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约书亚记第十一章

 

L 胜过北方联盟(十一111

  这一段与第十章征服南方直接相连,其中出现类似的动词和说法,还有好几大段的写法,与第十章的结构很接近。内容讲到另一些城组成了联盟,由一位有名有姓的王作统帅。他们被以色列人击败,全军覆没,所有的城市和其郊野都被征服。最后也有一段相似的神学说词:神应许约书亚会得胜,也吩咐他如何行;约书亚顺服了,去带领以色列人;他们也顺服了,于是便大获全胜。

  这章本身也有一些特色,其记录比第十章短。只有一座费了较多的笔墨,至于追赶敌军或神迹,则没有刻意的描述。由此可见,整个故事的速度加快,彷佛快马加鞭,迅速记完了整个征服事件。资料是都提到了,不过却没有多耽搁在血腥的毁灭细节上。或许因为这一段比较短,它的文学结构很简单,不像第十章有一系列的“画面”,只分成三部分:北方联盟的威胁、失败,和夏琐的毁灭。每一部分中,主要的成分都采重点在中、外有框架的结构:联军组成的地区与团体,以色列的胜利中神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夏琐的重要性。这个联军并不是共同领导的,指挥只有一位,其他的人都跟着他。这块地区和第十章的山地不同。战场移向低地与山谷,战马和战车在此能发挥功效。最后,这个记录既将主要的征服之役交代完毕,便预示以下将有地业的分配。

i. 北方联盟的威胁(十一15

  1. 这一章的开头与第五章和第十章相同,都是不吉祥的“当某人听见……”表达法。这个短语的意思也像前几章一样,是指以色列人前面的胜利;其主词(某人)便将是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的主要对头。因此,战事即将登场,又有一次机会让神来建立以色列人的信心了。与以色列人作对的,是夏琐王耶宾。耶宾是西闪族人的名字,在主前二千年左右,这名字在夏琐可以找得到。405至于夏琐的大小和重要性,请参十一1011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88,Name=iii. 勝過夏瑣(十一1011}。耶宾听见消息之后,主要的行动便是打发人去见他的盟友或藩属,正如亚多尼洗德的反应一样(书十3)。

  盟军中惟一提到的另一个王是约巴。这又是一个西闪族名字,不过比较少见。406约巴的城玛顿究竟何在,令学者困扰不已,圣经只在约书亚记十二19再提到这个地名。有些重要的古经文不是用 d,而是用 r,读为玛伦(Maron),这或许与米伦(Merom)是同一个地方,407而圣经中以及圣经之外的文献,都可以找到米伦。由经文看来,这座城是夏琐最主要的藩属,因为这里首先提到它,和其中王的名字。既然别处找不到玛顿,而有些古经文中又记着是玛伦,最好的办法,是视第1节的玛顿为米伦。408

  伸仑和押煞的王也都列在这里。伸仑是参木尼亚废墟(Khirbet Sammuniya,等于欣伦废丘,Tel Shimron),拿撒勒的正西方,在耶斯列谷西边尽头以北的丘陵中。409押煞是在更西北边,位于亚割平原上,或许在科参废丘(Tell Keisan)。410在晚铜时期的文献中,这两个地名都曾出现。411这两个城的位置既可确定,便可以估计玛顿或米伦何在。根据圣经中和圣经以外的文献,最符合的地点是瓜纳希丁废丘(Tel Qarnei Hittin),在现今的提比哩亚(Tiberias)以西约五哩的地方。412这个遗址在一座山峰之上,俯瞰耶斯列谷到夏琐和北方的主要通道,晚铜时期曾有坚墙,在主前十三世纪中叶被毁,与夏琐的毁灭时间大致相同。413若是如此,玛顿/米伦便成了西方欣伦国、北方夏琐和东方的边界。这些乃是北方的主要重阵,其他小乡镇的领袖都追随他们的带领,如第2节所述。

