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哥林多后书第一章

 

第一段 保罗的脚踪(11217

诗篇11971:“我受苦是与我有益”,可以作为本章的钥句。保罗在这里讲到他自己在亚细亚受苦难的经验,一方面安慰信徒,一方面表明他自己在苦难中所学习的功课。同时也是向那些对他还有疑问的哥林多人解明他为甚么本来想先到他们那里,后来却先到了马其顿去。

一·引言(112

1本书的问安语与前书稍微不同的是:

1·前书的引言比较长,不论写书人的自称和受书人的称呼都比较长,而且还加上很多的形容;但本书却比较简短,显然保罗在前书所用的自称和对哥林多人的称呼都是解释性的,所以在称呼之中也解释了他自己是甚么人,又说明哥林多教会信徒是甚么样的人(参前书批注{\LinkToBook:BookID=103,TopicID=101,Name=  問安的話 1:1-3}),所以在本书保罗只用比较简略的称谓。

2·前书提到一个人名叫所提尼。圣经没有记载他甚么来历,大概是保罗的代笔人。本书却提到提摩太,是前书未提的,可能写前书时提摩太刚刚被打发出去有短期的任务,而写本书时提摩太已经回来。

3·本书的受书人是写给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而前书的范围似乎是更大一些,除了写给哥林多信徒,也给“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其实,这不是说只有前书才是致给所有信徒的公函,而本书则是限于亚该亚各处的众圣徒,前书所以加上很长的称谓,是因保罗特别要解释教会是甚么──教会不只是一个地方性的集合,也是各地方信徒的集合,无论在甚么地方的信徒,只要他们是求告主耶稣基督的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虽然信徒分散各处,但是主耶稣基督是一位。保罗一再强调这一点,因为前书特别指责哥林多信徒的分争和结党。

但本书的目的,则是要使哥林多信徒知道他们对他们附近的教会所有的责任,按地理上的地位来说,哥林多是一个中心,亚该亚在希腊半岛的南部,哥林多是南部半岛的中心,所以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时注明:“并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这表示哥林多教会有责任让亚该亚遍处的众圣徒也都知道使徒的教训,哥林多教会应负责把神交托给保罗的信息,传给亚该亚遍处的圣徒,虽然神是全能的,但是被神所使用的人并不是全能的,所以,神的恩典、信息和各样属灵的祝福,总是要由少数先蒙恩的人传到更多的众圣徒。所以无论是教会,是个人,我们得到神的恩典,都有责任把这种恩惠传递到别的教会和别的地方去。

在前后书引言里有一相同点,就是无论前书或后书,保罗都提到“神的教会”,特别强调教会是属神的,因为哥林多人分争结党,没有真正认识教会是属神的。他们的观念还是以为教会是人的;所以他们会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亚波罗的”。如果我们真正知道教会是属神的。我们就对于神所使用的仆人,无论他们对教会有甚么贡献,或各人的贡献怎样不同,也不至于因他们的缘故分派分党了。

2            这是保罗向各教会问安惯用的祝福的话,既然是他一再重复的话,似乎默默地告诉我们说,要蒙福,得平安,只能借着耶稣基督从神那里得着,所以他只能够这样重复地向众教会祝福,因为除了神,没有平安,除了耶稣基督,神的恩惠平安,没法临到我们。

二·苦难中的颂赞(1311

在这一段经文里,保罗讲到他受苦的种种经历,主要的历史背景记载在使徒行传第19章,就是保罗在以弗所受逼迫的事。保罗经过大苦难之后,在这里回忆受苦的经历,说出他在受苦中所得到的益处,这证明他实实在在的承认诗人所说的话:“我受苦是与我有益”。有许多基督徒常常在口头上和理智上知道受苦是与他有益,可是在受苦之中,他还是有许多怨言,这些怨言表明他还没有真看出受苦是与他有益。要不然,他就不会发怨言了。所以,在这一段经文里,保罗给基督徒很好的教训,因为我们在世界上,难免有各样的苦难,主耶稣也曾经说过:“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参约1633)所以,我们对苦难抱甚么样的态度,实在对我们灵性生活、人生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

