其真正意义,我们必须应用想象力,看看当时的情形。我们要看耶稣的脸孔,看看祂奇妙的眼睛。我们知道祂的眼睛永远是在观察,新约记录中充满了“耶稣举目观看”,“耶稣看”等等词句。祂一边听着他们的报告,一边看着这些人。祂注意到他们肉体的疲倦,于是说,“你们来同我暗暗的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我们不到那里去了!我们不要再走路!我们坐船吧!我们渡海过去吧!就这样他们走了。他们的歇息是心理上的,他们暂时不用教训人,不必思想。这是属灵的歇息,暂时不必再与那恶者的世界冲突,暂时不必祷告。

条件是甚么呢?他们必须和祂一同去,他们必须亲身去,他们必须离开,他们必须前往旷野。从这里可以看到耶稣是何等了解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耶稣温柔的品格。有些人不能了解这一点,因为他们身体健康,体格强壮,迫切要服事主。祂知道这些人疲倦了,于是祂说,来歇一歇吧!暂时不要再管宣教旅行的事,暂时不要多思想,不要祷告。歇一歇!

假如这件事显明了祂对人的了解和对人的关怀,我要更进一步说,这件事更显明了祂无比的智慧。这方面可能会叫我们中间一些人受到责备。最近我读到下面一段文字:

我们必须知道如何把工作放到一旁去,这不是说我们要懒惰。就在你休息的时候,你心灵中一切的皱纹都得到了舒坦,你的心灵就可以伸张,有弹性,恢复活力,就像路旁的小草被践踏以后重新得到舒展,就像树叶被压碎以后重新变得翠绿。

但是他们到了旷野的地方时,发现群众已经在那里等候。接着马可记录,这一位差派他们出去宣教的主,这一位接纳他们和他们的报告,又请他们歇一歇的主,看到了这一群人在等候祂,心里就起了怜悯,因为他们就像羊群没有牧人一样。当初激发祂差派他们出去的那个原因,又在这一位王的心里燃烧着。于是祂不顾自己,开始教训这些群众。门徒们甚么事都没有作。他们在歇息,他们在观看祂。在祂最后完成祂的使命以前,祂是不会有歇息的。他们观看祂。祂在回答别人对祂的批评时曾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他们再一次看到祂不顾自己,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献给群众。但是他们却在歇息。哦!是的,他们是在歇息。我想我了解他们那一天的感受。对于一个经常必须讲道的人,能有机会坐在乡村的小教堂中,听当地的牧师讲解神的话语,这就是歇息。没有责任,只有安安静静的歇息。哦!是的,他们是在歇息。过去我常以为他们没有歇息,但是仔细的一想,他们是在歇息,而祂却没有。祂在世为人的期间,根本没有歇息的时间。

现在请看紧接着发生的两件事:给五千人吃饱,和耶稣在海而上行走。

那时天色已经晚了,耶稣一直在教训那些群众,现在他们的晚餐成为一个问题。门徒们对祂说,“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四面乡村里去,自己买甚么吃。”这是门徒们的声音。他们说,“请叫众人散开。”但是耶稣说,“你们给他们吃吧!”然后门徒们又说话了,“我们可以去买二十两银子的饼给他们吃么?”这句话实际上是带着抗议的意味。耶稣说,“你们有多少饼?”他们回答说,“五个饼两条鱼!”祂就说,“拿过来给我。”结果群众都吃饱了,门徒们把零碎收拾起来,还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耶稣在海面上行走的事,关系到这些人在遵行祂旨意时所遭遇到的事。祂催促门徒上船,先渡海回到对岸去。他们就去了。记住,耶稣旨意的道路是风浪的道路。祂差遣他们进入风浪中。描写这次风浪的词句中有一句很强烈,“摇橹甚苦”。为甚么他们不调转头回来呢?风迎着他们的面吹来,逆风摇船很困难。祂吩咐他们回到对岸去,而风却从对岸吹过来。对他们最简单的方法是,调转过头,在风的面前逃跑。然而不!他们不能这么作。为甚么?因为祂吩咐他们往那个方向去。他们因为顺服祂的吩咐才“摇橹甚苦”。但这也是祂能力的道路。祂从后面赶上他们,祂也是逆风向前行,但是风不能拦阻祂。海水也在祂四围翻腾,但反而成了祂得胜脚踪下的平坦大道。不久之后,祂上了船,风浪就止息了。

现在看看这些使徒,留意经文所记与他们有关的事。他们十分惊奇。为甚么惊奇?马可说,“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那分饼的事。”这些人是使徒,不是外人。那么为甚么他们还不明白那分饼的事?马可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他们心里还是愚顽,就是说他们心里迟钝,不能了解分饼的神迹。结果祂胜过了大自然,他们心里反而十分惊奇。

现在我讲这些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看看这些使徒。当初他们宣教回来向祂报告他们所作的和所教训的,这件事很有趣也很有启发性。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也一样有趣、有启发性。这些人是使徒,虽然他们曾经奉差遣出去宣教,回来以后面对这一大群饥饿的人,他们还是只能对主说,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四面乡村里去买甚么吃。耶稣吩咐他们作一件最自然的事时,他们又与祂争论说,我们可以去买二十两银子的饼给他们吃么?在耶稣控制了大自然,对他们彰显祂的能力时,他们这些人却心里十分惊奇。这些人却还不了解,这些人心里还是愚顽。而他们却是使徒!感谢神,我想现在我敢安心祷告了。他们都是祂所拣选的使徒,既然是祂拣选的,就不会有错误。思想过这一点以后,对我们最终的真理教训是甚么呢?就是在我们一切的服事工作上要说,“哦!耶和华!愿一切荣耀都归给你!不要归给我们,都归给你的名!”

是祂拣选他们,何等的恩典!是祂装备他们,何等的奇妙!是祂使用他们,何等的希奇!祂给他们歇息。在他们不能了解祂分饼喂养饥饿群众的事,他们不能了解祂胜过风浪的事时,祂是何等耐心的忍受。哦!这是何等温柔、何等美丽的多。

我的结论是,他们宣教回来以后所作的报告,不值得印出来,永远不值得。只要我们常常告诉主,我们作了那些事,教训些甚么就够了。我们最好减少彼此报告自己为主所作的,和所教训的。──《摩根解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