  2. 这里所记的地区,可与约书亚记十40所描述的南方地带作比较。这两段都是用四个词来总括整个地区,而一开始都提到山地。这里包括的区域,后来划归以法莲和玛拿西,就是南到耶斯列谷,北到加利利的高地。南边Negev)一词曾在约书亚记十40出现,这里用作普通名词,意思是十一2南边,即,基尼烈南边的亚拉巴。基尼烈,就是乌瑞玛废墟(Khirbet elUreima = 金洛特-加龙省废丘,Tel Kinrot),它俯瞰加利利海的西北岸。南边是古哇珥(elGhuwayer)平原,或许就是这里所指的地方。414不过,这里更可能是指整个北边的约但河谷,在加利利海(= 基尼烈海)以南。第三个提到的地区是沙斐拉,正如约书亚记十40对南方的描写;这是撒玛利亚山以西的低丘陵地。在对南方的描述中,界定最后一个地区所用的一个词,听来像几座滨海的城之一,亚实突。这里第2节也是一样。没有人知道拿弗(Naphoth;合和:山岗)在拿弗多珥一词中是指什么,不过也许它与滨海的多珥城有关系。415因此,经文乃是强调整个北方一带都与约书亚为敌,正如第十章所描述的南方一样。

  3. 南方的联盟被称为是亚摩利人,但北方则不同,是由不同的种族组成。416这些种族曾出现在约书亚记三10。最后两族人又加上地理位置的说明。这里的耶布斯人是住在山地的人,有关这些人,没有进一步的资料可寻。至于黑门山根米斯巴地的希未人,参东边米斯巴的平原8节)和黑门山下利巴嫩平原17节)的说明。这是指黑门山西边坡地的一些山谷平原带。417不过,黑门山可以包括利巴嫩前山(AnteLebanon)的草场,就是今天的黑门山北方的一片地区。418所以,米斯巴应当含括里他尼河(Litani River)的东部,419这条河是从贝卡(Beqa)平原的南端,沿着玛迦云(Marj Ayyun)平原,经过呼勒(Huleh)盆地的北端,然后再转西,流向推罗。

  4. 这些众军组成的联盟,军容壮大,而马匹车辆为数也不少。这个说法在希伯来圣经还出现在八个地方,420所描述的,是当时最可怕的战争工具。例如,埃及人追赶以色列人时,马匹车辆都进入海中(出十五121)。申命记二十1则提到,以色列在面对这样的状况时,神会保护他们。

  5. 北方联军在米伦水边安营。瓜纳希丁废丘的北边是哈曼溪(elHamam),这可能就是米伦的水边所在。421这些军队在夏琐以北的路上会合。这里和第十章开头的结构很相似,显明与夏琐的战争并不是零星的小战役,就像第十章最后征服的那些小城一样。这场战争的规模与南方联盟之役旗鼓相当。北方诸首领也像南方联盟一样,以联军来对付以色列,不过这群军队更可怕,因为拥有马匹和车辆。

 

405 这个名字和希伯来文字根 byn,“分辨”,或 bny,“建造”,可能有关联。虽然从文法上来看,前者比较接近,但是以它作为人名的例子甚少。若耶宾之名是源于字根 bny,“建造”,有人便将他与马里文献里的一个夏琐王亚比尼阿杜(YabniAddu)相比。它也可与 ibni 参照,这是在夏琐找到的旧巴比伦楔形文字版中一个名字的一部分。参 R. S. Hess, 'NonIsraelite Personal Names in the Narratives of the Book of Joshua', CBQ,待出版。它在士四2再度出现,由此可见,这或许是在夏琐某个王朝的名字。C. R. Krahmalkov, 'Exodus Itinerary Confirmed by Egyptian Evidence', BAR, 205, SeptemberOctober 1994, 61页,主张兰塞二世一份出巡记录上,耶宾的戚雄(Qishon)就是士师记四至五章的耶宾。若它们的确是同一个名字,便可显示那个王朝对整个加利利都有影响力。

406 R. S. Hess, 'NonIsraelite Personal Names in the Narratives of the Book of Joshua'

407 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译本都读作 r。不过,七十士译本在第5和第7节也作“玛顿”,而未用米伦。参 Barthelemy, 18页。加利利一带的地名,最后的结尾有时作on,有时作om,是相当常见的现象。参 Na'aman, Borders, 121页,注6

408 请注意,这个结论不需要改变经文,因为可能这两个名字是指同一个地方。

409 地图号码为170234。有关这个地名,和它与其他文献中的 Shimon 是同一个地点的说法,参 A. F. Rainey, 'Toponymic Problems Shim'on Shimron', Tel Aviv, 3, 1976, 5769页;Kallai, 417页。有关晚铜时期有人居住的证据,参 G. E. B. Caessens, A History of Northwest Palestine in the Middle Bronze II Late Bronze I Period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90, 276页。作者感谢 Dr. Caessens 让他运用她的重要研究。

