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路加福音第六章

 

路加福音6111

官长对主的敌意所造成的气氛,仍然围绕着我们。这段经文中有两件事,可以看出宗教领袖们对祂的反对,这两件事都牵涉到安息日的问题。

1·一件发生在麦田里,
2·一件发生在会堂中。

门徒掐麦穗(15

门徒在麦田里作了甚么,以致引起法利赛人的抗议?路加说,“祂的门徒掐了麦穗,用手搓着吃。”显然他们经过麦地的时候,因为饿了,就掐下麦穗,用手搓着吃。

这有甚么不对?让我们翻到申命记2325,“你进了邻舍站着的禾稼,可以用手摘穗子,只是不可用镰刀割取禾稼。”这是律法,他们被允许如此作,他们并没有违背律法。

那么问题出在那里?问题在于他们是在安息日作这事。我们的主在祂服事的过程中,不断地责备官长们对于传统过分热心,却不顾神的命令。祂一直反对在律法之外,加上人的传统。而他们就是这样。文士阶级是在以斯拉的时代形成的,过了不久,在马加比(Maccabee)的那个时代,又兴起了法利赛人的阶级。法利赛人刚兴起时,是一个强有力的运动。但是在它发展的过程中,那些人为了坚守神的律法,逐渐开始解释律法;为了护卫律法,他们就在律法之外加上解释和应用的方法。在基督降世之前两百年,兴起了所谓的“大会堂”。我们在米示拏(Mishnah,犹太人关于律法的遗传之文集)上可以找到会堂最早设立的日期。那个大会堂采用十诫和摩西的整个律法,并且加上解释。法利赛人和文士就是作这些事,他们不教导百姓律法的内在精神,却在律法之外加上其它的戒律。

就拿安息日的问题来说。为了解释律法的一句话,“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大会堂就订下了三十九条禁例。这些禁例称作Abhoth;是列祖的意思。然后他们又加上所谓的Toldoth,意指遗传,就是列祖所遗传下来的。

大会堂的禁例有一条是,收割也算工作,打榖也算工作。这些都在三十九条的禁例中,因此你在安息日不可以收割,也不可以打榖。然后又有Toldoth,制定规则以帮助你实现那些理想,在Toldoth中有明言规定:掐麦穗就等于收割,用手搓麦穗就等于打榖!

耶稣的门徒在安息日那天经过麦地,他们因为饿了,就掐下麦穗用手搓着吃,这是律法所允许的。但是他们违反了Toldoth,因此也违反了大会堂的禁例,那就等于违反了律法!法利赛人就是这样争论的。门徒并没有违背律法,他们只是违反了人的传统。我们经常看见,耶稣始终对那些人的传统力加挞伐,但是祂从不破坏神的律法,也丝毫不降低律法所要求的标准。

法利赛人批评门徒的行为之后,耶稣就回答说,“经上记着……连这个你们也没有念过吗?”这个“连”字显然有讽刺的意味。这些人是律法的斗士,他们熟悉律法,并且以他们的旧约圣经知识自豪。他们能说出摩西五经有多少卷书,最中间的一卷是甚么,他们对其一点一划都知之甚详。祂却对他们说,“连这个你们也没有念过吗?”他们当然知道“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作的事”。他们知道“他怎么进了神的殿,拿陈设饼吃,又给跟从的人吃。这饼除了祭司以外,别人都不可吃”。

这是祂第一个回答,是一个充满讥讽的回答。他们当然读过这段记载,但他们等于没有读过,因为他们读漏了大卫作那件事的意义。基督实际上是说,你们认为吃陈设饼是违反律法的,记住,大卫吃了。他违反律法了吗?没有,他没有违反律法。

我们的主是在向他们指明,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为了维持生命,即使去作看来违反律法的事,也是妥当的。马可告诉我们,祂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基督说,安息日完全是为了适应人的需要;在安息日中,任何合乎神旨意的事都可以作。大卫在安息日饿了,他当然有权吃陈设饼。维持生命是一件至高无上的事,安息日的设立绝不是要伤害人的生命。我的门徒与我一同长途跋涉,他们饿了,掐下麦穗用手搓着吃,他们是在获取生命的力量。

我们的主用了大卫的例子再启示了这个原则之后,就说,“人子是安息日的主。”祂并没有废除安息日,祂来不是要取消安息日,乃是要解释安息日的意义,要避免安息日为人所误解。

