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使徒行传第六章

 

使徒行传617

这七节经文记载了教会内部的第一个组织。虽然这段记载纯粹是叙述当时当地的情形,但却充满了永恒的原则。研究使徒行传,甚至整本新约,最有趋的一点是,圣经对于教会组织的细节都略去不谈。一些次要的事都被隐去,而主要的事却是清楚显示出来的。

让我们看看有关教会第一个组织的简短、自然的历史。那不是一个完整、最终的组织,而是为因应当时需要而暂时设立的;我们不能从其中看到一个特别的系统,但可以看见主要的灵,生命,和方法。

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观察当地的色彩;这组织的概况;以及被选出来工作的那些人。

事情的起因是,有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发怨言,说希伯来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这不是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纠纷;因为这些人全都是犹太人。这里很清楚的说,他们是“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为了明白其中的差异,我们必须回到马加比时代,并记住当时犹太教里面的一切非凡活动,最后产生了两个不同的、相对的团体。一个是地道的希伯来人,他们住在巴勒斯坦,大部分集中在耶路撒冷,说的是希伯来话或亚兰话,遵守希伯来的一切风俗和遗传。另一个团体是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他们仍敬拜耶和华,遵行古代制度的仪式,但大多改用希利尼话,思想也受到希利尼文化的影响,与基督教的思想有了分歧。因此在希伯来人和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之间,有一道极明显的分界线。

我常常为使徒行传这本书献上感谢,其中一个原因是,它除去了一般人常有的一个错误观念──认为早代教会是绝对完全的。我不断听到有人说,我们需要回到使徒的时代。所以当我看到早代教会在扩展,成功,得胜中,仍然有难处、抱怨时,我内心颇感安慰。这些人已借着圣灵的洗,与基督联合;他们仍活在五旬节的火热中,这使得他们个人的生命有了奇妙的改变,并使耶路撒冷城刮目相看。但在这属灵的团契中,仍然有物质的、社会的差异存在,而这些都应该永远被摒除在教会的大门之外。我不是为这一类的分争高兴,而是为圣经显明了这分争而欣慰。希伯来人与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之间的嫌隙已存在于教会中。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异端的问题,而是分裂的问题。我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说明两者的差异。分裂是一个小裂口,而异端则是那个脱落分离的部分。基督教会里不容异端存在,但可悲的,却有许多分裂存在。教会迄今尚无一部分脱落断裂,因为我们信的都是一位神。但教会中却有许多不应当有的分裂存在。这是多么可叹的现象!

结果如何呢?有七个人被选出来。这七个人取的都是希利尼名字,其中没有一个希伯来名字。差不多七个人中有六个是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另一个是因改信基督教而成为希伯来人的希利尼人。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当初提出抱怨的是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使徒针对这难题提出解决方法之后,教会表现了她的力量而非她的软弱,结果选出的七个人不是希伯来人,而是那些认为他们的寡妇受忽略的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这些人以后要承担起分配供给的事;不只是对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也包括希伯来人。这正是基督教会的精神。它克服差别待遇的方法,是对那些认为被忽略的人记以重任。恐怕今日我们已远离这个精神了。司布真(C. H. Spurgeon)曾说过,如果你的教会中有一个特别别扭的人,那么总是给他一项职务,让他担任工作。这是极有用的哲学,是早代教会所印证的。

虽然这是纯粹当时当地的事件,但我们可以从其中发现主要的理想。我们不妨从一个距离,来看三件事:

1·有生命的团体;
2·组织这团体的行动;
3·这团体的组织。

首先来看有生命的团体。经文中没有描述他们的联合。我们只看到这中间有分争,分裂;但看看这整群人,他们并没有被组织起来,但不论希伯来人或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都忠于同一位主,并且受同一位圣灵引导,默示,所以使徒才会说,“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的人。”

我们看到的不单单是一个生命,也是生命里一切的器官,这些器官是完成生命目的所不可或缺的。他们都在那儿。有的人堪胜大任,去宣讲教会的信息;有的人身负长才,可以管理整个教会的事务。有些人被神呼召参与宣讲神话语的事奉,有些人被召去管理饭食。在那一个团体中,有达成教会生活完整意义的各种必要器官。他们尚未被发掘出来,没有被安置妥当;他们中间有一些纠纷和误解。这是一个有生命的团体,具有一切必须的器官。他们足以完成教会生活的意义,那就是宣讲福音,向世人介绍救主,和祂的道。

