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第二十讲 儆醒等候主回来

 

(十三章)

  上次末了的时候,我们的主提醒门徒几件事,那是关乎他们如何在实际里去学习毫无保留地爱主,事奉主。然后,我们的主就从圣殿里面出来。十三章第一和第二节是说到当时他们离开那殿的时候,就有门徒对主说,(从别的福音我们就晓得是那三个最靠近主的门徒)“主啊,请看这殿是这样的荣耀,这样的伟大。”好像他们的感觉就和当时的气氛完全不调和。这次我们的主到耶路撒冷一再说祂要接受十字架了,祭司长,文士和长老们就要把祂钉死了;又一再地看到在圣殿里各样的抵挡,门徒心里好像还是有一个感觉,“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吧!这个殿是这样的荣耀,辉煌,神怎能准许这样的事发生呢?”我们的主当时就很明确的对他们说,你们不要看外面的事情,等到有一天,你们会看到这殿没有一块石头堆在另一块石头上面。所以我们还是照着从上面所交通下来的,主说不要从外面来认识神的工作,或领会神的心思,必须要回到神自己的心意去领会所看到的一切。

 

主对神子民的感情

  主和门徒谈完时,他们应该是到橄榄山了。在那边有一个小山谷,正好把对面的圣殿和橄榄山隔开,一边是圣殿,一边是橄榄山。我们从路加福音就可以晓得,这里记录下来的次序就是当时的次序。他们出了圣殿,一同来到橄榄山,主就在那里坐下。我们要在这里注意,我们的主在橄榄山上对着圣殿而坐,圣经没有说到别的,就是说主对着圣殿坐下。弟兄姊妹也记得在末了的那一周,主在清早就进耶路撒冷城,黄昏就出城回伯大尼。但是这一天,主没有马上回伯大尼,祂就坐在橄榄山上,对着圣殿作什么呢?只有马可记载祂坐在那里,马太,路加都没有记载,只有马可记载主对着圣殿坐在那里。如果马可这样记载,定规就有意思在里面。我也在主面前反复地想,主为什么坐在那里看着圣殿?如果按照平常的习惯,主就应该回到伯大尼去休息了。但是祂没有,祂坐下来。我不知道是否也会有那一种心情,因为主在上面说,时候将到,你会发觉,这荣美的殿没有一块石头还留在另一块石头上面,那也就是圣殿被毁了。从人这方面来看,就是人在神面前不再蒙记念了,或者说神放弃以色列了。从人来看是这样,但是我想,主在这里对着圣殿而坐,并不是想到神要放弃人。从上文我们很清楚地看见,到了有一天,主要把祂的子民重新招聚的,所以神不是放弃他们。既然不放弃他们,主这一个动作又有什么意思呢?很自然就把我们引到以西结书那里。在旧约的时候,在神和祂子民当中也发生过一件相类似的事,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原则上很接近。弟兄姊妹们读以西结书的时候,神在异像中给以西结看到一些属灵事件的过程。那就是当以色列人,严格地说起来,当犹太人背弃神到一个地步,外面虽和神维持关系,但里面完全用别样的东西来代替神,在那个时候主要就是偶像了。偶像代替了神,以致于神觉得不能再在那个圣殿停留下去。与其说神放弃了祂的百姓,倒不如说是百姓把神逼走。

  神的荣耀离开以色列的时候,弟兄姊妹们会记得那个过程,从圣殿里面,就是神从至圣所里出来,来到门坎那里就停住了,神的荣耀就停在那里,然后从门坎就上到殿顶,然后从殿顶上到耶路撒冷城的空中,然后再从那里移动到橄榄山,又停了好一会儿,才升到天上。我们不知道那一个过程有多久,但是看到每到一段的时候,神的荣耀就停在那里。既然神的百姓已经把事情弄得那样糟糕,神没有办法再停留在那里。从神圣洁的性情这一方面来看,神还留在那里那么久干什么?我们很容易就会有一个体会,神舍不得离开祂的百姓,神舍不得离开立为祂名的居所,也舍不得离开立为祂名的城。神对祂的子民有一份很深的感情,我们从以西结书那一大段话里能稍微体会到那一种情形。所以每到一个地方,神都停留在那里回头来看看,巴不得可以不必走,但是没办法不走。现在主坐在橄榄山对着圣殿,会不会也是这样的感觉呢?我不敢说一定有,但如果是有的话,也一点不希奇。因为就在这一个地方,过不了几天,称为祂名下的人,称为服事祂,特别被选出来的人,在这一个被称在神名下的地方,竟然在那里把祂钉死。这样的一种光景,在主的心思里,会有很重的感觉。尤其当门徒提起这殿有多美丽,多雄伟时,主就指出它的结局,这一切外面的事物都要被拆毁。为什么要被拆毁?乃是因为拒绝神的儿子。这是在历史上我们了解到的。