1.        苦难使我们认识神的慈悲(13

A·苦难使我们认识神的慈悲(13

3            没有苦难,我们不知道神是发慈悲的,父因为我们没有苦难,我们无法亲身体验,神怎样在各种绝境险境中向我们发慈悲,给我们合时的帮助。但当我们经历痛苦,甚至生命垂危的时候,得到神的搭救,我们就真知道,神是发慈悲的父了。

B·苦难本身就是神的“慈悲”(13

3     另一方面,苦难本身就是神发慈悲的另一方式,是神的爱的另一种表现。在我们受苦难的当时,虽或不觉快乐,如来1211──“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炼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但是当我们经过了苦难,却并没有因苦难真正受到亏损;反而从其中得到属灵的祝福和好处,不是物质钱财所能带给我们的,那时我们就知道,苦难本身也是神的一种慈悲。

就好像一个雕刻家要雕刻一块木头的时候,必须要用各种刻刀,在木头上削去该削的部分,划出各种痕迹,才能雕刻出各种图案。在他完成雕刻后,那块木头便成为美妙伟大的艺术品。而在还没有完成作品之前,他划下的每一刀,刻下的每一个图案,或是每一线条,都是他的一种“慈悲”,是他对这块木头的好意。

同样,神也借着各种患难,使我们成为祂的杰作;不单是我们成为祂的杰作以后,祂才是慈悲的,就是在祂让我们受苦的时候,祂也是慈悲的。每一种苦难,就好像每一道刀痕;这些刀痕虽然叫我们的心灵、身体或钱财遭受各样的痛苦和损失,但是,它们都是神的慈悲。因为没有这些打击、挫折、患难和管教,在我们的经历里面,或我们的属灵生命里面,就不会有这种属灵的痕迹,如同那位艺术家留在那艺术品上的美妙图案和线条,我们就不能够成为神的“杰作”,显不出祂在我们身上的奇妙作为。所以保罗在经过苦难以后,他称颂神“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

2·苦难使我们得着各种的安慰(145

4“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这是保罗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他在以弗所时,因银匠底米丢所挑起的暴乱,几乎“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下文8节),但神却保守了他的性命。至于他在以哥念、路司德、吕高尼(徒1417,1920)、腓立比(徒162234)、帖撒罗尼迦(徒1719),神也都使他在患难中得着安慰。就以哥林多教会来说,虽然内中有反对他的人,有使他“忧愁”的犯罪信徒,但神还是照样叫他得着“安慰”(林后767)。所以这句话不只是保罗的见解,也是他的见证;不只是他的“讲论”,且是他的“结论”。

“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神可能藉人安慰我们,也可能亲自叫我们自己领悟神旨而得安慰。但那得着神所赐的安慰的人,必然是受过患难的人。惟有在患难中受过神安慰的,才知道怎样去安慰遭患难的人。

1311,保罗劝告哥林多人“要受安慰”。有些人在苦难中不肯受安慰,故意要摧毁自己,这样的人不能得着神的安慰。因为这种不受安慰的态度,就是对神所允许的苦难消极反抗,以致自暴自弃。这种态度常使信徒在受苦中受魔鬼欺骗,未从苦难中得益,反而受害。

“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所谓“基督的苦楚”,就是因基督而受苦、与基督曾受的苦楚类似的意思。当我们正在为基督受苦时,可能还不觉得是神的好意,但当我们因此而“多得安慰”时,就知道是神的好意了。苦难虽然叫我们在身体、物质、精神上多受损失,却叫我们在灵性上多有收获。获得属世的财富尚且要付代价,获得属灵的财富,更要付代价了。这样看来,神绝非不公平,祂叫我们比别人多受苦楚,是要使我们在灵命上多有成就,多得安慰。

总之,这4,5两节,是解释第3节的话,说明为甚么神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神。因为患难就是一种机会,让我们能够多得神的安慰。我们经过一切患难,领略祂的安慰,就知道神的慈悲了!

