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弥迦书第五章

 

(五)和平的治权(五16

那段特色是作尖锐的对比,正如上段一段(四1113),以将来的荣华与现在的艰困比较。第五章一节在希伯来圣经中为第四章十四节。大多经学家认为这经文是片断,应单独解释。第五章二至四节可成小段,然后第五至六节为另一小段。前者论弥赛亚君王,后者论以色列的安全。归纳起来,这弥赛亚预言着重和平的治权。在这六节(16节)经文共有十三行,分起来并不平均。首先两行为断片,为灾祸哀号。然后七行论新王带来救恩,使民族蒙福。最后四行为答复人们的困惑,针对亚述带来的危机。以灾难的哀歌起首,以希望之歌作结,情调一直向上高升,成为本书中间信息(45两章)之高峰。

“成群的民哪,现在你要聚集成队,因为仇敌围攻我们,要用杖击打以色列审判者的脸。”(五1

本来是锡安的民,或锡安的女子。现在是成群的民。这里“成群”是双关语,因为同一个字在下半句“聚集成队”。这可能的译词为:“你以合群为自己合成”,表明居民之多,可以成群合成。但是若分析语句的排列:“现在,你要合群,合群的民哪!”合群如果只指居民之多,涵意就很寻常。但那群不是乌合之众,可能是指军队,是军队一种编制。17

“合群”在叙利亚译本,拉丁文译本及亚兰文译本作“动员”“你要动员起来”,可能也是军事的行动,在城市告急的时候,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却不容缓。七十士译本的用字似有围困的意思,这在以下的经文,提到仇敌围攻,意义上似甚相连。另一种希腊文译本Symmachus即译为“受困”。这里可译为“受困的女子呀,你已经受困,因为仇敌围攻我们……。”似乎十分通顺。锡安城被围困,是主前701年西拿基立的军队围城的事,记载在列王纪下第十八章。

这次战事,对以色列民是极大的打击,王朝更受极大的侮辱,外邦人的杖,可能是指兵士所执的棍,来打击以色列审判者的脸。审判者可能是指君王,君王的脸受击打,是莫大的羞辱。这里用字也以谐音来强调其中的涵义。“杖”Shebet与“审判者”Shope_t二者发音很相近。

审判者对受审者宣判,以棍击物,为之宣判,表明法律尊严的权威,犹如今日法官所用的木锤。审判者是君王,每用权棍敲打,以示权威。现在审判者不能击杖,反被人击打,尊严扫地,羞辱到了极点。面颊被击是极大的羞辱(可参阅王上廿二24;伯十六10;诗三8以及哀三30)。在这样凌辱之下,有没有转变的可能?

“伯利恒以法他河,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2节)

伯利恒以法他为大卫王的诞生地,所以是大卫王朝的发源地。以法他是一个地区,在该地区内有伯利恒。创世记第卅五章十九节:以法他就是伯利恒,是拉结埋葬之地。(参阅创四十八7)。在路得记,以法他是在伯利恒境内,拿俄米的两个儿子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一2)。路得记第四章十一节将以法他与伯利恒作为同义字。

这里不提耶路撒冷,好似耶路撒冷受损害太大,只提伯利恒,以这小城来取代,因为新的统治者不是出于大君的京城。18伯利恒是那么一个小城,微不足道,却会出来一个大君王,是神差来的民族领袖,大有权柄,对一般人很难想象。“伯利恒”原意为粮食库,而“以法他”原意为多结佳果,所以都有丰盛的涵义。

新的掌权者并未指明君王的头衔,但实权在握,有无限的权权威。他不是由家族因袭而传下来的,所以根源是很特殊的,从亘古从太初就有了。如果从太初,几乎是指创始的历史。可能从此处追溯至大卫,从大卫再追溯至上古的时代。

伯利恒以“小”闻名,也是极有趣的经义。犹大诸城中为小,“诸城”原意为“成千”,如果有上千的居民,就自成一村,所以照原意:这是犹大的一个小村,人口只可以千计,甚不引人注意,却有如此伟大的掌权者。新约的应验,主耶稣的降生,正说明这件事。

“耶和华必将以色列人交付敌人,直等那生产的妇人生下子来。那时当权者其余的弟兄必归到以色列人那里。”(3节)

