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使徒行传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Section:TopicID=423}— 在帖撒罗尼迦的传道 十七19

  帖撒罗尼迦是这城市的建造者以他的妻子,亚历山大的姊妹帖撒罗尼迦的名字来命名的。今天称之为帖撒罗尼迦。它曾经是马其顿的首都和主要港口。我们现有保罗的第一封信是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这个教会和腓立比一样,都是保罗最津津乐道的教会(林后八1,马其顿的众教会)。

  有关保罗开始在帖撒罗尼迦传道的经过,我们的经文只简略地介绍了一些而已。而且作者的兴趣都在记述保罗如何被犹太人拒绝,终于又离开了那地方。但那光明的一面,就是帖撒罗尼迦人如何离弃偶像(帖前一9);如何有信心和爱心(帖前三6);如何不怕受人的苦害而信守福音(帖前二14);都要从帖撒罗尼迦书中参考。

{\Section:TopicID=424}十七12

  保罗和西拉,经过暗妃波里……来到帖撒罗尼迦,在那里有犹太人的会堂。保罗……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本着圣经典他们辩论 按照行传的表面看来,保罗好像一到这地方就到了会堂与犹太人辩论。但按照帖撒罗尼迦前书,他最主要的工作是传道给希腊人,为了不使人因为他成为生活负担,他自己作工(帖前二9,四812)。照他的信,他一定在那边住了一阵子。教会有了组织以后,才到犹太人的会堂去和犹太人辩论。后来因为他和犹太人冲突,就离开了。在这段里没有“我们”的字出现。也许那个“我们”的数据提供者留在腓立比教会,因为他是当地人。照保罗的书信,提摩太和他们一起到此地来(帖前三2)。

  三个安息日希腊文是指三个星期的意思。

{\Section:TopicID=425}十七34

  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又说,我所传与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他们中间有些人听了劝……并有许多……希利尼人,尊贵的妇女也不少 保罗和犹太会堂中人士争辩的原因,是当初的许多外邦信徒都是会堂里的敬虔人。这些人对犹太文化并没有深刻的了解,他们听犹太人那样讲,保罗又这么讲,有不知如何适从的感觉。保罗为了要得这些人,就和会堂辩论起来了。

  在会堂中保罗辩论的主题是以耶稣的受害,死而复活来证明耶稣正符合了圣经中对弥赛亚的预言。因此保罗传扬的耶稣就是那位预言中的弥赛亚。但在帖撒罗尼迦书里,保罗关心的是一位又真又活的真神。他的儿子耶稣救人脱离 神的义愤(帖前一10);这位天父使人有彼此相爱和爱人类的心(帖前三12);耶稣再来时,人如何迎见他(帖前四1518)。可见行传的作者较注意保罗与犹太人关系的一面,较少注意保罗与外邦信徒的那一面。

  尊贵的妇女也不少,这三个星期的辩论,犹太会堂好像打了胜仗。那时有些地方还实行母系社会体制,妇女界在马其顿的社会相当活跃,并且在家庭中有权力,由一个犹太妇人吕底亚到腓立比经商,并在家中接待传道人可见一斑。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犹太人能激动有地位的妇女攻击保罗(徒十三50),但在这里则不能。

{\Section:TopicID=426}十七59

  但那些不信的犹太人心里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类,搭伙成群,耸动合城的人,闯进耶孙的家,要将保罗西拉带到百姓那里。找不着他们,就把耶孙,和几个弟兄,拉到地方官那里,喊叫说,那搅乱天下的,也到这里来了……这些人都连背该撒的命令,说另有一个王耶稣 保罗的传道成功,和在会堂里的雄辩,使得犹太教的人淡无光彩。他们又无法煽动有力的人士来反对保罗,只好差些市井匪类。耶孙到底是谁?他与保罗有什么关系,经文中没有交代清楚。只有第七节提起耶孙收留他们在家。因此,我们知道这段记录有好多是曾经缩短而成的。犹太人找市井匪类来对付基督徒,可见他们是找不出正当的理由才出此下策的。