 

宣告耶路撒冷的前途

  主在这里一面很深地承担一个在感觉上的担子,另一面也实在为神的城有一个很重的感觉。所以在别的福音书记载,主为耶路撒冷哀哭了。虽然没有记载在马可福音上,但是我们晓得主当时的感情。门徒有没有体会到主的感情呢?我想没有。因为就在我们的主这样停留在那里,对着圣殿坐下,不马上离开的时候,门徒就跑来问主,神的殿要被毁掉,在马太福音又加一句,“祢的国要降临了,这事发生有什么预兆没有?”虽然在马可福音里,门徒们没有把神的国那一部份也带上去,就是说,这些事情什么时候会发生?会有那么严重的事情发生?这就引出主说了很多的话,就是整个马可福音第十三章。整个十三章是回答门徒的问题。我们没有接触门徒问题以前,先来认识一个事实。什么事实呢?首先注意的是门徒的问题,其次是主的回答。门徒所问的问题是这些事成就以前有什么兆头?有什么预兆?这问题就很容易流露出人对一般事物的反应,包括我们自己在里面。如果主今天在我们里面说一些比较特殊的话,我们也会说,“主啊,什么时候会有这个事情?如果发生,有没有什么特别事情让我预先知道?”

  今天我的停车间的房门弹簧断了,叫人来修理。修理的人换了新弹簧之后,我问他这弹簧多久才能坏,他说五到八年。于是我就像门徒一样问那人,弹簧断之前,是否有什么预兆让我晓得什么时候该换弹簧。他说没有,如果断了,只能叫人来换新的。最后又说,如果弹簧五到八年之内还没有断,就可以趁未断之时换新的。弟兄姊妹们,如果特殊的事情要发生之时,我们都是盼望看到一些迹象。门徒当时问主这个问题,这个成份就很明显了。门徒说圣殿的石头没有一块压在另一块上(那些石头比一般的桌子还大)。那是很希奇的,他们问这样的事什么时候会发生?有没有什么预兆?这是门徒的问题,说出了什么呢?说出了一般人都会追求眼见的东西,或是眼见的结论。如果能在眼见的事物中看出一些结果或迹象,我们就满意了,这是门徒的问题。

不要停留在眼见里

  但是主当时的回答是怎样呢?主不是说有很多预兆,因为经上说了很多的话,你们可以当作预兆,我们一般人也把它看作一个预兆。这些事发生以前,先有许多事情发生,这当然是有预兆的成份在里面。但我们的主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却不是把这些作为重点。主回答的重点在哪里呢?看第五节,耶稣说,“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我们的主所留意的,不是说让门徒知道什么时候有兆头出来,门徒就知道那时候差不多了。主所留意的不是这方面,也可以说主所留意的不是眼见那方面的事。主所留意的是什么呢?是这些跟随主的人,称为主名下的人,他们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心思底下过日子。是在那里一直注意眼见的事情呢?还是时刻在神面前准备好随时见主?

  我们从十三章末了主所说的话中,很明确地看出当时主说这些话的目的。十三章末了,主一再地提到,“你们要儆醒,因为你们不知道家主什么时候回来。”所以你们要随时随地准备好。这样就对了,你们不必管那些兆头明显不明显,清楚不清楚,是不是已经出现,还是没有出现。你们当然要知道,我也会告诉你们。但重要的不是在乎看见或没有看见那兆头,重要的是你这个人是不是在神面前活在一个准备好的光景里。主说得非常严肃,“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眼见的事常常把人带到一个心思不清楚的地步。