410 地图号码为164253,在亚割平原的东边,约在古亚割以南四哩半的地方。参 Na'aman, Borders, 123页。这座城相当大,又有晚铜时期居住的证据,这都有利于如此的辨认。不过,Aharoni, Land, 429页建议,它应当是 Khirbet elRabaj = Tel Regev(地图号码159240),在迦密山脚下,是往耶斯列谷 Jokneam 的关道入口。这两个遗址都找到晚铜时期有人居住的遗迹。参 G. E. B. Caessens,前书,274275页。

411 它们在 Thutmose 三世出巡记录中的位置,参 Aharoni, Land, 160页。在主前十四世纪,两者的王都曾与法老通信,可参见 El Amarna 书信225367

412 地图号码为193245。有关晚铜时期有人居住的证据,参 G. E. B. Caessens,前书,294页。这个地名和附近的 Khirbet Madin 相关,是 Garstang, 189页的建议。虽然也曾有人提出在上加利利的一座城(参 Aharoni, Land, 224227),不过那里似乎不适合用战车打仗。参 H. Rosel, 'Studien zur Topographie der Kriege in den Buchen Josua und Richter', ZDPV, 91, 1975, 159190页,尤其179180页。

413 Z. Gal, 'Tel Rekesh and Tel Qarney Hittin', EretzIsrael, 15, 1981, 213221页,希伯来文;同作者,Lower Galilee During the Iron Age, ASOR Dissertation Series 8 Winona Lake, Indiana Eisenbrauns, 1992, 4445, 89页;Na'aman, Borders, 120127页。

414 地图号码为200252。有关晚铜时期有人居住的证据,可参 G. E. B. Caessens,前书,281页;V. Fritz, 'Chinnereth' in ABD, I, 909910页。

415 “多珥山岗”的翻译,是出于猜测。Na'aman, Borders, 184185页,及注26,认为它代表从迦密山南边到雅公(Yarkon)河的沿海地带。

416 由这里可看出,到了主前第一千年左右,北国中种族杂居的情形比南国普遍。耶斯列谷将该地区一分为二,它本身成了国际长廊,在所有历史记载中,它都是军队和商旅的过道。

417 Aharoni, Land, 239页的建议为玛迦云,或 Hesbani 河的溪谷。

418 这是根据申三9所言,黑门就等于西连和示尼珥,并视它为主前十九世纪埃及数据中的利巴嫩前山。参 Mazar, 194195页,注27

419 Na'aman, Borders, 43页。

420 出十五121;申二十1;王上二十125;王下六15;耶五十一21;结三十九20。主前第九世纪但地的亚兰文石柱(Aramaic stele)也提到车辆和骑兵,见 A. Biran and J. Naveh, 'An Aramaic Stele Fragment from Tel Dan', IEJ, 43, 1993, 8198页。

421 Na'aman, Borders, 126页。

ii. 胜过北方联盟(十一69

  6. 神向约书亚说话。这里的劝勉,不要惧怕,和从前在艾城与南方联盟作战之前的劝勉一样,一天之内他们就能取胜。神对这次威胁的每一方面都有清楚的指令。砍断马的蹄筋,乃是要确保以后的战争不能再用到这些马。

  79. 第8b9节详细记载他们如何实践这些命令。描述这场战争的笔法,是重点居中的结构,而命令和实践成了外围的封套。最当中的核心是第7节,讲到约书亚的突袭,这节与第8节的动词击杀追赶相呼应。外围的封套则是讲述这场战争之前和之后的事。当中的核心说明,约书亚如何与敌军交手,如何胜过他们。这段话的中心则是以色列得胜的秘诀,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里。正如从前一样,胜利惟赖于神。这里惟一的神迹是,一支装备不如人的军队竟击败了为数众多的强敌。