安息日的原则远比犹太教还古老。它从有人类的时候就存在了。它植根于人类本性固有的需要中。回头看创世记,你就会发现这一点。安息日是创造过程中的第七天,却是人类存在以后所过的第一大,因为神是在第六天创造了人。因此人类有生命以后的第一天,就是安息日。神工作的第七大,人生活的第一天,就是安息日。人经过了第一大的休息之后,就开始工作。但希伯来人的制度却是人工作了六天,第七天才休息。耶稣的复活改变了一切,把人类再带回到“安息日是第一天”的这个最初理想中。我们不再是由工作进入安息,因为我们有了永远的安息,我们就能从安息进入工作。然而安息日的原则是不变的,我们的主在这里启示了一个事宜,那就是安息日的原则固然是要叫人得歇息,但最重要的是为了崇拜。那才是安息日最基本的意义。安息日不是叫人懒散,无所事事,乃是要人放下一些琐碎的、暂时的、属物质的事物,进入祂的院,与祂有交通、团契。基督没有违反这一点。祂说祂是安息日的主,祂打破了那些硬加在安息日之上的传统,这些传统已经使安息日成为难以负荷的重担。

法利赛人窥探耶稣──可否在安息日治病(611

现在来看第二件事。这里也是同样性质的事,只是附加了一些醒目的东西。耶稣走进了会堂,路加告诉我们,那里有一个人右手枯干了。文士和法利赛人在窥探,看看耶稣在安息日治不治病,“要得把柄去告祂。”

他们的窥探显然存心不良。他们希望祂医治那人,这种希望在无意中成了对耶稣的一种赞美。在会堂中有各样的人,那个枯干了右手的人也在里面,他是被遗弃的人。这些暗怀诡计的偷窥者心里明白,那个残废的人一定会向耶稣求助。祂总是寻找被遗弃的人。

基督知道他们的意念,就对那人说,“起来,站在当中。”祂望着那只枯干的手,那只无用的肢体影响了他的力量,摧毁了他的一生。现在,安息日的问题来了。祂会不会在安息日医治这人?祂对他们说话,尖锐地指责他们,祂说,“我问你们,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那样是可以的呢?”

那实在是一个令人吃惊的问题。他们也许会说,夫子,这有点不公平。我们并不想对那人行恶,也没有想害他的命,只是想能不能等到明天再管他。祂的问题所以惊人,是因为祂要人作一个选择。祂实际上是说,你面对着这样的一个病人,只有一个选择,你不行善,就行恶;你不是救他命,就是害他命;你不是采取行动使他得痊愈,就是使他永远痛苦下去。这两个选择实在形成了惊人的对比。基督用祂的问题,向他们提出激烈的挑战。在面对人类的悲惨和被弃绝时,我们不能采取中立的态度。我们不是设法相助,就是在毁灭他们。我们必须对人行善,否则就是对人行恶。

如果他们明白,就会知道他们的一切传统,在神的闪电袭击之下,会如同树叶般凋谢。我们作的工也要受到这样的试炼。如果你在安息日见到那样的一个病人,却置之不顾,掉头而去,你就违反了安息日。

第一件事启示了维持生命的必要性,
第二件事启示了缓和受苦的必要性。

如果有人在受苦,那么去作任何能医治、祝福、减轻、除去其痛苦的事,都不会违反安息日。

在这两个事例中,我们的主都与宗教的禁例背道而驰,这些禁例其实都不是建立在真正的律法基础上。祂为了真理而干犯传统。祂在这两件事中都没有废弃安息日,乃是将安息日重新带到神旨意的更高层次上。大卫为了维持生命,不得不进入圣殿,拿陈设饼吃;同样的,门徒掐下麦穗用手搓着吃也是必要的。不管是安息日或其它的日子,若有人受苦,就必须去减轻他的痛苦,因为如果我们眼见人痛苦,明明可以帮助他缓和痛苦,却站在一旁袖手不顾,那么我们就是对人性不敬,也就是亵渎神了。

路加福音61216

“那时,耶稣出去……。”

甚么时候?就是我们主的事工名声日隆,反对祂的势力日益增加的时候。

从我们前面的研读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官长对我们主的敌意愈来愈明显,愈来愈恶毒。同时祂的名声也愈加传播出去,人们多少开始了解祂一些。

开头那句话,引介了从1249节这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有两件密切相关的事。

第一件事是从12节开始。“那时,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

第二件事是从17节开始。“耶稣和他们下了山,站在一块平地上。”

祂上到山上,祂下到平地。这两句话将整大段划分为二。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第一部分。

