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彼得后书第三章

 

叁 基督徒的期待和盼望 三118

  紧接着第二章密锣紧鼓地斥责假师傅的种种罪行之后,彼得的语气一变,好像是父兄规劝子弟的口吻,读之前后判若两人。第一该知道的是“主的日子”(三17);第一不可忘的是“神的日子”(三813);最后才是末了的劝勉与祝福。

一 基督再临的肯定 三113

  基督徒对于迎接基督再临应该抱持甚么态度?是否仰观天象,俯察时局,一心以为鸿鹄将至,就是最好的准备?耶稣的答案记在他的两个比喻里:一为十童女之喻(太廿五113)教导儆醒,枕戈待旦;一为量才授责之喻(太廿五1430),同样教导人照所受的才能工作。

1 写信的时机 三14

  彼得了解自己可能无法在有生之年看到基督再临的事实,但他却从未怀疑基督再临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当年和今日一样,对基督再临的信息有了各种不同的反应:有人根本否定再临的事实;有人怀疑其姗姗来迟;有人信了,但却不够儆醒准备。彼得一一加以回答,并把他的答案建立在新旧两约圣经的权威和真实上。

{\Section:TopicID=570}1

  亲爱的弟兄啊 作者的口气大大地转变为和蔼可亲的腔调,此时即之也温,不像第二章雷霆万钧,不留余地。

  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这两封都是提醒你们,激发你们诚实的心 由此开门见山地提到彼得前后两书的关系:现在一词说明了二可能没隔太久,加上读者显然相同,由此推论作者为同一人乃最合理。提醒似乎再回到一1213的手法,耳提面命,不厌其烦;激发也是如此,不过对象是诚实的心,或作纯洁的心。彼得了解重复教导及回忆的重要。为思想的器官,专司理解,特别是道德上的理解。

{\Section:TopicID=571}2

  叫你们记念圣先知预先所说的话,和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传给你们的 此处彼得所说的,并非甚么新鲜的信息或教训,而是基督藉着使徒所传扬的诫

{\Section:TopicID=572}3

  第一要紧的,该知道 在一20已经用过这样的说法,指出旧约预言的神圣素质。此处作者重复使用来警告读者,有关 神先知的预言及基督使徒的教训,正面临假师傅的挑战,这是最基要的关怀。这句话升华为命令:最重要的,你们应当注意。

  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 早期的基督徒普遍相信基督在那时就要再临,彼得并不如此认定。末世并不就是指再临的前夕。按基督的一生是人类历史的高峰,他乃是“时候满足”才翩然降临人世,如今介于两次降临的中间,正是历史的最后一章,故称末世

  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 错误的神学与错误的行为连手在一起,这些假师傅玩世不恭,演变成为愤世嫉俗,大风凉话,这些都与他们的邪情私欲有关。

{\Section:TopicID=573}4

  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 这是讥笑者唯一的样本问题。彼得已在一16略略提到基督再临,他们好似明知故问,而重点在:在井然有序的宇宙中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这种应许又从何实现呢?

  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 这是第二项错误,以为自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以来,世界的秩序稳定恒常,免于 神的干预,历史周而复始,无目的地周转重演,人生如梦,生老病死,了无新意,又怎能容许基督复临这种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呢?

{\Section:TopicID=574}14

  本段经文的重点在讨论基督再临的事,并反驳那些讥笑者的论点,所用的武器仍然是圣灵的宝剑,就是 神的道(弗六17),包括旧约先知的预言和新约使徒的教训。

  有关圣经中“世代”的用法,有人主张有三种:(一)过去的世代──即道成肉身以前的世代;(二)现今的世代──即介于基督第一次降临,和第二次再临之间;(三)未来的世代,即基督再临之后开启的世代。持两种看法的人主张只有:过去的世代和未来的世代,中间只是很短的过渡时期。毫无疑问地,彼得所说的“末世”乃是指现今的世代或过渡时期,即道成肉身与基督复临之间,稍纵即逝的时期,当他引用先知约珥所说的“在末后的日子”来描述五旬节圣灵的大浇灌(徒二17)即是同一种说法。