3·受苦可使别人后益(16

6     保罗在这里似乎把苦难的价值和意义一层一层地,说得更深、更高。苦难不但叫我们个人对神有更深的认识,叫我们的灵性得到更丰富的经历,而且还能够叫我们用从苦难中得到的安慰,去安慰那些遭遇各样患难的人。

苦难的最高意义,不单叫受苦者得着益处,叫神得荣耀,还要使一切属神的人都得到益处。每一次我们受苦的时候,为主的名受冤屈、受欺负、受误会、受患难,我们总要记得,这“苦”不单是为我个人受的,也是为别人的益处而受的。

在一切的患难中,我们得到神的安慰之后,就学会了怎样用神所赐给我们的安慰,去安慰那些跟我们遭遇同样患难的人。我们受过人的误会和冤屈,吃过亏,被人欺骗、反对、讥笑,领略了其中的痛苦,又得到神的安慰,看见神的公义和神的作为,确知神是信实可靠的,就能够用同样的经历,去安慰那些跟我们受一样痛苦的人。

安慰人不是单单凭口头上能说几句安慰同情的话,还要有受苦的经历。你经历过别人所受的苦难,就能够用你的经历去安慰他们。这些经历是我们属灵的产业,这种属灵的产业是必须付出代价换取的。

所以我们每逢受苦的时候,总要想到我们并不是损失,反倒是加倍的得着。因为不但我们自己可以得到神的安慰,还可以被神使用,去安慰遭遇各样患难的人。

“我们受患难呢,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得拯救。”为甚么保罗受患难,会叫哥林多信徒得安慰?这意思是:哥林多人既关心保罗,为他祷告,后来又看见神的拯救和保护,就因保罗曾受患难而得安慰了。

不但受患难是这样,就是“得安慰”也是这样──“我们得安慰呢,也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如果保罗和他的同工在苦难得拯救和安慰──也就是他们的苦难得蒙神的看顾,已经转危为安了──他们这样得着安慰,也是为了叫那些为他们担心的信徒得着安慰,好叫他们不用再为保罗挂心。

注意,全节是表现信徒与神仆之间的亲密关系。没有那种亲切的关心,也就得不着那种安慰了。哥林多信徒,虽然有反对保罗的,但也有许多人是敬爱神的仆人的。保罗在本书中所讲论的教训,常根据部份信徒已发生的情况,对全体信徒作原则性的指导。不论是失败方面或成功方面,保罗都把那些原本是局部的或个人的成败,转变成适合全信徒的教训,向他们讲解。

4·苦难使我们对人有信心(17

7     为甚么保罗对哥林多人有那么确定的盼望呢?因为他自己受过苦楚,而且在苦楚中确实经历到神的安慰。所以他很确定的知道,现在哥林多人既同样受苦楚,当然也必定同样得到安慰了。

“你们既是同受苦楚”原文“同受”是koinonoi就是“分享者”,或“同受者”的意思,是名词。英文N.A.S.B.本句译作as you are sharers of our sufferings,所以不是指时间方面同时受苦,而是指保罗与信徒之间在基督里的关系说的。当保罗在为基督受苦的时候,哥林多人既与保罗同在基督里,站在同一立场上,也就与保罗一同有分了。

保罗写这书信时是在以弗所为基督受患难。哥林多人当然不会到以弗所去,与保罗同受患难;但他们既然是基督的肢体,是教会,也难免会因十字架的福音受到各样的苦楚。虽然不同时不同地,所受苦楚的深度也不同,但究竟都是为基督而受苦。只要哥林多人同样的为基督受苦,他们也必像保罗那样,从神那里得安慰。

总而言之,这一节经文使我们看见,保罗从自己受苦的经历中,经验到神的安慰和慈爱,而在患难中满有盼望;所以他们对在受苦中的哥林多信徒也产生同样的坚定盼望,知道他们也会因苦难得益处,他并不为苦难过份担忧。

在林前1013,保罗曾经安慰哥林多的信徒说:“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可见哥林多人也有他们的试探,包括苦难在内。