  8. 这里的追赶,似乎是指以色列军队沿着加利利的边界顺时针方向走。422假定西顿大城(= 西顿)是各支派地业的西北界,而米斯利弗玛音是东北界(位于里他尼河旁),便可以看出这次的追赶起初是向西到耶斯列谷,然后顺着通道往北(或许是在汉那顿废丘 Tel Hannathon),行经亚割平原,绕着“推罗之梯”,略过推罗,向北直到西顿。然后,军队再朝东南走,经过米斯利弗玛音来到玛迦云谷,又向南沿着里他尼河(= 米斯巴溪谷),直到能进入呼勒谷,继续向南到夏琐。他们侵入了盟军每个国家,把未来以色列北方的地业周游了一遍。

 

422 前书,4751126页。

iii. 胜过夏琐(十一1011

  就地理而言,以上的大纲解释了约书亚和他的军队如何转回10节),来到夏琐。当时表示,夏琐的征服乃是同一战役的一部分。接着所描写的,是类似约书亚记十2839的一连串行动:他夺了夏琐;将城中所有的人用刀击杀,尽行杀灭,凡有气息的没有留下一个(不留人存活)。这个模式显示,夏琐的征服,正如南方所有的城一样,是在神的指示之下。在征服夏琐的记载中,有一些说明是以前的征服记录中所没有的:夏琐的重要性,动词的一再出现,以及夏琐的焚烧。

  夏琐(科达废丘 Tell elQedah)是晚铜时期巴勒斯坦最大的一座丘,其底部约有26亩。423这里称夏琐是在这诸国中为首的,可以由其规模来证实,而从珀拉(Pella)、推罗、埃及、马里(Mari)、和夏琐本地所收集到主前第二千年时代的文字记录,也可证实它的确享誉一时。424另外,它位于耶斯列谷通往利巴嫩贝卡谷、直达叙利亚和米所波大米各大城的南北交通要道上,这位置也可以为证。考古学发现那是一座有坚固城墙之地,与各国都有接触,可说明它在主前二千年左右必居领导地位。

  动词425的重复,强调了夏琐的命运。而名词的重复,也有这意味。这两个字重复出现之间,有一句话说明夏琐在加利利诸城中何等卓越。因此,这两个重复语将这句话框住,显明约书亚的胜利何等重要,他胜过了北方最坚固、最重要的营垒。

  最后一句话讲到约书亚将城焚烧,强调夏琐被全然毁灭。它也为13节的话铺路,那里提到这件事,视为此次征服之役中极独特的一个行动。最后,这个说明成了从耶利哥和艾开始的南征北讨详细记录之尾声。前面对耶利哥的毁灭作了生动的描述,而夏琐也同样经历了被焚的命运;这样的形容总共只用在这三座坚固城上(书六24,八819)。这些描述框住了征服的记载,暗示:凡抵挡以色列人的城,都遭到毁灭。夏琐的毁灭符合上丘(Upper Tell)地层13的焚烧层,这是考古挖掘者亚丁(Y. Yadin)所辨认出来的。426晚铜时期的城占据了整个丘,它的毁灭非常彻底,日期为主前十三世纪中叶。

  以色列在北方得胜的详细经过,以这件事作为结束。以下继续显明,他们的成就可归功于怎样的领导,即,神向约书亚启示祂的旨意,而约书亚则全然照办。民众跟随约书亚,和他一样顺服,因此以色列人才能成功,达到占领迦南地的目标。这几节为以下的第十二章铺路,那里为征服作了摘要报告。这段话也为十三~十九章的地业分配作了预备,尤其是以色列所征服的北方一带。

  对基督徒而言,夏琐的毁灭,一如耶利哥的毁灭,代表了神对抵挡祂旨意的不悦。耶稣教导门徒祷告,要求“愿祢的国降临,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太六10;路十一2)。违背神的旨意会遭到可怕的后果,这对现代的读者而言,或许不那么明显,但其实一直是如此。战争、饥荒和疾病不断折磨人类,而其来源便是罪和悖逆(罗一~五章)。基督教并没有提供简易的解决之道,反倒坚持,惟有推展神的国度,才是社会需要的最佳解药。

 

423 地图号码为203269。参 G. E. B. Caessens, A History of Northwest Palestine in the Middle Bronze II Late Bronze I Period, 288页;Y. Yadin, Hazor. The Head of All Those Kingdoms, The Schweich Lectures of the British Academy 197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1317页;同作者,'Biblical Archaeology Today The Archaeological Aspect' in J. Amitai et al. eds., Biblical Archaeology Today.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Biblical Archaeology, Jerusalem, April 1984 Jerusalem IES, 1985, 2127页。