  犹太人对保罗和西拉的控告,又是以政治性的罪名:作乱,破坏皇帝的谕令,和另立一个王。虽然保罗没有为此而受逼迫,但引起了群众的骚动,使得地方官不愿留他们,怕他们在那里惹起其它的麻烦。

  犹太人引来的骚动,不只是保罗被逐而已,连当地的基督徒也受当地的犹太人、自己同胞的逼害(帖前二14)。犹太教重视家庭生活,伦理道德,主张一夫一妻制,因此大受妇女的欢迎。尤其是那些有地位的妇女,因为他们都厌烦他们的丈夫在外拈花惹草。犹太人的伦理生活是他们向往的人生典范。因为基督教也强调家庭道德,所以对那些有地位的妇女来说,两者并无太大的差别。她们若想要赶逐基督徒,纯粹是出于会堂的怂恿。这一点,我们在十三章50节讨论过。

二 在庇哩亚的传道 十七1015

{\Section:TopicID=428}十七10

  弟兄们……打发保罗……往庇哩亚去,二人……就进入犹太人的会堂 庇哩亚在帖撒罗尼迦西南方五十英哩的地方,在一个山麓下,不是大城市;约行两天就可到达。这次送行的人有“弟兄们”,他们不一定是指犹太人。犹太人多的地方,会堂里就有拉比,人数再多,拉比的数目也多,并有阶级之分(详见中文圣经注释廿九卷新约概论,周联华着)。小的会堂没有拉比,由成年的男人负责。拉比是受过神学教育的人,比较不容易被说服。庇哩亚是小地方,可能没有拉比,因此保罗容易在会堂里与他们交谈。那边有犹太人的会堂,保罗照着平时的习惯,福音先传给犹太人,然后外邦人。但每个地方最后还是以外邦人为中心。庇哩亚的传道有相当的成就。当他要回耶路撒冷时,庇哩亚就派人与他同行(徒二十4)。

{\Section:TopicID=429}十七1112

  这地方的人贤于帖撒罗尼迦的人,甘心领受这道,天天查考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他们中间多有相信的……希利尼尊贵的妇女,男子也不少 庇哩亚的人比较开明,表示他们的思想自由,不被偏见所束缚。对于保罗所宣讲的信息,他们不只用耳朵热心听而已,而且也用心地去查考圣经。此种热心的结果,不但会堂中的犹太人信了主,连希腊人上流社会的尊贵男女都有许多信了。他们当中有一位以后与保罗同行的,名叫毕罗斯的儿子所巴特(徒二十4)。上流社会的人信耶稣钉十字架的信息是不可思议的反常举动,除非福音里有尊贵的特质,否则人是不会如此做的;也就是说没有人会愿意去相信那被判刑钉十字架的耶稣为救主。

{\Section:TopicID=430}十七1315

  但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也就往那里去,耸动搅扰众人。当时弟兄们便打发保罗往海边去。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亚……保罗……叫西拉……到他这里来 这次的为难保罗,不是庇哩亚的犹太人,只有帖撒罗尼迦来的犹太人而已。他们为难的对象不是基督徒,只是保罗而已。因此西拉和提摩太还可以留在庇哩亚继续传道。保罗想逃避也许是为了庇哩亚教会的缘故。如果他逃掉,犹太人便不在那边找麻烦,保罗是乐意离开的。犹太人专门对付保罗而不对付其它的人。这原因,可能是保罗与他们辩论时言辞激烈,虽然赢了理论,但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和感情。所以犹太人就与他作对到底。

三 在雅典的传道 十七1634

  这一段经文,可说是全使徒行传里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因它所牵涉的问题非常的广泛,并且它所涉及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所面临到,需要加以思考而以其为借镜的。其中最重要的几点约略如下:

  A 宇宙神观的问题:在十四1517虽然也约略提过,但并不清楚。行传的作者使这个观念在本章尽量发挥。保罗在雅典的演讲最主要的宇宙神观概念就是作者一直证明,这位创造天地和赐福万物的神原是世人的父,人类应该归向祂。