  上个主日我和一个退修会的弟兄们有一些交通,这次主题是“得时不得时都要传道”。我交通到“道”,我们都知道“道”就是主自己,不是一些的道理。当然里面包括很多的道理:福音道理;各样属灵学习的道理。但整个来说那“道”就是主自己。“太初有道”就是有我们的主自己。因着这个,我就提起现在有很多人,特别在这个末后的世代,好像在那里为神发热心,想出很多各样的办法去作工。他们的心意是好,但是所带出的事情在真理上是过不来的。我举个例子:有个年青的弟兄来对我说,问我有没有参加那称为“耶稣游行”的活动,我说“没有”。他说既然我没有参加,为什么说他们是不准确的呢?他参加过,他说神在里面有很多的工作,也希望我参加。我说我没有参加不等于我不知道他们的情形,我从别处晓得他们的活动没有真理作为基础,而且有很多是与真理相抵触。他就有点不服气,一直坚持要我去。我还是明确地说,我不会去的。这就说明人总是喜欢进到眼见的里面才会相信。

  这也让我想起,去年我在芝加哥的时候,一位从中国大陆来的弟兄对我说,他们很欣赏我写的“在基督里长进”,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但其中一点他有点保留。我让他告诉我,他说,“你把天主教说成异端,有什么根据呢?”我说书上都写明了。他就说他有自己的看法,基督徒在历史上对天主教有思想包袱。他以前是无神论者,现在信了主,他就能比较客观地看问题,因为他没有基督教的包袱。他想我是否能把“天主教是异端”修改一下,说他们不是异端。为什么呢?他说因为我们如果这样,我们就能与天主教联合,这样我们的力量就很大了。我不晓得这力量是为神作见证的力量呢,还是为了其它目的的力量。

  这个弟兄和刚才那位年青的弟兄都落在眼见的原则上。只要我们在眼见的事物上,我们就会说,这件事是可信,可以接受的。但我们的主就不这样说。我们遇见眼见的事情,我们就知道有眼见的基础在那里。所以主说,“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因为将来有人要冒充主的名来,说他是基督。”弟兄姊妹们,在属灵的争战里,在教会的历史向前去的时候,总会到那么一天,人们喜欢根据眼见来跟随的时候,就有很多机会留下给撒但,给牠有许多活动的空间。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不一定要等到紧接着主来这一段时间,在整个教会历史里,我们常常看到这些事情,尤其是在最近两三个世纪就更多了,说主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已经来到了。

  前一段日子我与弟兄姊妹交通到的“东方闪电”,不就又是说主已经来到,基督就在那里了。如果我们单单从眼见的事来领会属灵的事情,那就有太多的机会让我们受迷惑。因为仇敌如果要兴起敌基督,要兴起假先知的时候,我们的主也特别提起这一个,从外面看很像,如果不像的话怎么能叫人相信这人是基督呢?如果说是先知,而没有先知的表达显在人的眼前,人怎么能相信他是一个先知呢?所以我们的主说在将来许多人要冒祂的名。弟兄姊妹们注意,主说有许多人,不是只有一两个人,也就是说不是只在一个,两个地方,也不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地方,是在很多地方让人很普遍地接触到这样的事。“基督已经来了,他说了很多话,很灵呢!”眼见的吸引就产生了果效,这样人们就很容易在真道上迷失。所以我们的主跟门徒说到一些问题以前先说,“你们要谨慎,你们不要单单凭着眼见的事物来认识事情,你们必须要回到神的真道上面去辨别。”

 

主回来的一些预兆

  然后主就在下面说了很多的话,那些都是很具体的情形,那也是我们常常看到主快要回来时的迹象。我们略略地提一下,因为我们平常也注意到了。从第七节开始,我们的主就分成几段说了一些话。主既然提醒人说,“要谨慎”,这个“谨慎”的意思就是必须要明白真相,不要停留在眼见的光景里。那真相是什么呢?主在底下说了一些话,我们来看主要我们有什么特别留意的地方。第七节,“你们听见打仗和打仗的风声,不要惊慌。这些事是必须有的……”头一件事我们要留意,主说到“这些事是必须有的”,地上发生许多的混乱,难处,不要以为是很希奇的事,因为“这些事是必须有的”。如果没有,就是不正常。弟兄姊妹,我们来看整个人类的历史,其中主要的部份是什么?战争。有人就有战争,人类的历史几乎就可以说是一个战争的记录。当然你说战争和经济很有关系,我们不管那个,主说打仗,我们就来看打仗。你时刻都听到打仗的事情,但主说这是必须有的。