424 从珀拉和推罗发现的证据,是主前十四世纪的亚马拿书信 EA148364,这两封信是写自这两个地方。西方的推罗和南方的珀拉都说,夏琐是他们的威胁。参 W. L. Moran 的翻译,The Amarna Letters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2, 235362页。至于马里的证据,参 A. Malamat, Mari and the Early Israelite Experience, 5568页。至于巴勒斯坦的夏琐是否就是马里的夏琐,请参持怀疑看法的 M. C. Astour, 'The Location of Hasura of the Mari Texts', Maarav, 7, 1991, 5165页。夏琐本身保存了各种楔形文字的证据,包括一个肝模形的咒文,一份法律文件,一片字典残片,一段管理的文献,和一封信的片断。参 B. Landsberger and H. Tadmor, 'Fragments of Clay Liver Models from Hazor, IEJ, 14, 1964, 201217页;W. W. Hallo and H. Tadmor, 'A Lawsuit from Hazor', IEJ, 27, 1977, 111页;H. Tadmor, 'A Lexicographical Text from Hazor', IEJ, 27, 1977, 98102页;W. Horowitz and A. Shaffer, 'An Administrative Tablet from Hazor A Preliminary Edition', IEJ, 42, 1992, 2133, 167页;同作者,'A Fragment of a Letter from Hazor', IEJ, 42, 1992, 165166页。亚马拿文献中,有两封信,EA227228,是夏琐“王”所写的。参 W. L. Moran, The Amarna Letters, 288290页。亦请参 Y. Yadin, Hazor. The Head of All Those Kingdoms, 79页,他观察到,巴勒斯坦一座城的首领用了一个尊贵的头衔,可翻译为“王”,使夏琐的首领显得格外突出。当然,埃及在主前二千年的许多文献中,也都提到夏琐。参前书,1267页。

425 nkh Hiphil,使役形。

426 Y. Yadin,前书,126128198200页。这个毁灭十分配合以色列人在主前十三世纪征服该地的日期。不过,这样的结论还要依赖后来第12层之证据的解释,那里没有城墙,也没有大型的公众建筑,另外还要考虑它与士师记四到五章的关系,因为那里又提到夏琐有坚固的城墙。Yadin 认为,士师记第四章所提到的夏琐,是后人所写,不符合历史(129132页)。Waltke 认为第12层可以作为反对将日期定在十三世纪的证据(参 B. K. Waltke, 'The Date of the Conquest', WTJ, 52, 1990, 199200页)。不过,请注意,第12层尽管很贫乏,却显然覆盖整座丘。目前在夏琐的挖掘,是由 BenTor 在进行,要查验 Yadin 的地层学,并要扩大挖掘的范围。这些努力可能会产生新的资料,可以解决这里的问题。参 A. BenTor, 'The Hazor Tablet Foreword',  IEJ, 42, 1992, 17页。

M 整个征服的摘要:靠神的命令得胜(十一1223

{\Section:TopicID=190}i. 标题:约书亚遵行了神一切的吩咐(十一12

  第1223节是总结式的摘要,这可以由整段的特殊形式看出。在前面几节,句子中的文字顺序为希伯来文常用的模式:每一句都以动词起头,而主词和附属子句跟在其后。但在1223节中,附属子句都在每一句的动词之前。这种结构强调头一个子句的重要性,并让两个或更多的动词连在一起,以重复代表加强。以第12节为例,在英文的翻译中并不清楚,但希伯来文经文的开头为,这一切的城邑和他们的王;而约书亚的动作,则是以一连串的字表达,他了,用刀击杀,尽行杀灭。这种笔法留下的印象是:整个征服的过程快速又有效。文中提到摩西,让人想到本书开头的几章,那里的重点是将约书亚描述为摩西合法的接班人。约书亚一切的成功,都可归于这点,约书亚胜利的秘诀,便是他对神的顺服。

ii. 征服的城邑(十一1317a

  这一段分为两半,前半交代以色列人如何处理所征服的城邑,后半为征服区域的列表。这两部分之间,则是本段的焦点,其中重复强调约书亚的顺服(15节)。

  13. 约书亚只烧毁了夏琐,山岗上其他的城邑都没有被烧。第十章没有提到任何一座城被烧。只有耶利哥和艾城被烧毁,经文假定读者已经知道这些事。这节的焦点,乃是将夏琐特殊的处理和约书亚记十~十一章的各城作个比较。427