  B 终末观念的问题:只有在第十四章路司得的演讲和雅典的演讲,才提到过去有某一段时间, 神不计较外邦人的罪,这种思想是犹太人所没有的。犹太人的终末观,在第一世纪的前后时期都是关于末世的和来生的。但这一篇演讲的终末论是今世的,将要来到的;人若现在悔改,就可免除将来耶稣的审判。

  C 基督论的问题:使徒行传把“基督”看作是一种职务上的功能,而不是本质。例如拿撒勒人耶稣, 神设立他为基督,其证据就是 神使他复活。基督的职务是祂要在 神所定的日子审判世界(本章31节)。并不论述基督的本质为何。

  D 外邦宣教的问题:亚略巴古的演讲接纳了外邦文化。以外邦文化的思想来表现基督教的信仰。例如 神为人定下了年限和疆界;我们正如他们的诗人所说的:“我们也是他的儿女”。

  E 两个保罗的问题:保罗书信中的保罗和亚略巴古的保罗在思想上有很大的差距。例如罗马书保罗认为:人的罪是由于人明知道 神,却不把祂当作神荣耀祂。他们知道 神,却不以待 神的正道对待祂;就是故意对 神怠慢。这便是他们的罪(罗一19及下文);在亚略巴古演讲的保罗则认为,人的罪是因为他们根本不认识 神(参徒十七27)。不知道有 神,不明白 神的旨意便是罪。在观念上也可以说“无知是罪的本质之一”。

  F 演讲的著作问题:这篇演讲到底是保罗的演讲或是作者路加的写作?最低限度我们可以确定那不是保罗演讲的全部。因为这几分钟就可讲完的文稿,一定不是在一个具有学术辩论的场所亚略巴古,所应当讲的。如果这篇演讲是出自保罗的话,它的内容相信是经过路加修编的。如果这篇演讲是路加写的,这就是代表了作者那时代的基督徒对希腊文化的宣言。这样便无可置疑的,它是一篇完整的原著。因为里面的保罗神学要素少,而以基督教的立场对希腊文化的评判因素较多。所以这篇演讲出自路加写作的成分较大。

{\Section:TopicID=432}十七16

  保罗在雅典……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 保罗为了逃避在庇哩亚的麻烦,才逃到雅典来的。他原来没有计划在雅典传道。雅典在当时不是政治中心;商业量也比不上哥林多。但因为长久以来是希腊文明的发祥地,所以在当时的市况,还是相当发达的。从雅典的北边到亚略巴古山上,一路上有许多庙宇和雕刻的像。这一些像对雅典人来说到底是艺术品呢?或是宗教信仰呢?可能各参其半。因为雅典人并不像其它民族一样把艺术雕像当做是神明。他们有许多雕刻品,哲学和艺术的意味占绝大部分,宗教的意味反而少。因为雅典人的晢学思想常表现于神话故事;最糟的是他们的神话与宗教混淆不清。他们的神话故事又表现于艺术作品。今天我们看到古希腊人的雕刻,并不认为那是偶像。但对一个宗教态度严谨的犹太法利赛人保罗看来,这一个城市到处都放置了犹太人觉得可憎恶的东西──偶像。

{\Section:TopicID=433}十七1718

  于是在会堂里,与犹太人、和虔敬的人……辩论。还有以彼古罗和斯多亚两门的学士,与他争论,有的说,这胡言乱语的要说甚么 保罗在安息日与犹太人争辩,在一般的日子(非安息日)则在广场上与外邦人辩论。因为他常(或喜欢)与人辩论,于是引起了当时雅典两大学派人士的加入。这两派的特征如下:

  1 以彼古罗(很多人翻译为“伊壁鸠鲁”) 相信世界和物质都是由一种元素叫“原子”组成,不是由神明支配的,远坐高天的神明,不会干涉人世间的事。人们要去除对神明的害怕,才会有勇气和智慧在这世上生活。他们主张有智慧的人不怕死。每人都要由痛苦中解脱出来:人的肉体若毁坏(死),便能够从世俗中解脱出来。他们认为人生惟一有价值的便是友爱。他们主张生活要舒适,活着的时候要使肉体愉快,特别是由吃喝而得的快乐。因此人都说他们是享乐主义者。