  你看到有这些事情,并不就是最后的时刻来到。最后时刻来到,还有很多迹象,但这些迹象出现的时候,仍然不能说那就是最后的时间。因为主底下跟着说,“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这个我们从前看得不太清楚,现在就清楚多了。从前我们只是看到国与国打仗,现在我们看到国与国打仗,民与民也打仗。打仗的范围就不再以国为单位了,而是以民为单位了。前些时候在南欧的战争,就是在南斯拉夫,那实在是民攻打民。

  我们的主说你们看到这些事情,并不是说时候到了。没有,祂说,你看到有地震,有饥荒。弟兄姊妹留意这里有两个字,这两个字包括了这里所说的事。这两个字就是“多处”。“多处”的意思是很多地方,不是一个两个地方。用另外一句话说就是很普遍的发生这种情形。你说,如果很普遍的发生,这个事情就很特殊了。如果说地震,人类的历史里没有断过;如果说饥荒,人类历史中也没有停止饥荒,不是这里有,就是那里有。

  最近在中国大陆,很多弟兄姊妹重新提出要等候主再来。三自会的人以三自会领导为首就反驳了,“他们又提什么主要来了,消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了。说那里有地震,那里有灾荒,主就要再来了。”他们的问题就是,在人类历史里有哪一个时间没有饥荒?哪一个时间没有地震?我们承认这个事实。但我们不能不指出,我们的主当时说这一件事的时候,不是说地上有地震,也不是说地上有饥荒,也不是说地上有打仗。主是说这些事情普遍地在地上出现,不是偶而一点一滴,而是普遍出现,成了很平常的事。

 

灾难的起头

  弟兄姊妹又留意我们的主说到这样的光景的时候,也没有说,“这个就是那个时刻来到了”。因为接下去我们的主说,“这都是灾难的起头”。是刚刚开始,还没有达到结束。当然我们如果要更仔细来看这一番话,我们就要看但以理书那七十个七,和启示录第六章到十九章,才能把这个问题看得清楚,看得透彻一些。因为我们只读马可福音,弟兄姊妹自己读时可以留意,可以更宽的来看这个问题,就是但以理中的七十个七和启示录六章到十九章,这些话与马可十三章有紧密的关联。我们的主说,“你们看见这许许多多的事情,不过是灾难的起头”。

  从但以理书与启示录里来看,那的确是靠近末后的日子,也就是但以理书中最后的七年。但以理书把最后的七年分成两半,启示录就很清楚地把这两半分开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告诉我们。我就稍微提一下,主在这里说“灾难的起头”,当然我们不能说得很绝对,很准确。但大体是这样,这些事是发生在地上,在教会被提以后。在这一个地方,我们就要注意问题引发的原因。第一,圣殿被毁;第二,主的国在地上显现。这个是门徒的问题,主提到这事情的时候,与这两个问题有很紧密的连接。如果从启示录上看,或从其它经文看的时候,这些事情发生以前,除了教会在“灾后被提”的这个说法以外,其它的主张都说教会已经在这一个时候被提,教会已经不在地上了。如全教会在灾前被提,当然是被提了。就是在灾中被提的,在这些事情发生时也应该被提了。如果说得胜者是先被提的,那在这一个时候得胜者也应该被提了。所以这事除了那些主张教会灾后被提的以外,这些事都是教会经历了被提以后发生的。

  在这个地方我们留意到祂说“灾难的起头”。灾难的起头我们都晓得,教会被提时,地上就开始灾难。那灾难笼统地说就是但以理书中最后的七年。这最后的七年就分成两半,这两半被称为“头三年半”和“后三年半”。启示录用四十二个月,一千三百六十天和一载,二载,半载这些话来表达这段时间。四十二个月就是三年半,一千三百六十天也就是三年半。这里所提的灾难的起头就是前三年半。如果我们与启示录来作比较,这就几乎集中在开头那六个印的那一段时间。

  这些事情出现的时候,乃是主和教会从空中到地上来,所以主说,“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因那时有好多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所以我们光是看灾难,这里有两点不太明确,我们平时也很含糊的地方。我们常常不自觉的以为,看到这些预兆的时候,然后主才来接教会,这应该是一个错觉,除非主张教会是灾后被提的。如果教会不是在灾后被提,这很显然是一个错觉。教会应该在灾难发生以前就被提了。所以当我们读到这里就会有这个错觉,就是预兆发生时,主就要来了。