上山整夜祷告(12

这里,我们的主开始安排让其它的人,来继续祂的大工。基督教会整个有关服事的历史,就奠基于这一小段经文中。如果我们是真正的基督徒,我们就都继承了使徒的职分。这不是说,我们就要去作某种特别的事工,如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或教师。即使我们没有这些恩赐,我们还是继承了使徒的职分。在以弗所书里,记载了我刚才提到的那些恩赐,保罗并指出这些恩赐在教会里的用处是,“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这是说,所有的圣徒都在这事工中有分。任何人若在这世界上不负起接续基督耶稣事工的个别责任,他就不能成为基督的肢体,也不能作为教会的一分子。我们都是祂的见证人。因为我们是基督的肢体,是祂奥秘的身体,我们就被召进入作见证的职分和服事的职分中。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今日祂能借着教会在这世上作工,就如祂在世的时候,借着为祂预备的身体作工一样。

虽然我说过,整个基督徒的服事就奠基于此。但这个故事对于所谓全时间传道人更有特别的意义,就是那些有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和教师恩赐的人。

祂竟然将祂的事业托付给我们,这岂不是令人惊奇的事?天使一定也愿意接续祂的工作,但他们无法完成,因为祂的工作必须由人来接续。然而,祂将祂的事业托付给我们,还有更惊奇的事在后面。

还有甚么事,比耶稣拣选祂第一批门徒的前一夜,在山上所作的事更引人注目,更美丽,更奇妙呢?“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神。”我喜欢在教会选举执事、职员的时候念这节经文。教会中总是不断的有提名、投票、选举的事,甚至大主教也需要由选举产生。耶稣拣选头一批十二个门徒之前,祂花了一整夜的时间,独自在山上祷告。

我曾在前面指出过,路加如何在几个紧要的关头,注意到了我们的主一生中崇拜神的地方,这些都是马太、马可、和约翰所没有注意到的。我们已经看过两处,第一次是在祂受洗后向神祷告,圣灵就降临在祂身上;另一次是祂的名声传遍各乡之际,祂退到一边祷告。现在我们再度看到祂的祷告。祂整夜向神祷告。向神祷告这个词,希腊文是proseuche,意思是祷告的殿,祷告的小室。当我读希腊文新约圣经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确信它是说耶稣整夜在神的祷告之殿中。神的殿,多美的词!我也喜欢用它来描述我们崇拜的地方,祂的殿,正是我们每个礼拜天所去的地方。

“神的殿”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圣经中,是雅各在路斯大梦初醒的时候。他说,“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那里没有圣殿,没有会幕,也没有祭坛。那地名叫路斯,他在那里找不到崇拜的地方。他只找到一块石头,就枕在上面睡着了,在梦中他看见了天梯。这就是神的殿。

我们主第一年的服事中,祂曾对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神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祂实际上是说,那里有人寻求神,神的殿就在那里。祂上山祷告,一整夜都在神的祷告殿中。

拣选十二门徒(1316

祂即将在次日拣选十二个门徒,借着他们,祂的工作要更加扩展。不久之后,要有更多的人接续他们,世世代代在这世界上为祂作见证。祂即将拣选这十二个人,因此祂去到山上,与神交通。约翰福音17章,记载了祂在世上的使命(除了钉十字架)完成之时所作的祷告。在祷告中祂说,“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已将你的名显明与他们。”这就是指祂经过那晚在山上的祷告之后,所拣选的那十二个人。祂称他们是“你赐给我的人”。那天夜里,祂在与神的交通中,在神的祷告殿中,作了决定,要拣选那十二个人。在祂敬拜神的当中,祂得了启示。祂不是恳请、祈求,乃是与祂的父相交,顺服神的旨意,神就将祂自己的意念、心思向祂启示。我们的主着手组织祂的门徒之前,花了一整夜的时间与神交通,我敢说那不只是神圣的交通,也是愉快、自由、亲密的交通。天亮以后,祂就知道将指定那些人,因为在与神的交通上祂已经作好了选择。

“到了天亮,叫祂的门徒来。”是指祂所有的门徒,相信为数一定不少,因为17节明白说到,“有许多门徒。”祂叫他们都来。前一晚他们都离开祂,让祂独处。现在祂要他们来到面前,祂要从其中拣选十二个人。这个拣选的行动充满了权威性。祂没有叫祂所有的门徒来一齐商量,祂乃是亲自拣选,这拣选乃是一种永恒的智慧之举。祂直接拣选了最适当的人。