  2 斯多亚派 他们主张一切事情都是由神安排的。事情的发生在冥冥中都有神的旨意。所以人要接受一切现实,但要怯除情欲,因为欲念是使人烦恼的原因。没有欲望人就能知足常乐。世上惟—的美德就是善良。保罗有好多方面的生活,思想都和这派相同。例如他主张 神的旨意都是善的(罗十二2);保罗无论得时不得时都不减其乐(腓四1112)。

  像保罗这样地与宗教界,与思想界,与街头巷尾的艺术家人士谈论;与他们争辩哲理,传扬基督。这种行为已经是亚略巴古式的行为了。所以说保罗有无在亚略巴古的议会演讲,这问题并不重要,然而保罗作了一个甚么样的亚略巴古式的演讲,才是问题的中心。

  保罗所传的福音,因涉及耶稣的复活,使得把死亡看作生命之解脱的以彼古罗派的人觉得不可理喻。他们也许会想“这走江湖的在胡诌些甚么?”他们又以为他是传讲鬼神故事的。因为希腊神话里的神明也都是又死又生的。但在保罗传道的时代,希腊人对自己神话中的神明已经不再信任了。一方面因为他们神话中的神明品德都不好;个个都充满了情欲,和一般俗人共有的缺点。另一方面他们发现那些神明只是神话故事中的角色而已,没有历史性。保罗如果也在传说这些鬼神故事,定会被他们的知识分子看轻的。

{\Section:TopicID=434}十七1921

  他们就把他带到亚略巴古说,你所讲的这新道,我们也可以知道么。因为你有些奇怪的事,传到我们耳中,我们愿意知道这些事是甚么意思 保罗是否真的有上去亚略巴古的议会?该地方是主管教育和宗教事务的机构。它的另—个功能就是查验各地方来雅典演说者的行事和为人。如果保罗被请到议会听的话,该地方向来不让平常人进入,保罗一定得不到听众。如果是去法庭的话,到底保罗被查验到的是何种不当的言论?对方的控词是甚么?以保罗身为罗马公民,不可能无缘无故地被带到亚略巴古的法庭上去。在罗马当局尚未设护民官在雅典时,当地的人若有甚么争论不解的事情,常会说我们上亚略巴古山上去辩解。其实保罗不是晢学家,他的演说也不是艺术性的演说(因为雅典人也不把他的话当作是一种学说,只把它当作是“谈谈新闻,听听消息”看待而已)。所以不可能有人把雅典的学者请来听他发表学术演讲。又因为保罗去雅典的时间不长,不可能著名到如此程度。保罗之所以被带到马尔山的亚略巴古的议会去,其最可能的情形大概是保罗被带到马尔山上去,站在议院旁听人演说。或者到一些喜欢听新理论的人堆中去,把他的话说个清楚。罕真认为保罗在那个地方的演讲大概像现在英国海德公园的演说一样。

{\Section:TopicID=435}十七2223

  保罗站在亚略巴古当中,说……我看你们凡事很敬畏鬼神。我游行的时候……遇见一座坛,上面写着未识之神 保罗在亚略巴古演讲的内容可分析如下:

  a 导言:保罗以他们的未识之神作接触点,指引他们看到创造之神(23节)。保罗看到了他们许多的神庙和偶像(街上竖立的有好些“偶像”,其实是艺术品)后,以为他们的宗教气氛浓厚。至于那位未识之神的祭坛,到现在还未发现其存在。但能够找到一些牌子写道,“献给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神”。也许因为只写要献给亚、欧、非等各洲的神,都没有写名字,作者为了使他的演讲易于介绍基督教的神,于是就把复数的神改为单数,使他适合亚略巴古的演讲。也许当时真有一座这样的祭坛献给“未识之神”,但现在已无法找到。

  b 创造之神:保罗对这位未识之神的定义,不是亚洲、欧洲、非洲的某一神明,或神秘中的某一神祇,而是一位创造天地的神。这位神是人天共鉴的,人类的生活是与祂息息相关的(2426节)。人类的生活,气息和活动也都由祂而来。甚至,我们是祂的“儿女”。