  14. 其他各城都被掳掠。居民则像耶利哥和艾城一样,全被杀死。这个行动用了三个动词来描述,似乎要清楚说明(如12节)毁灭的彻底。

  15. 为什么这些城要毁掉?因为摩西曾忠心地将神的命令交付约书亚,要他去得迦南地为业。请参照申命记三十一78,在那里,摩西吩咐约书亚去征服迦南地,并分配给以色列为业。本节的五个子句构成简单的 A B B' A' 模式:

A.  耶和华怎样吩咐祂的仆人摩西,摩西就照样吩咐约书亚,

  B.  约书亚也照样行。

  B'. 约书亚没有一件懈怠不行的,

A'.  凡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其中 A A' 的内容相仿,显示约书亚所作的,都是神所指定之摩西的接班人当作的事,约书亚的顺服非常完全,这是整个文学形式的中心。

  1617a. 约书亚的顺服,可以由完全征服了南方(参:书十4041)和北方(参:书十一23)来说明。接着,约书亚转向边界,从南边的哈拉山,直到北边的巴力迦得。哈拉山出现在约书亚记十二7,那里说是以色列和以东的分界。可能是现今的哈拉山(Jebel Halaq),在加低斯巴尼亚和死海南端的中间。428巴力迦得是北方的边界,位于利巴嫩平原内,也在黑门山下(书十二7,十三5),这个地方至今无法明确辨认。利巴嫩平原通常被视为贝卡平原,但也可能包括南边里他尼河的平原。这是第3和第8节所提到的米斯巴平原,巴力迦得应该就在这一带。429这段也像约书亚记十4041一样,先讲地区,再说明边界(书十一2122)。这种笔法为十三~十九章地业的分配铺路,在那里将提到许多支派所属区域的特定地方(城邑而非地区),以及其边界。

 

427 参导论对灭绝令的探讨:“神学”A “圣战与灭绝令”{\LinkToBook:TopicID=115,Name= A 聖戰與滅絕令}

428 字根,hlq,意思是“平滑”,指一片光秃秃的山。参 Har Haluqim,地图号码为133035

429 这似乎比较实际;而若认为它在更北方,深入贝卡,甚至到巴力贝克(Baalbek;如:Eissfeldt),或认为它在东边,到班尼雅斯(Banias;如:Wright and Boling),则似乎比较离谱。前者将北方联盟之役延长(十一78,其实米斯巴和巴力迦得很靠近,因为都是在“黑门山下”),这与士师记三3的边界描述不太吻合,那里以巴力黑门山取代了巴力迦得,而所包括的区域应该比十三至十九章所分配的范围还要大得多。班尼雅斯的建议应当作一些修正,要参考前面所观察到的可能性,即黑门山是指利巴嫩前山的牧地,不单是指谁克山(Jebel eshSheikh)而已。在班尼雅斯的挖掘,还有待举出晚铜时期或铁器第一时期有人居住的证据。另一方面,贝卡山谷一带,也可能包括贝卡南面的里他尼谷,已经有证据可证实这些时期有人居住,而根据主前十四世纪的亚马拿书信,那里好几处遗址都已扮演重要的角色。参 R. S. Hess, 'Cultural Aspects of Onomastic Distribution in the Amarna Texts', Uf, 21, 1989, 209216页。

iii. 征服的王(十一17b22

  这一段也和前面一样,可以分为三部分:诸王的命运(17b19节)、神的旨意和藉战争的实现(20节),以及地区与边界的概要说明(2122节)。

  17b. 这句也像第12节的摘要一样,受词在先,接下来则是连串的动词。两处经文的头两个动词完全相同:约书亚擒获(希伯来:lkd)并用刀击杀(动词字根 nkh)。第三个动词则不一样。在12节,约书亚将他们尽行杀灭,该动词的意思,是交付于灭绝令(hrm)。而第17b节则改为用将他们杀死(希伯来:mwt)。第12节的动词比较常用,可以用于城市和首领;而17节的动词则单指诸首领的遭遇。这两处经文都是用三个连续的动词,来强调这些行动的勇猛和毁灭的彻底。