首先,他们的埋怨里隐含着一种彼此相连的感觉。这些人抱怨,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合一性,以及相互的关系,和彼此互有的责任;他们感觉这些关系没有充分实现出来。他们的埋怨显明一个事实:他们意识到彼此是一体的。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认为他们的寡妇受忽略,这忽略破坏了教会的团契生活。教会的组织最能够清楚表现这种合一来。如今耶路撒冷的教会没有完全组织起来,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功用。她出了一点毛病;套句医学用语,这是功能有了问题,而不是器官本身的疾病。我们必须先认识一个团体,才能加以组织。我们若忘记了她是一个有生命的团体,我们的组织就必流于形式,铸成大错。

现在来看教会在面对难题时采取的组织行动。这个过程包括发现器官,以及使用它们。这里出现了基督徒事工的两个重要职位。我们通常所用的“执事”一词,并未出现在这段经文里。我相信这些被选出的人是执事,但这一个名词并未在这儿出现。“执事”的希腊文字源,确实被用在这段经文中,但它不仅仅指那七个人,也是指使徒。使徒也是执事。因此,我们必须发现这字真正的含义。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指事奉的人。这个组织的过程出现了两种职位,一是服事“道”,一是服事“饭食的事”。十二使徒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不久,“管理”一词又被用来描述宣讲神的道。照保罗在以弗所书里写的,第一项传道的职位包括作使徒,先知,传福音的,和牧师的工作。讲道,是最基本的,有权柄的工作;或作先知,将圣经的原则应用在当时世代中;或作牧师,教导、指示众圣徒,使其成长;这些都包括在传道这一个大功能里。

这里也提到另一项服事──管理饭食。它如何产生的?请留意这个简单的秩序。由于使徒的传道,新的生活状况产生了。信耶稣的人迅速倍增,教会人数增加,相对的,它的需要也必然增大。新的生活状况需要新的安排、照顾、考虑。必须有人在圣灵的引导下去管理这新状况。因此,这里提出的第二种职位,并不是低于使徒的职位;两者是分开的,但也是相辅相成的。

注意这个过程。第一步,先让使徒能自由作他们的工作,解除一切足以拦阻他们作工的杂事。照顾教会中的紧张、需要,是一件崇高而神圣的工作。教会里的每一件工作都是神圣高尚的──打开教会的门,引人入座,接待前来敬拜的人。这些琐碎的事都是重要的,但使徒作这些,就会耽误了他们的传道事工。使徒说,“我们撇下神的道……是不合宜的,”──他们不以为这些是低贱,粗鄙,无意义的事,而是崇高神圣的事,但它们会妨碍他们去作神呼召的工作。这第一个组织的目的在使传道的人脱离杂事,而专注于祈祷传道。“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留意这过程和方法是出于使徒的指导。他们指示众人当如何行,并给他们选举的权利,但最后的任命还是由教会施行。众门徒都聚集起来;他们──不包括使徒──一起投票选举。选举的细节没有记录下来,这是圣经记载使徒事迹的一贯特色──将次要的事略过不谈。圣灵指导一切的方法和选择。这是绝对必要的。是祂选出合适的人,将主的旨意让所有门徒知晓。

再来看有关这些人的四件事:

1·“从你们中间”;
2·“有好名声”;
3·“被圣灵充满”;
4·“智慧充足”。

这不是传道人的条件,这是使徒所指出一个服事主的人应有的条件。这些条件也适用于后世。

“从你们中间”

这是基督徒事奉的第一个条件。那些服事教会众门徒的人,必须也是门徒中的一分子。这个命令也包括教会管财务的人;教会绝不能让一个未确实得救的人担任财务工作。

“有好名声”

“有好名声”的人,“名声”一词的字根,和使徒所用“见证”一词的字根是同样的;意思是,这人必须作好见证。这是一个双重条件:他们必须有好名声;他们必须有好的见证,以建立好名声。容许我用另一处经文来解释;这句经文看来似乎没有多大关系,实际上却关系密切。保罗曾嘱咐提摩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保罗的意思,不是要提摩太去吩咐别人,不要小看他。保罗是要提摩太明白,他虽然年轻,但不是可轻视的;他不是一个别人可小看的人。这些人都是有好名声的,人们对他们颇有好评;但要达到这一点,他们必须自己有好见证,使人不轻看他们,反而尊重他们。他们要发挥教会的功用,必须先得到世人的敬重。