5·苦难叫我们认识主的救恩(1810

88,9节是保罗追述他在以弗所时,银匠底米丢挑唆群众引起骚动的光景。当时他们几乎连活命的指望也没有了。那些群众情感冲动时,甚么事都做得出来,这很容易理解的。徒1928说:“众人听见,就怒气填胸”,甚至满城都轰动起来。这样忿怒的群众,很可能在未经律法审讯的手续之前,就把保罗和他的同工活活打死。所以保罗在这里说:“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死,这证明不是靠人的能力,乃是靠那叫死人复活的神。照保罗在这里所述的遭遇,他们所蒙的拯救,实在是“死而复活”的拯救。

“祂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本句很容易被领会作祂曾救我们脱离灭亡。虽然按信徒的经历来说,主的确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但按本节来说,却不是指得救的经历,而是指上文保罗在以弗所遭遇危险的经历,因为:

A·原文“极大的死亡”之前没有指件词“那”,新旧库译本译作“这”,以表示是指上文的危险。

B·“死亡”不一定是灭亡的死亡,可以指任何一次死亡或死亡的危机(参英文N.A.S.B.

C·原文“救”字本节共享了三次,都不是通常新约用以指信徒“得救”或“救恩”的swteeria而是 errusato hruomai,是救援,解救,释放的意思。也可以译作“脱离”(罗1531)或“搭救”(彼后27,9)。

使徒保罗从他过去得蒙基督奇妙的搭救经历中获得信心,深信现在或将来,主也必同样拯救他。主不只是过去的主,也是现在的主,不论灵性方面或肉身方面,过去或现在,祂都同样拯救我们。

“并且我们指望祂将来还要救我们”,本句固然可以指患难方面的拯救,也未尝不可以指身体得赎方面的拯救。因为不论是肉身或是灵魂的拯救,都包括在基督救赎的恩典之中了。在危难或疾病中得蒙拯救,只不过稍微预尝身体得赎那奇妙的救赎能力罢了。

6·苦难叫信徒热心代祷(111

11    遭受苦难的人向没有受苦的人提代祷的要求,是难以拒绝的;在受过苦之后劝勉别人要为受苦的人代祷,更能激发信徒的热心。保罗自己既曾为基督受苦,在此劝勉哥林多人用祈祷帮助他们,这样的勉励,当然会发生效果的。哥林多信徒虽然灵性软弱,但仍乐意为这位曾在他们中间受过苦的保罗祷告,并借着祷告帮助他们,就像跟他们一同劳苦作工那样。

“叫许多人为我们谢恩”,因保罗跟他的同工们能胜过各种苦难,完成神所托付的工作,所以许多人就为他们谢恩。

“就是为我们因许多人所得的恩”,指保罗和他的同工们,因许多人的代祷,而得着神的恩助与看顾。

他们在极大的危险中得救,固然是出于神的恩典,但也是哥林多人祷告的果效,所以神容许祂的仆人遭受苦难,确有祂的美意,叫信徒学习祷告,并经历祷告蒙应允的喜乐。当他们看见神垂听祷告,神的仆人们虽经过苦难却得蒙拯救时,就从心里为他们发出感谢。所以神使“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828)。

总而言之,使徒的脚踪是受苦的脚踪──为福音的见证受苦,为信徒的益处受苦,为学习怎样专心倚靠主受苦,为着使信徒在灵性上有更好的操练而甘心受苦。从使徒们受苦的经历中,可见我们如果为基督受苦,必不徒然。我们应该效法使徒脚踪,在苦难中献上颂赞。

问题讨论

比较本书的引言与前书有甚么异同。

从本章111节留心基督徒对“苦难”要存甚么态度?

神为甚么容许信徒受苦?本段经文可见信徒受苦有甚么益处?