  18. 这里与前面快速的行动正成反比,讲到这一切的争战花了许多年日,意思是说,除了前面所讲的争战之外,还有其他的战役。这一点在十二章中很清楚,那里所列被征服之王的清单中,有一些没有出现在约书亚的争战中。这里的重点是领导人,诸王,而不是城邑。与约书亚作对的,是领导群。而这些城的居民和他们的态度,则没有说明。430

  19. 只有基遍人的领袖和以色列人讲和。在约书亚记的前文,这个动词只出现于亚多尼洗德听见的消息,就是基遍人与以色列人立了和约(十1)。第九章的注释曾经提到(208209页),基遍人可能不是由王统治。这种治理的模式究竟多普遍,则无法得知。这里的重点是,以色列和约书亚要去得神所赐给他们的地,是经过很长的时间,过程也很复杂。

  20. 是耶和华亲自一语也出现在诗篇一一八23,两处经文都是讲神为以色列作了特殊的事。使他们心里刚硬,曾出现在出埃及记四~十四章,讲神如何使法老和他下属的心刚硬(一方面是出于神,一方面也是法老本身使然)。迦南人的在以色列人和他们的胜利面前消化(参:书二11{\LinkToBook:TopicID=134,Name=iii. 喇合的信仰告白和要求(二913},五1{\LinkToBook:TopicID=149,Name=i. 迦南人的懼怕(五1}的注释)。迦南人的心既然因惧怕而消化,就需要刚硬起来,才能下定决心,来与以色列人争战。这是迦南人被毁灭的原因,这次的毁灭不蒙怜悯,因为敌人并没有投降的表示。对以色列人而言,这都是顺服神给摩西之吩咐的过程。所以,以色列的顺服与迦南人的悖逆、不顺服,就成了对比。这段经文显明,约书亚毁灭迦南人的理由,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败坏,也不是因为他们的祖先受到咒诅(创九),而是由于他们抗拒神为以色列人所定的旨意,并以武力来抵挡。431

  2122. 前面没有提到与亚衲人的争战。申命记九13的应许中,特别预言他们会击败可怕的亚衲族人,这话在此得到应验。432亚衲的众子与尼腓林人(Nephilim;和合:伟人;民十三33)有关,另一处记载,这种人与利乏音人有关(申二11),暗示他们是大能的战士,为以色列人所杀。433希伯仑和底璧,是为下文中迦勒夺得希伯仑(书十四615)、俄陀聂征服底璧(书十五1319)铺路,在十三~十九章地业分配的记录中,只提到这两则独个征服的故事。亚拿伯或许是乌拿伯艾斯西葛废墟(Khirbet Unnab esSeghir)约在希伯仑西南方约十五哩。434至于亚衲族人起源于主前二千年的初期之说,参导论 Ⅲ “古老性”{\LinkToBook:TopicID=108,Name= Ⅲ 古老性}。有人认为,这些早期的亚衲族人住在非利士地南方的沿海地带。435在约书亚记中,他们住在巴勒斯坦南方沿海的城市,如迦萨和亚实突。

  第17b22节与第1317a节的结构类似。先记载如何对待所征服的各个城邑或王,其中提及一个例外,或是夏琐,或是基遍,然后再说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对神与摩西的顺服,最后,是描述所征服的地区和边界。前面描述征服不同城邑时,所重复加强的要点,这里所用的笔法也具同样的功效,强调出以色列人已将该地完全征服,并且完全顺服了神藉摩西所赐下的吩咐。

  不过,这里也提到了征服并不完全。第2122节的焦点放在待征服的一个种族,就是亚衲人。以色列人打败亚衲人的地方(21节),和以色列人胜过仇敌的地区(16节)雷同。这两处都没有提到的,是沿海地带和耶斯列谷。一方面,以色列人的地不再有亚衲族人;另一方面,这些人还留在迦萨、迦特和亚实突,这三个城后来成了非利士人的城。迦萨就是现今的迦萨。436迦特最佳的辨认,是沙斐拉之内的撒非废丘(Tell esSafi),在伊矶伦东南十哩。437亚实突的遗址被视为在现今特拉维沿岸的一个地方,由地中海往内陆约2.5哩之处。438这一段的结语,为约书亚记十三17和士师记一章所讲征服并不完全铺了路。在分配地业以前先说明这点,便不致让人以为,以色列已经拥有了约但以西所有的地方。对这个事实,这里并没有作出道德评价。因此,以色列人的地并不包括未征服之地,约书亚记所描述的征服,并不是约但河以西每一吋土地都已被拿下。439