“被圣灵充满”

“被圣灵充满”的意思是,充分实现基督徒的能力和目的。有些人说他们无法作到被圣灵充满这一点,所以他们逃避事奉。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个条件的含义。一个圣灵充满的人,就是过正常基督徒生活的人。圣灵充满不是说一个人永远维持着属灵的颠峰状态,很少人能达到这地步。一个没有圣灵充满的基督徒,他的灵命必然出了毛病。圣灵充满不是不正常的,而是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圣灵充满不是指撇下世界的一切事物;它的意思是,世上的一切──家庭,事业,工作,所有生活,都被基督的手触摸;他一切的心思、意念,都在基督的管理之下。这样的人,才配在教会里服事。

“智慧充足”

最后一个条件是,“智慧充足。”很有趣的是,圣经里译成“智慧”的希腊字有好几个,此处用的是“sophia”,这字在圣经里都是用来形容神或虔诚人,只有一处例外,就是使徒雅各所说的,“这样的智慧,不是从上头来的,乃是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智能”一词是指一种道德质量,但另有更深的含义,它指的是人用最好的方法所能达致的最佳结果。那些在教会里担任职务的,必须有机智,如果缺乏智慧,就可能作了许多事,却一事无成。他必须是一个门徒,有好名声,过正常的基督徒生活,满有圣灵;但他必须有充足的智慧。基督给教会带来的自由,也常常是教会最大的危险;一切最美丽、最高尚的事都是最危险的,因为要适应它们,需要高度的灵敏和机智。在教会里担任服事的人,都必须有圣洁的常识和智慧。

我们终于看到这个组织顺利完成了。教会的组织就是结合各样的工作;将不同的集合起来,一起作工;整个教会服从一个生命原则──事奉;整个教会勤劳工作,没有倦怠;这样就必看见果效。“神的道兴旺起来。”这是最佳的说明,表明一个组织的真正成长在于它为耶稣作见证的能力成长。“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增加的甚多。”教会因为充分发挥了它的功能而成长,因着成长而增加了更多的能力和工作。路加最后加上了一句令人吃惊的话,“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教会发挥了真正的祭司功能,使许多虚假的祭司因而悔改。

我们回顾教会第一个组织,看见她是属灵的,单纯的,充足的,但不是最后的组织。后代又有许多的组织出现,但有些是属世的,复杂的,败坏的。我们必须回到古老的记载,和主要原则上;尽管外面的事情可能会改变。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章提到这个伟大的主题。他当时提出的某些恩赐,可能今日已经不存在了,原因是这些恩赐是圣灵“随己意分给各人的”。今日教会中某些恩赐可能是使徒未提及的,因为当时尚未赐下这些恩赐。我们若将圣灵在教会中的行动归纳到一成不变的格式里,就是拦阻了神国的进展。我们必须记住,圣灵正住在我们中间。我们首要的事就是顺服圣灵的引领,完全听祂指挥;常常记住整个教会的事工不管是服事道,或管理饭食,都是圣洁的工作;在聚会地方门口把守的是火焰的剑,无人胆敢进去用不洁的手摸触神圣的器皿,或企图以不洁的心玷污洁净的事工。

使徒行传6815;75460

我们现在要来看早代教会发生的最后一件事──教会史上第一个殉道者。几世纪以来,我们使用“殉道者”一词时,想到的就是那些用自己的血来印证他们的见证之人。他们是如此忠于真理,以致于情愿牺牲性命,也不肯破坏或否认它。但这些为真理而死的人,并不是因着他们的死而成为殉道者;他们是因已经成为殉道者而死。没有任何迫害能产生殉道者;逼迫的旋风不过是揭露殉道者。司提反在人们用石头打他之前,就已经是一位殉道者了。他是第一个用自己的血来为他的见证作印记的人。

司提反的故事非常有力、生动。这人吸引我们注意的一点是,他忽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转眼之间又消失无踪了。他是七个被选出管理饭食的人之一,是教会的执事。他因为被石头打死而很快地在这七人中脱颖而出,特别引人注目;他的死也带来了悲剧和胜利。