  好讥诮的人到底是谁?彼得没有明说,但是答案呼之欲出,试观他们“随从自己的私欲”已经强烈地暗示他们乃是第二章的假师傅。“行家一出口,便知有没有?”他们的问题一说出,已显明他们是深闭固拒,而非仅怀疑而已。早期的新约著作显明对基督复临的期待,仿如大旱之望云霓(帖前四1318;雅五78);晚些的作品则许可复临延迟。即便如此,新约的作者决未表示对主复临的事实绝望,他们因时推移,并把主的姗姗来迟看作传福音的机会。

  至于说到,“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圣经的观点却是不同,历史的本质是直线的,有始有终,有高有低,有变有化,所谓:“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神控制着历史的开端与结束,基督复临就是一出“大登殿”,届时赏罚分明,各收其果。耶稣的比喻中有两个仆人(路十二4248),其中一个好像彼得所说的讥诮者,说:“我的主人会迟到”;便开始“动手打其它的仆人和使女,并且吃喝醉酒。”耶稣说:“在他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时辰,那仆人的主人要来。”(路十二4546

2 历史的教训 三57

  为了回答批评者的悠悠之口,彼得特别指出他们“故意忘记”历史的故实,即以洪水为例,便是创造大功的一大突变。

{\Section:TopicID=576}5

  他们故意忘记,从太古凭 神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 对于创造的故事,犹太人应该是耳熟能详,殊不知这些别有用心者故意忘记,听而不闻。相信圣经的人马上可以想到圣经的开宗明义:“起初 神创造天地”(创一1),他说有,命立就立, 神说:“诸之间要有空气,将分为上下…… 神称空气为天……天下的要聚在一处,使旱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创一69忘记另译为忽略,且是故意的。

{\Section:TopicID=577}6

  故此,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 这是作者第三次提到挪亚的典故了(参阅彼前三20;彼后二5),再次证明彼得前后两书的连贯一致。消灭有关,正如毁与火有关,两者皆非指整个宇宙的消灭,而是指当时世界的重建自然秩序。

{\Section:TopicID=578}7

  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 现在的天地与上一节“当时的世界”对照,两者皆在 神话语的控制支配之下,上天下地还没有其它的势力能够侵入 神的仓库,搅乱他的审判大日的计划。

  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沈沦的日子,用火焚烧  神为他的宇宙积存素材,直到时候满足,好像人将炭火积存,直到冬寒加以焚烧来取暖。不敬虔之人遭沈沦,被火付之一炬,虽然令人震惊,但足证 神不仅是爱(约壹四816),他也是“烈火”(申四24;来十二29)。

{\Section:TopicID=579}57

  历史的价值,历史的可贵,即在记取其教训,以鉴往知来。

  本段即是作者经由历史的左证,针对假师傅的异端,一一加以驳斥:首先说明现有的世界已不完全是原先的世界,已经过一次洪水的淹没,桑田变成了沧海。 神既能以一言创造了世界,又以一言命洪水消灭了罪恶满盈的世界,那么将来也可以一言消灭现有的世界。

3 耽延的解释 三89

  上文指出“第一要紧的”是“主的日子”;本段指出“第一不可忘的”是“神的日子”,然后点出主对时间的看法,与人不同。

{\Section:TopicID=581}8

  亲爱的弟兄啊 中文圣经漏了一个“但”字,这是使作者的思想峰回路转,由不敬虔之人的厄运转向敬虔人的疑难。作者昵称读者为亲爱的,只出现在第三章,而且出现了四次(181417节),使两造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 没有一个教师不要他的学生聚精会神,专注学习。彼得在此最为关心的是 神的“时间表”。

  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此处显示彼得记住诗九十4的诗章:“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又夜间的更”,在时间的人眼中,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一日如三秋,三秋如一日,在永恒里都算不得甚么。