几年以前,我曾经读过一篇论到这件事的文章,对其中所说的我完全无法同意。那位作者说,耶稣只拣选加利利人和平凡的老百姓作祂的门徒,是因为当时“没有其它适合的人”。他认为,“如果那时行列中有一个像保罗的门徒,或者尼哥底母当时胆子再大一点,或者亚利马太的约瑟早一默出现,那么祂都会将他们包括在名单中。”我认为他这些话缺乏理由,是错误的。我们的主清楚知道祂在作甚么,我想即使大数的扫罗当时在场,他也不会被选上。祂是在与神交通之后拣选那十二个人,那是一个无比智慧的选择。

我们对这十二个人究竟知道多少?我怀疑有多少人能不翻记录,不加思索就立刻背出他们的名字。也许一开始我们都能冲口说出彼得、雅各、约翰的名字,或者再加上一两个其它的门徒,然后呢?就不得不停下来苦苦思索。为甚么会这样呢?因为圣经鲜少提到其它那些人。看起来似乎他们中间只有两三个人比较成功,其余的都不够成功。我们绝不可这样想。圣经没有详细说明,但给了我们一些亮光,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服事是多么庄严。那位拔摩岛的先见约翰,在异象中看见神的城和最终的胜利,他说城墙的十二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有一天我们看到那刻着名字的石头时,会发现刻着彼得名字的那块根基石,并不比刻着其它默默无闻的使徒名字之石头要大。这实在是一个宝贵的真理。最终我们服事所得的奖赏,乃是依据我们的忠心,而不是依据我们的知名度。有一天,我们中间的一些知名之士,或许必须让位给一个妇女,或我们的母亲,或一个工作上的助手,因为他们对神国的服事并不少于我们,他们的名将被记念。

这里还有一件事很重要。我每回读这个故事,都能得到很大的安慰。祂拣选门徒的时候,这个选择所带来的责任就落在祂身上,而不是在他们身上。假设我是十二个门徒之一,我一定会觉得奇怪,当时祂为甚么会选上我。但祂确实拣选了我,这就够了!责任由祂负!哦!这真叫人得安慰,得力量。如果一个人在教会中担任一个职分,不管是牧师,长老,或执事,神却没有拣选他,那是很可悲的。如果神拣选了他,他内心深处也知道,那就会成为他得力和得勇气的秘诀。

这故事中还有一件严肃而惊人的事。“卖主的加略人犹大。”我们不必故意说,这段经文读起来很稀松平常。它确实会产生一些难处。如果我们要了解这句话,就得从主身上着手。约翰福音670记载祂的话,“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么?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另外约翰福音也记载了祂的祷告,在那段祷告中,祂提到这些人是神给祂的,祂说,“我与他们同在的时候,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了他们,我也护卫了他们,其中除了那灭亡之子,没有一个灭亡的。好叫经上的话得应验。”是祂拣选犹大的。祂自己怎么说呢?祂说祂拣选十二个人,其中一个是“魔鬼”,稍后祂又用另一个同样惊人的词“灭亡之子”,来形容犹大。从这个词一般的用法来看,我相信犹大是魔鬼的化身,他在历史中被创造,是为了要作凶恶的工作,就是地狱的工作。我可以将耶稣算作人类的一分子,也无法将犹大算作人类的一分子。对我来说,这可以解释了主拣选反叛者犹大这件事的奥秘。

再一次我们看到,祂不只是拣选,祂也给他们命名。那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祂称他们为“使徒”。我们都知道使徒就是使者的意思,但这个词还另有意义,却常被我们忽略了。“使徒”一词在希腊文中,第一个意思是“分开”,第二个意思才是一般所用的使者、代表。这个词指明了一种服务、服事,但它的字根有“分开”的意思。马可福音说到耶稣以一种醒目的方式拣选门徒,祂先设立十二个门徒,要他们与祂同在,然后再打发他们出去。祂使他们分别出来,先与祂在一起,然后再差他们出去,作祂的代表。