从他的名字可以看出,他若不是希利尼人,就是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他的名字本身就有预言性质。“司提反”的意思是冠冕。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母亲为他命名时,心中一定怀着憧憬,希望这孩子有一天能有一番荣耀辉煌的成就。她不知道,他后来却成了教会史上第一个戴上殉道者冠冕的人。

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看司提反的故事。我愿意将它看作是世界与教会的第一场流血战役。以前也有过争战,甚至流血,但那不是世界与教会,而是世界与基督的争战。

使徒行传开宗明义第1章说,“提阿非罗阿,我已经作了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我们已说过,这一段开场白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先前一本书的特色,一方面也为第二本书提供一把钥匙,暗示耶稣的使命并不是在福音书所记载的那些事上成就了。使徒行传所记载的,是耶稣透过祂的身体──教会──籍着圣灵的大能,继续行的事。基督通过教会,继续祂先前所行,所教训的。如此,路加记述司提反的伸诉和殉道,就具有特别的意义。这具体说明了使徒的那句话,“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使徙保罗使用“缺欠”一词,不是说基督受的患难欠缺了甚么,而是指还有一些要加上去。缺欠的意思是不足,稍后还有更多的要来。使徒的主要思想是,基督的受苦尚未过去。正如祂道成肉身的奥秘让我们略略瞥见神的本性,神的心意,神的痛苦;同样耶稣基督的事工、受苦、受死也让我们瞥见一些永恒的事实。祂受的苦尚未结束,那些与祂相交的人将继续下去;他们为了祂的名甘受羞辱,他们受苦,就是祂受苦;祂所受的苦,也是他们的。司提反有幸成为教会肢体中第一个接续基督受苦的人,这患难要继续下去,直到神最终的旨意实现为止。我们常常以盼望和信心说到将要来的那时刻,到时候,“祂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便心满意足”(赛5311)。

不要忘了,患难本身尚未结束,神仍然在教会里承受救赎的生产之苦,以迈向祂最终旨意成就之日。这个早代教会的故事奇妙地显示了基督的身体如何借着与祂的相交,见证,受苦,得胜,来补足祂患难的缺欠。这个故事包括两条主要的思路:

1·司提反与耶稣的相交;
2·司提反对世界作的见证。

两者的关系显而易见。司提反先是被圣灵充满,讲道大有智慧,在耶路撒冷行神迹奇事。然后我们看到祂在公会前作见证,我们称他的见证为申诉。那是司提反对世界的见证,是他与拿撒勒人耶稣相交的结果。

司提反与耶稣的相交

熟悉耶稣生平事迹的人,在读司提反的故事时,很难不发现这两人的相似之处。这人与基督一同行在福音的道路上。耶路撒冷和公会对他的态度,几乎与官长对耶稣的态度同出一辙。司提反临终时说的话,几乎是引用耶稣在十字架上最后说的几句话,“父阿,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司提反则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主阿,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司提反传道,行神迹,最后说出伟大的讲章,然后从容殉道,这和拿撒勒人耶稣的经历是多么相似阿!

司提反和耶稣的共同点表现在他的性情、见证、受苦、得胜上。

在性情上的相同

司提反被形容是“满得恩惠能力”的人。这是对一个人最详细、最终的描述。我们想到路加在福音书里描述耶稣的身量和神与人喜爱祂的心都一同增长。用今天的话说,司提反是一个亲切,有能力的人。亲切是指他是恩慈的,温柔而富感情;有能力是指他热心,果断,尊贵,有权柄。这两种质量不是对立的,而是巧妙地揉合在他的性情里。我们在耶稣身上也看到同样的情形。祂对众人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这邀请是多么亲切,温柔,使人乐意靠近祂,围绕着祂。不久,祂又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这话如此严厉,突然,几乎使人不敢走上前去。司提反是一个有耶稣那样性情的人;他是早代教会的执事,负责管理饭食,他给周围人的印象是充满恩慈,又有能力。这两种品质都在他临终时表露无遗。他说,“主阿,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表达了他的恩慈;“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表达了他的能力。司提反性格上的奥秘在于他与基督相交,与耶稣的性情有分。