{\Section:TopicID=582}9

  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 这不是言而无信,或无能为力,他既答应基督再临,到了时候必要成就,不管人们怎么说。耽延意为拖缓,心灵迟滞。

  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 理由已经明显,他从来不想人吃闭门羹,而是大开方便之门,让人人都有机会进到他的国里。

  不愿有一人沈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这句话是彼得讲章的复述:“你们各人要悔改!”是他在五旬节回答众人的话(徒二38),加上他在所罗门的廊下演说也不外如此(徒三19)。 神愿意万人得救(提前二4),因他怜恤众人(罗十一32)。这并非鼓吹救恩的“普世主义”, 神是愿意,但人却违背了他的意

{\Section:TopicID=583}89

   神的道路、标准和旨意都和人的道路、标准、旨意不同(赛五五9),对于永恒的主宰,时间与空间皆在其手下,千年悠悠岁月,也不过如一瞬。因此当时主再临的应许过了卅五年或四十年仍未实现,就有人开始说风凉话,讥刺主的姗姗来迟,未免太心急了。就 神的角度来看,基督离世尚不满两日哩!又何必惶惶不可终日?

  抑有进者,新约圣经并未教导基督必定再临于第一世纪的基督徒当中,不过每一个世代都当兢兢业业地等候,“一心以为救主将至”。但就主自己的教训来看,彷佛为时尚远(太廿五519)。使徒保罗明白地指出主再临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离道反教和敌基督者的显露(帖后二3),因此人不拘用甚么方式宣传讽刺,总不要上当。

  另一个要点是:耽延正足以说明 神的宽容,主再临好像遥遥无期,却是提供机会给选民好作准备。 神可以等,永恒属于他;但人的命运却取决于今生,时机一过就不再来。因此基督徒当把握时机,传扬福音,使多人能有机会接纳救恩。

4 救主的日子 三10

  把 神的耐心与耽延的原因解释之后,彼得突然宣告救主的日子临到的情形。

{\Section:TopicID=585}10

  但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 彼得曾经听过主将自己的再临比喻为突如其,好像人无法料到在甚么时候会光顾(路十二3940)。保罗更是提到在帖撒罗尼迦人当中,对于主的日子来到,好夜间的贼一样一节,似乎是“明明晓得”的常识(帖前五2)。以后这种情况被约翰接二连三地向亚西亚的教会提出警告(启三3,十六15)。

  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 这似乎是回应基督所说的:“众星要从上坠落,势都要震动。”(可十三25大有响声来自希腊文的一个副词,意为恐怖的喧哗,包括:箭的啸声,翅膀的鼓动声,毒蛇的嘶声,水的溅声,或火的轰隆声等集在一起。有形质的指宇宙间一切的物:人类山川虫鱼鸟兽精石花草树木等,一切的一切,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 这也是指一切物理的球,和其上人间文明,都要烧得一乾二净。

{\Section:TopicID=586}10

  这种情形好比预言现代科学发展到极峰,宇宙不断地扩张,爆炸的结果。那日子虽然仍是一个谜,但到了“时候满足”(加四4),一定来到。

  主的日子有关的种种可分为下述:(一)基督再临已是确定,但在未来;(二)主的再临是突如其来,不加警告的;(三)将有一连串的大灾难发生。

  彼得对于“那日子”的概念,师承自基督直接的教导,和旧约的知识。几处旧约圣经涉及这个事件,并预报发生的现象(参阅赛廿四19,卅四4;珥二123031;番一1418)。在新约中,基督的教导就是彼得写作数据的来源(太廿四29314243,廿五31;路十七2430)。彼得在五旬节的讲道中,引用先知约珥的预言,也提到了主的日子(徒二20)。保罗毫无疑问地在讲道与写作中都使用过这个名词(林前一8,五5;林后一14;腓一610,二16;帖前五2;帖后二2)。