{\Section:TopicID=436}十七24

  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 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 这一节是综合了创世记第一章和赛四十二5以后的 神观。作者引用这一段是要肯定基督教的 神观:祂是超越一切的,是创造万物和环境的,我们和这世界因为祂的创造才存在。祂不是一般人造的,住在殿里的神明。犹太人也注意到 神不是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徒七48)。保罗尤其是要对希腊人说:用人的手艺、心思所造出来的神,都不是神。

{\Section:TopicID=437}十七25

  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  神不是靠人的支持才生存的,祂是那位支持人类生存的神。祂自己将人类赖以生存的万物,甚至生命赐给人类。

{\Section:TopicID=438}十七26

  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定准……年限……所住的疆界 在希腊的神话里,有些人是由神变的,有的是由神生的,又有些人由神与人生的。但保罗让他们知道,人类都来自同一个人类的祖先,他是 神造的。所谓年限,应当是指四季和年月。疆界是指 神造了一个适于人类居住的地面,成国家民族居住的境界。也有可能是指三层的世界,上层是神明住的,中层是人,下层是鬼灵居住的地方。

  他从一本造出万族,希腊文化另外也有如此的思想;就是人类的原始是从第一个人或第一对夫妇繁衍的。但本节是根据创世记的思想,保罗选用斯多亚派哲学家克瑞安提(Cleanthes, 主前三世纪)的思想,指出人类都是来自同一位祖先的。

  c  神与人类的关系:2728节) 神创造人类和万物的目的,是要人类能够寻求祂,与祂之间有个友好的关系。 神在创造的过程中曾主动地要与人和好来往。祂不是高高在上与人毫无关系的以彼古罗派的思想。祂是我们随时可以亲近的,因为他离我们每一个人不远。因为我们被造后与祂有亲属的关系:我们也是他所生的。这一点,并不是以彼古罗派的人所想象的,他们认为物质只是由原子组成而已, 神与人类万物毫无相干。

  本文演讲词特殊的地方就是:(1)重新给 神的概念下一个定义。祂是主掌我们的生活、行为和存在者。同时祂又是我们的亲属:我们也是他所生的。2)在这种概念里,作者表示人的被造是出乎 神的爱,我们有责任寻求 神,亲近祂。异教中的人神关系,时常都是敌意的、可怕的。本演讲的功用在除却人神中间的疏离感。(3)作者不认为人生下来就能够认识 神,我们要努力以寻求祂。知是一种美德,愚昧是罪,不认识 神是人极大的罪恶,要受审判。

  d 人类的责任:2930节)人既然了解 神是怎样的一位神,又知道他与我们的关系以后,我们应当有个适切的对 神的态度。

{\Section:TopicID=439}十七29

  我们既是 神所生的,就不当以为 神的神性像人……所雕刻的金、银、石 作者认为不正确的认识 神是人类的罪恶,以人手所造的偶像当作神,不但妨碍了人类对真理的视野,同时也会以人类的想象力来统治人的命运。保罗这一句话是以犹太的 神观来打击雅典人的偶像(其实对雅典人来说许多所谓的偶像只是艺术品而已),让雅典人知道服从 神的旨意才是人类的正途和幸福之关键。

{\Section:TopicID=440}十七30

  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 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人类蒙昧无知的时期到什么时候为止?经上并没有说明。但按照使徒行传的用法,福音宣布的时候,那蒙昧无知的时间便告结束。福音一宣布出来, 神对你并不是一个“未知的 神”,而是已“离你不远了”。人若听了福音又不悔改,便要受故意不认识 神的审判。以基督教的立场来说,不认识 神,不跟从祂,反而去拜偶像,跟随虚妄的事是一种罪恶。跟随人造的偶像会将人导入迷途。因此,本节要求人“离弃邪恶的道路”。

  e 结论:信与不信的结果

{\Section:TopicID=441}十七31

  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藉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 这一段经文提供了许多使徒行传特殊的概念。