 

预兆与灾难

  弟兄姊妹们,如果我们的领会没有错误,你看到这些事发生的时候,对教会来说,不是对全地而说,教会已经不在地上了。因为只有当教会离开了地,灾难才会发生,才会有“灾难的起头”这一个事实出现。这是从眼见的环境所留意到的。然后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主又重复地说,“你们要谨慎”。这是第九节所提到的“谨慎”,是另外的一种光景。什么光景呢?下面说,“因为人要把你们拉到公会去,在那里要受鞭打,受审判,有为我的缘故,站在诸侯与君王面前,对他们作见证。”

  弟兄姊妹们注意这个,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呢?就是普遍地,全面地出现了抵挡神的动作,所以作一个跟随主的人的结局就是这样。当时犹太人的公会是在罗马政权统治下,虽然公会有审判的权柄,却没有判决的权柄。这是一个政教混合的组织,所以你们要被带到衙门,人要在那里审判对付你们。不仅是这些,你们要在会堂里受鞭打。这会堂就是纯宗教组织。下面又有君王和诸侯,这就是纯政治了。在那一个时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全地都是与神敌对的。我们如果用启示录来对照一下,我们就会清楚地看见在那一段时间里,在灾难的开始的时候,假先知,假师傅就跟着敌基督的先头部队出来了。就是在启示录中的“两个兽”,他们一起来,全地都被轰动了。

  不管是宗教组织,社会团体,政治权力,全都流露出对神的敌挡,反对,特别是对主耶稣基督与跟随主的人。那个时候教会已经被提了,但主的工作没有过去。部份的犹太人那时也明白主耶稣是他们的拯救,所以也转向了主。虽然这些事出现时是非常厉害,甚至达到了敌基督的六百六十六的光景,但主说,“你们要谨慎”。你们遇到这些事,要留意如何度过这些光景。这些光景要发展到一个地步,许多人要经常与你们作对。但是你们注意,在这些情形里,你们不要自己出头。因为这些事情尽管是如此,但却是主允许的,甚至说是主安排的。你们就服在这个安排里就好,你们自己不必思考怎样去应付,把你们放在主的手里接受主的管理和带领,安息在主的信实和能力里就好。

 

忍耐到底的必然脱离灾难的伤害

  虽然事情会发展得越来越厉害,人要把你带到死地,甚至到一个地步,儿女要起来反对父母,弟兄要彼此抵挡,为的就是你们跟随基督的缘故。但感谢主,我们的主说,“你们不必去看兆头,要紧的是准备接受这样事情的出现,这样就对你们有好处了。”我们的主说了这两方面的事,一面是自然界的事,一面是人中间的事。主说,“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这个“忍耐”不是短期的,乃是“长久的忍耐”。怎样才能长久的忍耐呢?这就必须要看到这些事是在主的管理底下,因此眼睛就不偏离主。眼睛不离开主,人就可以忍耐;眼睛离开了主,人是没有办法忍耐的。我们感谢神。

  我有一点特别要提的,就是主说,“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这得救是指什么?不要简单地把它连到救恩里的得救。这个得救是指在这整个凶险的过程中的得救与蒙保守,神要救你脱离凶险。

 

不要跟随敌基督

  底下我们的主说的内容就越来越紧张了。主说,“你们看见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不当站的地方”。根据但以理书和启示录,这是敌基督进到圣殿里,霸占了圣殿,坐在里面说牠是神。这样的事发生时,主说,“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在房上的不要下来;也不要进去拿家里的东西;在田里的,也不要回去拿衣裳。”这里好像有些含糊,在房上的不下来,在田中的不回家,那是干什么呢?如果连上下文仔细地读,我们很容易看出一个事实,这些事发生时,人是服在环境的压迫下呢?还是脱离那宽阔、富足的环境而到山上去不回家,和敌基督作一个明显的分别呢?牠在那里管着全地,牠给跟随牠的人有很多好处,只有你不肯跟随,不受那六六六的印,那就会很苦。主说,“你们不要留恋这安逸的生活,索性就与牠们分别出去。”