  有人认为此处“主的日子”与十二节的“ 神的日子”不同:谓前者指主的再临,后者指 神对人类与邦国的审判。然而彼得将此两者似乎交互使用,因为两者的上下文背景相近似,所指称的物理现象也几乎一样。

5 再临的预备 三1113

  十一、十二两节包含很长的句子,来作为第十节的批注。这是挑战的命令,而非疑问句,并且应该以惊叹点来结束,而非问号的形式。十三节则带领读者超越破坏,面向重新的建设。

{\Section:TopicID=588}11

  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 本句承先启后,为下文的挑战张本。

  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 为人下面还应有“行事”,后者与圣洁敬虔皆为复数,意指在生活的种种行为当中,都要如此分别为,小心翼翼服事主。

{\Section:TopicID=589}12

  切切仰望 神的日子来到 主及门徒都教导选民应该切切期待耶稣的再临。这不是说他们成天痴痴地等,一心以为鸿鹄将至,而无所事事。仰望指期待而又加速之意,原文中介系词有此妙用。

  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镕化 许多解经家不明白此处为何把第十节的情形重述一遍呢?这好像诗歌中的重迭句,把信息的要项再重复一次。

{\Section:TopicID=590}13

  但我们照他的应许 但字是很强烈的转折语,把读者的注意力由可怕的审判,拉回到对义人的应许, 神的应许已通过旧约的先知和耶稣基督向世人宣告(参阅赛六十五17;约十四13)。成为信徒根深柢固的信仰基础。

  盼望新天新地 在原文圣经中,第13节由“但”以后即以这句话来开始,强调 神丰盛的赏赐给他的百姓。许多年之后,约翰被放逐在拔摩海岛看到相同的异象成就了应许道:“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启廿一1)。

  有义居在其中 这是彼得“未来学”之最重要部分:将来生活的素质必大大地提高,那时重新的世界,惟有义住;不像今世:善人少,恶人多;良莠相杂也。

{\Section:TopicID=591}1113

  本段经文倚赖前述现象为蓝本,“既然如此”,此乃基督徒追求圣洁生活,敬虔度日的动机,非如此,不足以显示 神神圣的质量,从而达到对个人伦理的要求。

  如此一来,也就是期待并催促 神的日子来到。当然 神自己的时间表不容他人混乱,但他使用好人的善行及恶人的劣行,来制定“ 神的日子”之确定时刻。至于12节与10节对“那日子”的诠释,有如前述。

  世界既有毁灭的一日,信徒便不该贪恋世上的财物,应该以虔诚度圣善的生活,期待惟有“正义常住在其中的新天新地”,这也是迎接基督再临的预备工夫。

二 末了的劝勉 三1418

  在上文作者引述他从主所领受而有的盼望,现今他基于此,“盼望”再教导他们。14节乃引述自己的劝勉,1516节则乃引述保罗的,以增加分量,最终的劝勉归纳为二要点:防备(17)和长进(18上)。

{\Section:TopicID=593}14

  亲爱的弟兄啊 详见本章1{\LinkToBook:TopicID=480,Name=1}8{\LinkToBook:TopicID=497,Name=8}

  你们既盼望这些事 既提醒人 神对未来的预备,要求人接受某些现今的责任。盼望原文的时态为“经常地盼望”。彼得称赞他们的态度,希望藉此刺激他们盼望的实现。

  就当殷懃,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 既然将来新天新地的居民必须是义人,就当使自己够得上条件,才能坦然惧地居其间,心理得地见主面。这并不是说选民从此绝对完全,而因此靠行为得救,乃是说每位因信称义得救的人,其生活举动应比那些批评者高超脱俗,以杜其悠悠之口。

{\Section:TopicID=594}15

  并且要以我主长久忍耐为得救的因由 本节经文似乎上承第九节的宽容,进而导致悔改;此处的长久忍耐就是为了得救,其先决条件仍为悔改。

  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 此处显出彼得的胸怀阔大,地不仅毫无保留地接受保罗的身分,也肯定了保罗在教会中的地位。保罗的书被放在与圣经其它书卷等量齐观的权威上,并用来支持道德伦理,灵性价值以及基督再临的教训。