这就是那大早晨发生的事。经过了一整夜的祷告,教会历史上一切真正的组织,一切具有真正价值的事,就此发端了。

路加福音61749

我们的主从祂拣选十二门徒的那座山下来以后,就医治病人,然后当着众人教导祂的门徒。我们必须分辨这段教训和登山宝训之间的差异。由于其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以致于人们常常把马太5;6;7章里的登山宝训,和路加第6章主的讲论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两次的场合不同,地点相异。在此处的讲论中,祂重复了登山宝训中的一些事,但显然的,祂也有所删减,并且加上了登山宝训中所没有的。祂这次不仅是对十二个门徒,乃是对“许多门徒”说话。并且还有许多其它的人在场,路加说,“又有许多百姓”分别从犹太全地,耶路撒冷,并推罗、西顿的海边来听祂讲道。我想我们有理由推断,在群众中一定有一些官长,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虽然这里没有说,但从祂所说的话里,可以明显地看出那些官长也在场,祂也知道他们在场。

毫无疑问的,祂在整个讲论中,最注意的还是这十二个人。祂已经拣选了祂的使徒,然后对他们讲道,且让群众和其它的门徒也都能听。

我们首先将整段讲论浏览一遍,便会发现它可以分成四部分。

1·2026节,祂提出了先知的对比。
2·祂宣告“爱”是生活的法则,并在2738节中加以说明。
3·3945节中,揭示了祂作这一番教导的理由。
4·4649节中说出了祂那至高无上的主张。

先知的对比(2026

我将这一部分(2026节)称为“先知的对比”,乃是来自经文本身的。23节后半说,“他们的祖宗待先知也是这样。”26节又说,“他们的祖宗待假先知也是这样。”

我们的主那天对他们讲话的时候,祂心中所注意的是那十二个人,祂心中想的是,他们将承担先知的整个工作。所谓先知,就是传达神话语的人。

然后注意祂作的对比。第一小段是从20节的中间到23节的中间,这小段经文的关键词在那里?就是“有福了”。从2426节的关键词是甚么?就是“有祸了”。“有福了”指的是一批先知,“有祸了”指的是另一批先知。

第一小段(2023)里,祂想到的是在神古代百姓的历史中,那一连串光芒四射的先知,他们是神的代言人。他们一直受到迫害,真正的先知总是受人迫害。

但第二小段(2426)里的先知却受人赞美。那些被迫害的有福了,被称赞的有祸了。

这是不是说,神的先知总是固执、别扭,以致不受人欢迎?当然不是。是不是说假先知总是圆滑、亲切,以致受人欢迎?当然不是。我们必须细察他们蒙福,遭祸的原因,才能触及较深刻的含义。

“贫穷的人有福了。”祂在马太福音的国度宣言中说,“灵里贫穷(虚心)的人有福了。”祂在那里已经充分说出了那个原则。此处祂对他们说,“贫穷的人有福了,”当然指的是灵里贫穷的人。按着我们的本性,没有人会喜欢一个灵里贫穷的人。如果我们以为灵里贫穷就是软弱、优柔寡断、缺乏自信、胆小怕事,那可不是耶稣说这话的本意。祂不是将福气赐给这样的人。灵里贫穷的人能够深深认识到自己的贫穷、无用,并且具有极大的谦卑,那和虚假的谦虚大不相同。我们从另一个字“柔和”可以找到相同的含义。耶稣说,“我心又柔和谦卑。”那就是祂所说灵里贫穷的意思,不是拿不定主意、缺乏勇气、没有信心,乃是“虚己”。那些自己感到灵里贫穷的人,一旦站在人面前,为神说话的时候,他就在灵里刚强起来。

“你们饥饿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饱足。”我们必须再一次用马太福音的记述来解释,那里说,“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饥渴慕义是将预言传开的基本条件。只有当一个人灵里贫穷,心中燃烧着对义的渴望时,他才能预备好去作先知的工作。

“你们哀哭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喜笑。”马太福音没有类似的记载可以供我们作解释,我们必须用演进的观念来解释。一个灵里贫穷、柔和谦卑的人,他对自已的价值和重要性毫无所觉,他心中却捻烧着对义的渴慕,这样的人知道哀哭的意思。所有作神先知的人都知道,当为甚么叹息、哀哭、忧愁、流泪。

22节对于今日的我们似乎不大适用,但它的原则仍然存在。耶稣说这些话,确切地描述了祂的门徒和使徒将要实际遭遇到的情景。人们要避开你一阵子,看看你会不会改变你的心意和方式。他们要毁谤你,弃绝你,甚至将你逐出教会。祂是在向那些人指明他们将要经历的事。然后祂又加上了那美妙的应许。

“当那日你们要欢喜跳跃,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他们的祖宗待先知也是这样。”灵里贫穷、饥渴慕义、为世界的罪悲伤、被人憎恨、遭受逼迫,这些都是在世上作先知的标记。人若印上了这些标记,就真正继承了先知的职分。