  如果对照启示录,会比较清楚一点,跑到旷野怎么办?在那里就能活下去吗?感谢主,他们这些分别出去的人会被主在旷野里养活一载,二载,半载。问题就是,你心里有没有被外面的环境恐吓到失去里面明亮的看见,不敢再紧紧站在神那一边,跟随了外面的环境而背向神。如果会是这样,你倒不如就逃到山上去,不要再回家了,不要顾念穿什么了。路加福音比较清楚一点,这个时间,主对门徒说,如果你们碰到这样的事,你们就要好好地仰望主,求神不让这事在冬天时发生。灵里面要非常苏醒,因为神要十分严厉地,毫无保留地追讨那些在灾难中敌挡神的人。如果你不与他们完全分别出来,还留在那里,那你也会遭受池鱼之殃的。

  所以主告诉他们要儆醒,不要太注意眼见的事,要注意时刻保持清醒。因为从大灾难开始,敌基督,假先知就开始他们的工作,他们显出神迹,也作了奇事,主在前两章所诅咒的那一棵无花果树,主把这一棵无花果树与整个以色列民族联在一起。所以有人说,当以色列复兴时,人们就会看到。但事实上恐怕不只是这些,因为主在下面说,“你看到这些事时,你就知道时间很临近了。”既然很临近了,结论就是,“你们要谨慎,要儆醒。”这些事定然要发生。

 

不住的儆醒

  弟兄姊妹们,这些事发生时,我们就要记住主说过的话。主的话不会变动,包括“那时候,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既然如此,我们要怎样领会呢?从三十二节开始,“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我们来算一算这段话,主说了多少个“儆醒”?第一,三十三节,“你们要谨慎,儆醒祈祷,因为你们不晓得那日期几时来到。”第二,三十四节最后两个字“儆醒”。三十五节,“所以你们要儆醒。”到末了“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也是对众人说:要儆醒。”这里三番五次地提到“儆醒”,就是主在上面对门徒说话的主要目的。

  为什么要儆醒呢?表面上看来是不知道主何时来到,所以要儆醒预备,随时随刻准备见主。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主在末了提到儆醒的比方,就是主人与仆人的问题。因为你们是仆人,既然是仆人,你们就要儆醒等候你们的主人。我们感谢赞美主,当主带领门徒来认识将要发生的事的时候,主仍然很明确的告诉他们,要站在仆人的地位上面来看主人手中所作的一切工,虽然这些事与我们没有发生直接关系,正如刚才提到,这些事发生时,我们都被提了。

  说到被提,我曾经喜欢与弟兄辩论究竟被提是在什么时候,现在我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因为体会到主所说的“要儆醒”,预备好就好。如果儆醒,预备好了,随时都可以见主。无论是在灾前,灾后,被提的份总会有你在里面。如果没有儆醒,没有准备好,就算全教会在灾前被提,你是被提去了,那你怎么走过基督台前的审判呢?假如是得胜者被提,不是全教会被提,你预备好了,主不会漏掉你。求主让我们真的体会到主当时与门徒交通的那一个主题,主不是把预兆给门徒,主是把一些预兆说给门徒听,目的不是单让他们知道,而是让他们懂得前面发生的事都是很凶险,很严重,很不容易应付的,所以他们必须要好好预备自己,来等候那一个时候。

  我们感谢主,按着我们今天所能领会的,我们知道这些事与我们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我们仍是按着主的心思来时刻预备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在基督台前显明,面对面见祂。

  我们祷告,“主啊!巴不得藉着祢的灵,把祢话语里面所隐藏的奥秘,和祢的心意,向我们更明确地解开。主,我们知道许多事情在我们今天看来还不够明朗,但感谢主,祢已经给我们一个很明确的提醒,让我们谨慎地面对各样的环境,也在各样的环境中时刻儆醒,因为我们的主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来。祢说来就来,并不迟延。我们也就在主面前仰望主的怜悯,吸引我们的心思和意念,紧紧地贴在祢的身上,爱慕见祢的面,因此我们就脱离地对我们的吸引和捆绑,让我们的心如今停留在天上,等待那一天来到地上的主的身上。主,我们等候仰望祢,谢谢我们的主,继续带领我们这余下的日子,叫我们真实在荣耀的指望中活着来等候与祢面对面。祷告感谢,奉主的名,阿门。”── 王国显《乃要服事人──马可福音读经札记》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