三·为主奔劳的行踪(11224

这一段中,保罗向哥林多教会解释他自己的行程。因为保罗本来想先经过哥林多才到马其顿去,但是后来改变了计划,先到马其顿,才到哥林多。他不是不要去哥林多,而是要迟一点去。想不到哥林多信徒竟有人因此议论保罗,说他的行踪“忽是忽非”,他所起的意念似乎不是从神来的。所以保罗在这里对他的行踪不得不有所解释。这也给我们看见,忠心事奉神的人,一切生活动作都会受到信徒的注意;教会中的假信徒、假师傅,也想在他们身上找把柄。

注意,保罗并没有甚么品德上的错误,人家尚且挑剔他的不是,说他的闲话,今天信徒的行事若确有不是之处,当然更难免受人的毁谤了。

1·良心的见证(11214

12    保罗说:“我们所夸的”,这意思是:他以为光荣的,能坦然向哥林多人表白的,就是他和他的同工们是“凭着神的圣洁和诚实,在世为人”。这是他们自己的良心能作见证的。

凭着良心行事为人,这也是保罗事奉神的一项原则。他向公会的人申辩的时候说:“弟兄们,我在神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良心,直到今日”(徒231);在巡抚面前受审时,他说:“我因此自己勉励,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徒2416)。

42保罗也讲了类似的话:“乃将那些暗昧可耻的事弃绝了,不行诡诈,不谬讲神的道理,只将真理表明出来,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荐与各人的良心”。我们虽然不能“凭良心”得救,但凭清洁的良心事奉神,却是使徒留下的榜样。我们在人面前所说、所行、所表现的,自己的良心是否能为我们作见证,证明是诚实的?别人听见、看见我们所做所说的,是否只是表面上赞许,而内心却不“阿们”呢?

“凭着神的圣洁和诚实,在世为人”,就是凭着神那样的诚实──绝不装模作样。有些人的“圣洁、诚实”都是做给人看的,不算得是在神的圣洁和诚实里面行事为人。

怎样才能凭神的圣洁、诚实在世为人呢?“不靠人的聪明,乃靠神的恩惠”。如果要凭着神的圣洁和诚实做人,却不靠神的恩惠,反靠人的聪明,结果不是落到不诚实,就是被人看为愚蠢。但是感谢主,我们在世为人不是靠人的聪明,乃是靠神的恩典和拯救。

照着世界的人生哲学做人,当然要运用属世的手段;但如果我们要按照属灵的原则做人,按照圣经真理所领悟的人生观做人,就得倚靠神的恩惠,否则可能既得不到世人的称许,也得不到信徒的尊重。

“向你们更是这样”,哥林多人既然对保罗有猜疑,可见他们不但善于挑剔别人的不是,而且又容易结党分争,所以,保罗和他的同工在他们中间更加战兢、小心,更要不靠人的聪明,只靠神的恩惠了!

13    “并不外乎你们所念的、所认识的”,就是不外乎他们所读的、所能了解明白的意思。(“所认识”英译本N.A.S.B.译作understand)。保罗所写的,不外乎他们所读的书信,因此本句的意思就是:保罗已经把该写的都写给他们了。保罗所写的也不外乎他们所能理解明白的,也就是说,按他们所能明白认识的,都写给他们了。

“我也盼望你们到底还是要认识”,和合本的译法“到底”二字很容易被误解作“究竟”。其实这“到底”就是完全明白认识的意思。保罗所写的,既是他们所能理解明白的,使徒就希望他们真正完全明白他所写的,不要一知半解。

14        这一节包括两种的夸口(夸口就是引以为荣耀的意思),一种是信徒以神的仆人为他们的荣耀,另外一种是神的仆人以信徒为荣耀。神借着祂的仆人赐下各样属灵的恩惠,正如保罗和他的同工们都是神忠心的仆人,是时代不可少的工人。可是哥林多人对使徒们认识得不够深,只有“几分”认识;他们不十分知道,这就是神赐给他们莫大的恩典。另一方面,神的仆人以信徒作为荣耀。保罗说,他和他的同工们在主耶稣的日子要以哥林多信徒为夸口。为其么呢?因为哥林多的信徒是保罗和同工所建立的教会,他们能够得救,能够成为神的儿女,是保罗劳苦的功效。虽然他们之间有各种失败,但使徒在主面前为他们有信心,相信神会在他们身上继续工作,以致保罗能以他们为荣耀。这些话对哥林多人来说,既使他们惭愧,又叫他们受激励。