 

430 Gottwald, 512534页;Mitchell, 123页,他注意到,当地住民(希伯来:yosbim)乃是指领导者。十二23也有此含意,这个字在那里指西宏和噩。

431 L. G. Stone, 'Ethical and Apologetic Tendencies in the Redaction of the Book of Joshua', CBQ53, 1991, 2536页。

432 Butler, 130页,观察到亚衲人原是主要的敌人之一,他们令探子恐惧,不敢要以色列人去占领迦南地,见民十三2833;申一28

433 R. S. Hess, 'Nephilim' in ABD, IV, 10721073页。主前十三世纪,埃及蒲草卷 Anastasi I 中,提到迦南地的游牧民族,“有些人从鼻到脚有四到五腕尺之高,面容可怖”。参 E. Wente, Letters from Ancient Egypt, SBL Writings from the Ancient World Series Atlanta Scholars Press, 1990, 108页。埃及的五腕尺约为2.7公尺。

434 原书缺此条随文注。

435 D. B. Redford, Egypt, Canaan, and Israel in Ancient Tim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 9091页。

436 Tell Harube,地图号码为099101

437 地图号码为135123A. F. Rainey, 'The Idenfitication of Philistine Gath', Eretz Israel, 12, 1975, 6376页。

438 Tel Ashdod,地图号码为117129

439 参增注:“征服是全面,还是部分?”{\LinkToBook:TopicID=247,Name= 增註:征服是全面,還是部分?}

iv. 总结与转接(十一23

  第23节重复了本段头一节的话,框住了全段。这一节有两个中心主题:完全的征服,和完全顺服神藉摩西赐下的吩咐。从22节看来,全地不可能指约但河以西所有的地方都已征服。23节接着讲到以下数章所要陈述的地业分配。这里的转接,用了同一个主词,约书亚,和两个不同的动词。440起初,约书亚夺了全地,然后,他将地分给以色列人。头一个词组出现在约书亚记十一16,那里描述全地的那些地方被征服。第二个词组回应了约书亚记十8和十一8,在那里耶和华应许将联军交在以色列人手中。不过,这里要交给他们的礼物,是土地本身。

  这个说法,是为地业的分配铺路。加上为业一字(希伯来:nahla),这一节就可以转接到以下几章了。“地业”这个字是首次在约书亚书中出现,但是它总共出现了42次,指神所赐给以色列各家的地。等到神让以色列人得胜之后,他们才能真正得到地业。如今征服已经实现,这件事就成了神与亚伯拉罕和其子孙之圣约的焦点。441

  这块地再没有战争,是指到此为止,以色列的征服已经完成。土地还是有待他们去得为业,但从今以后不必作战了。这句话在约书亚记十四15再度出现,成为迦勒征服希伯仑的结语。在那里,它也是表明战争已经结束,先知所应许的和平之地,如今已得实现;尽管为期相当短暂,但以色列人分配到了地业,也重新与神肯定了圣约。442对基督徒而言,基督已经赢得了与黑暗权势的“争战”。约书亚所能带给以色列人的安息,最多只是暂时的(来四8),在基督里则有永恒安息的应许。这种安息是由称义而来(来四10),被称为神子民的安息(来四9),他们可以永远享受自己的产业(彼前一45)。

 

440 字根是“拿”(希伯来:lqh)和“给”(希伯来:ntn)。

441 创十二137,十三1417,十五1821,十七8,二十六34,二十八1315,三十五1112。参 E. W. Davies, 'Land Its Rights and Privileges' in World of Ancient Israel, 349369页;C. J. H. Wright, God's People in God's Land. Family, Land, and Property in the Old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chigan Eerdmans; Exeter Paternoster, 1990

442 动词“安息”(希伯来文 saqat),主要出现于先知书。期待土地得享安息,是先知教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参,如:赛二4

──《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