然后祂又继续说话,现在不是对祂的门徒说了,乃是对群众说话。“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受过你们的安慰。”一直到26节,我们都可以看见一种绝对的平衡。有福,有祸;贫穷,富足;饥饿,饱足;哀哭,喜笑;辱骂,赞美。

今日我们不大听到有关逼迫的事。现今的人们不会用迫害的方式对待神的先知。他们似乎不会憎恨我们,拒绝我们,毁谤我们,弃掉我们。为甚么?也许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这个世界漠不关心,不在乎先知说些甚么。我怀疑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所说的,缺乏先知的信息。我不是断言如此,至少对我个人来说可能是这原因。

“爱”──对待仇恨的法则(2738

接着来看第二部分,2738节。它启示了对待仇恨的法则,那就是爱。祂已宣告了先知将要被人憎恨,现在祂宣告当他们被人憎恨时,他们当如何行。先看积极的方面,爱,待他好,为他祝福,为他祷告。要爱谁?爱“你的仇敌”。待谁好?“恨你们的”要待他好。祝福谁?祝福那咒诅你们的。为谁祷告?为凌辱你们的祷告。这些是对待憎恨你们之人的爱的法则,是主动的。另一部分是被动的。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也打。有人拿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也拿。凡有求于你的,就给他。我们也许会说,这些都是无懈可击的劝导,但不一定实用。别忘了,这是我们的主对祂自己的门徒说的,我们若批评这些话,就是批评祂。应当记住,祂呼召人去达到这个几乎不可能的标准,祂同时也供应恩典和能力,使人能够遵行祂的呼召。

3134节,是启示在爱的法则之下,一切行动的方法。这里重复了登山宝训中的金律。除非我们被爱所管理,我们无法遵行这些。然后祂给也们一些实用的规则,祂三度问道,“有甚么可酬谢的呢?”希腊文里“酬谢”是恩惠的意思。你若单爱那爱你的人,有甚么恩惠可言呢?你若善待那善待你的人,有甚么恩惠可言呢?就是罪人也是如此行。你若借给人,指望从他收回,有甚么恩惠可言呢?就是罪人也借给罪人。恩惠是超越过对公义、公平、平等的要求。这就是祂对属祂之人的期望,特别是对祂的先知的期望。

胜过仇恨的方法就是爱(2538节),如果我们真有足够的爱心,足够的行动,足够的恩惠,并且住在与父神的交通中,不久之后,那恨我们的人就会带着礼物和祝福来见我们。我们的主作到了这些。当他们夺去祂的外衣,又为祂的里衣拈扲斗的时候,祂静默无声,一点不抗议。祂是祂自己法律的启示者,也是诠释者。除非我活在祂的生命里,借着圣灵动工,将这个标准向我说明,在我里面实现,并且透过我彰显出来,否则我无法达到这个标准。

祂讲这些事的原因(3945

主说明了祂讲这些事的原因。有关瞎子领瞎子的比喻,可以从祂接着所说刺与梁木的事上找到解释。瞎子不能领瞎子,同样的,一个眼中有梁木的人也不能纠正一个眼中有刺的人。

再一次我们看到,要测验善工的方法,就是看它是否结果子;行善的目的,乃是为了结果子。祂心中一直想到的,就是祂的使徒,他们要成为祂的见证人。

最终的宣告(4649

祂在那里获出了祂最终的宣告。首先祂作了一个严厉的警告,你们为甚么称呼我主阿,主阿,却不遵我的话行呢?这里很明显的,祂不是在对十二使徒或其它的门徒说话,乃是对众人说的。祂向他们宣告了与祂建立关系的条件。祂的条件是甚么?就是来到祂面前,向祂降服,听祂的话,遵从祂,作祂的门徒,这样的人就是在盘石上建立深厚的根基,暴风雨来的时候,他的房子必不动摇。

再来看一个尖锐的对比。听了祂的话却不遵行的人,就像盖房子在泥土上,暴风雨一来,他的房子就倒塌了。

我们是否在祂的门徒行列中?我们是否按祂拣选,去从事特别的工作?让我们安静思想这一切,思想真先知和假先知的对比,爱的法则,祂说这些教训的原因,以及我们应该领瞎眼的人,应该结果子,将根基建在盘石上,没有任何暴风雨能摧毁我们的房子,让我们到祂面前,听祂的话,并且照着行。──《摩根解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