2·遵行神旨的行程(11522

这一段中,保罗解释为甚么他没有照原定的计划到哥林多去。按16,17,保罗曾经答应哥林多人,他很快就要到哥林多,然后才去马其顿,再从马其顿回到哥林多,跟他们住一些时候(林前1657),然后去犹太。可是后来他的计划改变了。他先到马其顿,才到哥林多。到了哥林多以后,本想直接去犹太,后来又有阻碍,便又到马其顿去,再往特罗亚,亚细亚一些地方(徒2016)。因这缘故,就有人批评保罗的行踪,是“忽是忽非”。保罗在这里解释的总意是说,虽然行踪的计划有改变,但是他或来或去,要到甚么地方,甚么时候动身,甚么时候留下,总是有一个中心目的,这目的就是叫神得荣耀,叫信徒得益处。正如15节所说的“叫你们再得益处”。这样的意念他从来没有改变过。

使徒并不像神一样绝无错误。他对于环境的估计和看法,所定的各种计划,当然不能是“一成不变”──即使情势环境改变,也不许更动。因为他的目的不是一定要自己的计划成功,而是要荣神益人。保罗没有这么快去哥林多的缘故,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以弗所的动乱对当时的亚该亚也有相当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哥林多教会内部的情形也不安定,保罗认为迟一点去似乎比他当时就去更好,因而稍为改变行程。而哥林多教会就有人用这事作把柄,毁谤保罗。

A·亲切的表白(11516

1516  在这几节经文可见保罗的确希望能到哥林多,跟信徒们有更多的交通。这个意念是根据他的信心,就是第15节所说的:“我既然这样深信,就早有意到你们那里去。”他所“深信”的是指上文14节所说的,就是他已深深地相信并知道,无论是哥林多人,或是使徒保罗和他的同工们,都知道他们有一天要在主面前为对方欢喜并感到光荣。

保罗深信神借着他在哥林多人身上所做的工夫,不会落空。所以当有一天到主的面前,他看见哥林多信徒能够昂然无愧地面对主,就会为他们觉得欢喜而光荣。哥林多人也会因为有这样一位神仆在他们中间工作,显出神的恩典,因而以保罗为荣。换句话说,保罗深信神会保守哥林多人,也会保守他们(保罗和同工们),教大家都能够在见主面的时候欢喜。既有这样的“深信”在保罗心里,他就很想能预先尝到这种属天的快乐,所以他早有意经过哥林多往马其顿去,然后再回到哥林多,跟哥林多人住一些时候,让他们为他送行(16节)。这些都是非常亲切的话,像对知心朋友所说的。

B·保罗的意念(117

17    17节开始,保罗就把他行踪改变的计划和神的旨意,神的信实,以及他自己所传的道,连起来讲。他的行踪,当然是由他所起的意念决定。他所起的意念,和他对于神旨意的明白当然有关系。那么,神的旨意岂会“忽是忽非”呢?

本节是保罗用反面的口气为自己解释,他这样改变行踪,岂能跟从情欲所起的意念相提并论呢?他改变计划,并非反复不定的,而是根据信徒的益处和神的引导而定的。

怎么说他改变计划不是“反复不定”呢?保罗在下文解释说“岂是从情欲起的,叫我忽是忽非么”,这说明他计划的改变,和普通人从情欲所起的欲念而“忽是忽非”不同。他不是没有宗旨,但他的宗旨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主的羊群。

“情欲”在这里的意思不一定是指淫乱,污秽一类的事,而是指从肉体私欲所起的意念,是出于自私,求自己利益的,那样的意念常常叫我们忽是忽非。有的人想要去那里作工,或者不去那里作工,要答应甚么工作或者不答应甚么工作,全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起初觉得对他有好处而答应的工作,后来再盘算一下,好处太少,就借故推掉了。这就是从情欲而起的“忽是忽非”的意念,这种意念不是出于神的感动。保罗说他所起的意念不是这样忽是忽非的意念。