在见证上的相同点

路加说,司提反“在民间行了大奇事和神迹”。彼得在五旬节的第一次讲道中说到耶稣,“神借着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将祂证明出来,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因此耶稣借着话语、神迹奇事所见证的,正是司提反在耶路撒冷所见证的。路加记载司提反以智能和圣灵说话;他所用的词句和他在路加福音第2章记载耶稣工作教导人的词句几乎完全相同。他用同样的句子来描述司提反的工作和教导。于是我们看见,司提反不仅在性情上与耶稣相交,他也在见证上与耶稣相交,重复祂的工作,说祂说过的话。基督将祂的生命赐给司提反,使他成为基督说话和行事的器皿;因此,祂开头所行的,迄今祂仍在行。

在受苦的事上

导致司提反受苦的原因是,他和他的主为同样的事作见证。他严严地谴责罪。我们稍后研究他的申辩时会看到,他如何技巧地引领他们迈越历史,达致一个结论,就是他们误杀了神最终的仆人,就是那“义者”。他们因受谴责,而心中愤恨。留意他们仇恨的起因,他们的不实控诉,他们在整个审判过程中对他的态度,以及最后的残酷判决。司提反和耶稣有最亲密的相交,因为这种关系充分表现在他的性情,他的见证,和他的受苦里。

只要迫害继续存在,这个法则就不会改变。人若不受苦,就无法过基督徒生活。从前的迫害迄今多不存在了,但如果我们在这个不敬虔、充满敌意的世代中不为主受苦,就无法与祂的性情有分,无法为祂作见证。

在得胜上

路加透露了这伟大的奥秘,他说司提反满有圣灵。请留意这种得胜的彰显。首先表现在他对敌人的态度。他怜悯他们,因此他祷告,“主阿,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那是恩惠的得胜。另外也表现在他对死的看法上。他完全控制了死亡,他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那是能力的得胜。在那最终的得胜上,他与耶稣相交。基督每逢讲到死亡,都暗示着能力和权柄。人提到死亡,总是想到被击败。没有人喜爱死亡。对信徒而言,死亡是被明光照亮的,但那明光是藏在死亡后面,现今看不见的。耶稣从不用人的词句来说到死亡。祂每次提及死亡,都说是“出离”。似乎是祂可以完成的事,祂可以用明确的权柄面对死亡说,“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祂面对死亡而受苦,因为死亡的痛苦是无限的奥秘;但祂的目光越过死亡,看见了得胜的道路。如今祂的仆人出到城外,被人用石头无情地击打;他在垂危的痛苦中说到死亡,那不是控制他的经历,反而是一种他的灵与另一个灵相通的经历。这是他与主基督完全相交的得胜。

司提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得到启示,好使他知道圣灵的一切丰富和恩惠,在他最需要的时刻得着帮助和激励。他是否真正看见了他以为他看见的景象呢?当然是,其它人无法看见。有许多事是某些人看不见的。我们相信基督的人应该记住并面对这个事实。不要企图将你所信的一切都解释给不信的人听。这样是行不通的。希伯来书有一段话说,“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我们说某人有远见,是指他能看得远,预先为自己作打算。垂死的司提反看见天开了,并看见神的荣耀。别的人都未看到那荣耀。司提反定睛所望的是甚么?乃是“人子”。这是主在世时除了祂自己,没有人用来称呼祂的头衔。司提反使用了主最喜爱的头衔。别的作者说到耶稣是坐在神的右边。司提反没有看见祂坐着。他见到的主是站着的。这两种姿势说明了祂祭司身分的两种活动。祂是照着亚伦的等次作祭司,祂的职责在为人献赎罪祭,因此祂坐在神的右边,因为祂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但祂也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作祭司。当亚伯拉罕从争战中归回,麦基洗德为他带来酒和饼。麦基洗德是神的祭司,职责在服事那些力量消退、信心软弱的人。司提反看见天开了,又见神的荣耀,那伟大的主正在作麦基洗德的工作,祂站起来服事他。因为祂身体的一个肢体正在受苦疼痛中,所以祂站起来帮助他。我们可以用保罗的话简单解释这件事,“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并将这句话与他的另一句话联在一起,“头也不能对脚说,我用不着你。”当基督身子的一个肢体司提反受苦时,天上也感觉到这痛苦,于是身子的头站了起来。不论在那里,当一个与基督的性情,见证,受苦有分的人在受苦时,祂都会站起来;这位大祭司要以同情帮助他,直到这受苦的圣徒跨越界线,进入与祂永久的交通中。──《摩根解经丛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