  (1) 神已经定了一个审判全人类的日子,这日子不知道是甚么时候,但它不是立即来到的,它既是现在的,它也是将来的,是全人类受审判的时候。

  (2)这位审判者(指耶稣)是被拣选的“”,他是被指派的,被设立的, 神选派这位审判者(耶稣)审判世界的证据就是祂已使他从死里复活。他的职份就是代替 神执行审判。

  (3死里复活是耶稣被 神设立为基督或审判者的证据。也是 神结束了外邦人那蒙昧无知的时候。更结束了祂自己是“未识之神”的时候。已经有了耶稣的复活作证据,人没有理由推辞说他不信 神,也不能说我不知道将来有审判。

  f 雅典人的反应:3234节)保罗在马其顿传道,时常遇到逼害,但总引起一群人的相信。在雅典没有犹太人的逼害,没有当地人的反对,但相信的人也相对地稀少。雅典是当时的文化中心,知识分子对福音的反应很冷淡,可见古今皆然。从短程来看当时保罗的传道并不成功,比不上在别的地力设立了教会,聚集了一大群的基督徒为成功。从短程看保罗的演讲也比不上当时的哲学之深奥,它不是甚么“高言大智”。但从长程着眼,在亚略巴古的演讲支配了雅典人,希腊人和一切读过这个演词的人。到现在,当时的哲学已成为明日黄花,但基督教的“愚拙”信息还在。这不是因为人类普遍喜爱“愚拙”的原因。其实是亚略巴古演讲,替人类指出一条平坦可行,但是通往永恒的大道。在这条道路上人人可遇见人类自己的同伴,也可遇见造祂的 神和救赎他的主耶稣。

  (1)他深切地提到人的根本问题:人类的来源,我们的存在是由 神的创造而来。

  (2)他为人找到了一个落实的地点:我们原是创造者的儿女,我们可以从自然而然的归属于祂。

  (3)为人类的内在活动(信仰)找到了一个依归的方向:信仰中的 神不再是神话中的人物,人们可由四季、年日和地界中找到。祂是一个扎实的存在者,与我们每日的生活息息相关。

  (4)介绍了一位人们喜欢接近的神: 神不但与人类的生活那样息息相关,那样自然可接近;祂也是那么自然地令人景仰的神(我们生活、行动、生存都在祂手里)。祂不是偶像可比拟的,祂是一个监视人类生活道德行为的神。祂以“一人”耶稣作生活与道德的准则而审判天下。祂自己也作了万物生存的法则(包括了爱护和监护万物)。

{\Section:TopicID=442}十七32

  众人听见从死里复活的话,就有讥诮他的。又有人说,我们再听你讲这个罢 讥笑他的人大概是以彼古罗派的人,因为他们认为死是人类的解脱。再使这具灵魂的枷锁活起来并不是件好事。但也有别的人留心他的话。

{\Section:TopicID=443}十七3334

  有几个人贴近他,信了主,其中有亚略巴古的官丢尼修,并一个妇人名叫大马哩,还有别人 按保罗自己的说法,在亚该亚第一家的基督徒叫司提反(林前十六15)。丢尼修是以后传统中的著名人物,是传说中雅典的第一任主教。大马哩则未见经传。保罗对这次的传道和演讲,大概自己也深感失望。

  保罗在自己的书信里说不传华丽的词藻或高深的学问。只传耶稣基督和他死在十字架上(林前二16)。可能是由于雅典的传道没有成就而使他转换了传道的方法和内容。这一次的演讲没有提到耶稣的死在十字架上,也没有提到耶稣的流血赎罪。这可能是保罗认为先找到一个能与人共同认识的要点:宇宙神的观念,然后再进到基督教的特殊点,耶稣基督的事件。但因为信的人太少,使他没有机会在那里推行第二阶段的传道。另外一方面,也许是亚略巴古演讲的编著者,他的神学观点不是以保罗的赎罪论观点而看基督。他可能是位着重基督教伦理的像登山宝训的著者,不以保罗的赎罪论作神学主题。亚略巴古演讲的作者偏重宇宙神观,以此作为他的神学主题。──《中文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