C·所传的真道(118

18        在这里保罗从为他的行踪辩解,讲到他所传的道。虽然保罗的行踪好像跟他所传的道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不少信徒常以传道人的行动为标准,来判别他们所传的道。所以保罗在这里解释的时候,特别强调他是“指着信实的神”说的,他向哥林多人所传的道,并没有“是而又非”的,也就是没有含糊或似是而非的情形。为甚么有些人说的话会似是而非呢?这是因为他要两面讨好,既不敢背乎真理,又不想得罪人,他虽然明白真理的正意,却也知道人不喜欢听,于是就把信息讲得含糊一点。所以保罗在这里指明,他所讲的道绝对没有含糊,而是清楚肯定的,并且他知道他的神是信实的,他绝不是那等明知真理却又想讨人欢喜的传道人。

D·所传的基督(119

19    上节偏重于他们所传的“信息”,本节偏重于他们所传的“神”,不但神的道是信实的,神本身也是信实的。我们的神不会一下子是,一下子又非,“在他只有一是”,这意思就是祂对于任何错误,绝对不会摸棱两可,只有真正的“对”、真正的“是”,才会被祂认为“是”。

这些话引用到保罗的行踪方面,用意是:假如保罗改变行程的计划是出于自己的任何私心,这绝对不会被神所认可,因为神只承认合祂旨意的行动。换句话说,如果保罗这样改变行程是凭自己的意思,就必定没有神的同在,得不到神在他工作上与他同工的证明。但徒20112记载,就可以证明保罗在徒2013突然先到马其顿才到希腊的行程,确有神的同在;因为犹太人未能陷害他(徒2036),他在特罗亚还行了一个叫死人复活的神迹(徒20612)。若他的行程改变是出于私意,怎会得到神这么明显的同在?

E·所传的神的应许(120

20    这一节经文是讲到神的应许,不但使徒所传神的道是真实的,使徒所传的“神”是真实的,而且使徒所传神的应许也是真实可靠的。

“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这“在”字应该是“在里面”的意思,中文圣经没有把“里面”翻出来。这应许在甚么里面才是“实在”?才是“是”呢?在基督里。我们所有好处,只能在基督里得到。信徒已经有在基督里的生命,但还要生活在基督里,才能够经验到神应许的实在。

“实在”原文是“阿们”,英文N.A.S.B.译本用大写Amen。我们借着耶稣基督支取神的应许,神就会说“阿们”,这样就叫神因我们得荣耀。

我们支取神的应许,才能叫神得荣耀,才证明神救赎功效的伟大。我们怎能支取神的应许呢?靠着基督,基督就是使神一定会向我们说“阿们”的关键。

Amen按杨氏汇编新约共享了一百五十次,其中五十次英文圣经照字音译作Amen“阿们”,另外一百次却译作Verily,就是“实在”或“实实在在”。

F·小结──神的印证(12122

2122  使徒在此提到神赐圣灵给一切信徒,证明我们都是属神的;作为上文讨论的一个结论。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已经属基督,有资格支取神的应许呢?因为祂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凭据。

注意2122节的比较──“那在基督里坚固我们和你们,并且膏我们的……”,这“膏”和22节的“用印印了我们”是指同一件事情,就是指神赐圣灵给我们。我们领受圣灵,就是祂用膏膏我们,用印印我们。这是最明显的一节经文,说明了旧约的膏油预表新约的圣灵(参约一227)。

在我们身上有神两方面的印记,都是借着同一位圣灵成就的,一方面祂用膏膏我们,就是用圣灵把我们分别为圣,因为在旧约的时候,凡被圣膏油抹过的东西,就已经分别为圣归神了。另一方面“用印印我们”,表示我们是在祂的权下,受祂的管理和保护,是归属祂的。当我们在甚么东西上盖了我们的印,就表示那样东西是归属我,是在我的权下。“印”有时也代表盖印者的权力和责任,例如在信件、法令上盖印,就表示盖印者在行使他的权力,为他所发的命令负责。所以我们是祂用印印了的,就表明我们是在祂权力的支配和保护下。

既然每一个信徒都受了神的印记,理当专一属神,听从祂的旨意行事。保罗在此提出这最普通的原则,说明他们既是神的仆人,他们的行踪当然也以顺从圣灵的引导为前题,而不是凭自己的意思。