{\Section:TopicID=595}16

  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 到底这是指保罗书的那一卷呢?经学者议论纷纷,颇费猜疑,很可能是罗二4或九22论及 神的恩慈、宽容、忍耐,导致世人的悔改一节。

  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沈沦 在此看出作者将保罗的书信视同经典的地位,这是 神的圣言,无可置疑的。但并非所有的读者都持这种看法,那些不学无术和站立不稳的人,对于保罗的书信牵强附会,曲解原义,结果是自取灭亡。别的经书指旧约的典,可见保罗的书信已与其它典等量齐观了。“多闻阙疑,多见阙殆”是读经的最佳态度。

{\Section:TopicID=596}17

  亲爱的弟兄啊 详见本章1{\LinkToBook:TopicID=479,Name=一 作者和讀者 一1}8节注释{\LinkToBook:TopicID=497,Name=8}

  你们既然预先知道这事,就当防备 本书的目的,显明在此,“预防胜于治疗”,不仅行之于疾病的事上,也行之于异端的事上。

  恐怕被恶人的错谬诱惑,就从自己坚固的地步上坠落 这是提供“防备”的理由,怕被恶人引入歧途,就到悲惨的地步。坚固的地步原文只有一个单字,指坚固稳定立场,不摇动的状况。

{\Section:TopicID=597}18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 长进为钥字,为本书所有劝勉的总纲,原文为现在式直说的命令语态,意为“继续长进吧!”彼得了解生命的状况不可能如一池死水,停滞不前,必须自强不息,在恩典和知识上继续求进步,而且是在耶稣基督以内作成的。这与犹大书的劝勉:“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20节),如出一辙,异曲同工。

{\Section:TopicID=598}1418

  本书已经来到尾声,彼得还念念不忘地提醒读者既有这盼望就当殷勤长进,圣洁行事,无可指摘,安然见主。

  其次,是给保罗予正确的肯定:(一)保罗的书信可与其它的经典同被视为圣经;(二)保罗的书信当时已流通在初代教会中,家喻户晓(西四16);(三)其它新约的作品很可能也已被接受为正典,如: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及早期的一般书信;(四)新约的作品可能被错解,扭曲了形像,或用来谋利而自取灭亡。

  最后的规劝包括两方面:(一)慎防异端邪说:(二)追求继续长进。作者相信知识,儆醒和坚忍乃是抵挡错谬诱惑,成为信仰的中流砥柱的方法。至于“从自己坚固的地步上坠落”一节,比照本书一511,二122,三1617的微言大义看来,似乎指有人的确在天路历程上“马失前蹄”而失脚,而晚节不保,以致堕落。总之,我们都要记取保罗的教训:“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美国总统林肯论圣经曾说;“这本书的内容,可以理解的地方,希望你用智慧去参悟;不可以理解的地方,希望你用信心去接受。”然后脚踏实地地行出来。

三 祝福 三18

  全书信到此结束,留下的是至诚地祝福了。

{\Section:TopicID=600}18

  愿荣耀归给他 长进的最终目的,不是为着一己的荣耀,而是主的荣耀

  从今直到永远 今天尊主为大,到他的应许成就的那日,他还要得到永远的荣耀。

  阿们 指诚心所愿,言而有信的意思。参阅彼前四11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431,Name=11}

{\Section:TopicID=601}18

  离别的颂赞把荣耀归给主救主耶稣基督,这是只有 神本身才配得的荣耀!

  彼得以恩惠和平安开始本书信,那是要多多加给基督徒的;以荣耀来结束,而荣耀却是要归给主 神的。这是简单隆重的赞美诗,可以媲美基督诞生时有一大队天兵同天使合唱的那一阙:“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 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路二14)── 杨东川《中文圣经注释──彼得后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