“在我们心里作凭据”,注意:“凭据”小字注明“原文作质”。圣灵在我们心里被当作“质”。“质”和“凭据”意思有点不同。“质”不只是凭据,而且是抵押品。应许者如果不兑现所应许的,抵押品就归给对方,所“质”比普通的“凭据”意思强得多。

神用甚么为凭据保证我们一定得救?保证祂的应许必定不会落空?祂赐圣灵在我们心里作“质”,凡领受圣灵的必然得救。

“凭据”arrabon就是抵押品的意思。英文N.A.S.B.pledge(抵押品),新约除本节外仅弗114;林后55用过。

注意,保罗提到神赐圣灵给我们,不附带任何信福音以外的条件。凡是在基督里的信徒,神就赐圣灵给他们。所以我们接受圣灵,不需要加上别的条件。但圣灵充满跟受圣灵有点不同,有圣灵住在心中的人不一定常常被圣灵充满,要常得圣灵的充满必须经常倒空罪恶,在神面前常保持完全奉献的心,圣灵就会随时充满。

3·结论(12324

2324  这里保罗说,他没有先到哥林多的另一原因:“是为要宽容你们”。这意思就是说,保罗不先去哥林多,是要给他们一点悔改的机会。他希望哥林多人受他所写的前一封书信感动而悔改,等他们悔改之后他才去,而不愿意在他们还没因上一封信悔改时,就到他们中间处罚那些犯罪的人。所以他说他没有到哥林多去,是为要宽容他们,让那些犯罪的人有悔改的机会。

“呼吁神给我的心作见证”,保罗以上的意念,是很难证明的,所以他只能呼吁神给他的心作见证。哥林多人虽然对保罗存着坏心眼,却还不至于连保罗在神前向他们表白也不信。实际上保罗是众教会所敬重的神仆,不过因为哥林多人的多疑,他才加上这一句话罢了!

这两节经文的总意是说,保罗愿意信徒都能够欢喜快乐,保罗如果去哥林多处罚那些犯罪的人,那么大家都不会愉快,所以保罗情愿等他们都悔改了,大家再见面更好。

“我们并不是辖管你们的信心”,这句话大概是指保罗恐怕哥林多人认为,他和他的同工干涉他们太多了。保罗是一个传道人,在信仰上要指导信徒,然而信仰跟生活是有密切关系的,比方哥林多人分争,犯奸淫等等的事,他们可以说这是私事,不必人家来管,但是信仰必须在生活上产生影响,如果信仰跟生活没有关系,那就算不得是信仰。所以保罗为着要帮助他们在信心上长进,在信仰上站立得住,就必须干涉他们的生活。本节可能针对那些觉得保罗在生活上过份干涉他们的人说的。所以保罗在这里解释“我们并不是辖管你们的信心,乃是帮助你们的快乐”,就是帮助你们离开罪恶,过一个喜乐的生活。

“不是辖管你们的信心”也不是越俎代庖地替信徒作主,叫他们悔改,用这样近似勉强的方法叫人悔改,是支配别人的信心,那人纵使表示悔改也是被动的。“辖管”原文kurieuo新约共享过七次:
1. 2225译作“掌权…的…主”。
2.3. 69,14“作……的主”。
4. 71译作“管”。
5. 149“作……的主”。
6. 林后124译作“辖管”。
7. 提前615译作“主”。

反之,保罗只是劝告他们,然后给他们宽容的机会,让他们的信心有自发性的觉醒,凭这样的信心他们才能站得住。所以保罗延迟到哥林多,给他们时间思想保罗的劝告,帮助他们尝到悔改的喜乐。

问题讨论

凭良心行事可以作为我们事奉神的原则吗?使徒保罗曾多次提到他是凭良心行事的,那些经文记载在甚么地方?凭良心事奉神的真正意义是甚么?

保罗怎能以哥林多信徒为夸口?这话是真诚的吗?那是为甚么?

保罗为甚么改变他的行程?他为自己解释的话中表现了怎样的一种亲切感?

保罗说他所传的基督“只有一是”,真理只有一是,我们要怎样应用这原则?保罗对哥林多人说:“我不是辖管你们的信心,乃是……”是甚么意思?――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