耶和华既兴起一位掌权者,以色列的苦难只不过短暂的,但是苦难并非不存在,以色列仍须经历。耶和华因以色列犯罪而施以管教,许多敌人来侵,甚至交付给敌人,审判必须从神的家起首。一直到妇人生子,才有转机。这必指应许的君王诞生,甚至可以与以马内利相联(赛七14)。这不仅指个人弥赛亚,弥赛亚在广义来说,是指以色列民族。所以掌权者的弟兄必指北国,与南国一起重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在弥赛亚时代,南北联合,也是先知所期望的(见何三5;赛十一13起;结十六5561以及亚八13)。以色列全部联合,并且归回故土。

“他必起来,倚靠耶和华的大能,并耶和华他神之名的威严,牧养他的羊群。他们要安然居住,因为他必日见尊大,直到地极。”(4节)

这是新王的姿态,他必起来站立,弥赛亚君王在执掌权柄的时候,是倚靠耶和华的大能。他起来站立,也表明他的坚立、坚定不移,稳健着实,是无敌的英雄。他有神的能力,自然不会失败,必然成功(参阅诗廿一15;撒上二10)。他的权威不是他本身有的,而是有耶和华他神之名的威严。权威在于神,神的圣名是祂权力的内涵。耶和华是他的神,有特殊的关系,正如大卫有耶和华立约的凭证,保证他永远的王位(撒下七章)。

他是牧者,牧者又是君王的别称,他牧养羊群,照顾他们。先知拿单曾向大卫说保证的话:“我‘耶和华’必为我民以色列选定一个地方,栽培他们,使他们住自己的地方,不再迁移,凶恶之子,也不像从前扰害他们”(撒下七10)。所以有这样恩慈的王,他只为谋国民的福祉,以为他们建立和平,使他们安然居住。

所以全地都尊崇这位弥赛亚君王,他必日见尊大,直到地极,人们都知道他的名声,影响之大,成为普世和平的力量。

“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当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践踏宫殿的时候,我们就立起七个牧者,八个首领攻击他。”(5节)

“平安”是君王的称号,正如以赛亚书第九章六节“和平之君”。19弥赛亚君王来到,必导入和平的时代,战事必成为过去的事。但是和平的建立不是自然而有的,还是需要经过一番争战。亚述的侵略者仍来侵犯,践踏犹大的宫殿。这些未必是王宫,而是富豪们的住宅巨厦。他们备受攻击,因为他们自以为富足,可设防御,不怕外侵,其实没有神的保护,那些房屋很快就会倒塌的。耶和华所以允许外患,就是要除去一切人为的保障,一切罪恶的渊薮。清除工作可藉外患的侵略,然后神才重新建立。

我们要立起七个牧者八个首领来敌挡。七、八个不一定是实际的人数,但指相当多的数目,比两,三个多,而且指着犹大有足够的首领,无论是行政的(牧者),或是军事的(首领),足以抵御外患。牧者或与首领同义,在约书亚记第十三章廿一节“族长与首领”,都是军事领袖。

这些都在亚述侵略时应验了,因为亚述果然无法得逞,耶和华保护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只要团结联合,服膺于君王耶和华的代表,必能得胜。

这位君王必作我们的平安。原意可译为他是一位平安的君王。他就是平安,几乎是平安的化身Predicate Noun。诗篇第七十二篇为君王诗,为君王祈求,并求平安(37节),平安有拯救的含义。在君王诗,都以制胜敌人才有公义的伸张,因而建立和平(参阅诗四十五9,七十二9,八十九24又撒下七911可作左证。)

“亚述地和宁录地的关口,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践踏的时候,他必拯救我们。”(6节)

“亚述”和“宁录”同义,宁录在旧约中只有两处提及(创十811以及代上一16),是指巴比伦及亚述之地,宁录为巴比伦的立国者。他们必来侵略以色列的境地,但是弥赛亚必来拯救。

此节另一个翻译:亚述的剑与宁录的刀,20二者为同义字,是侵略者来犯,以色列是无法抵挡的。但是以色列有拯救者。当他们进入“我们的地”,这里并未说明是北方还是南方。“我们的地”成为通称,是耶和华的地土,不容外邦的侵略者来任意践踏与蹂躏。“我们的地”在第五、六两节成为十分重要的用词。

神的国度实现,必先消灭其他的列国,当地上的国家衰落的时候,属神的国必兴盛起来。

 

17 S.J. Schwantes, "A Note of Micah 51 Hebrew 414"Andrew University Seminary Studies, 1963, 1057.

18 T. Lescow, "Das Geburtsmotiv in den messianischen Wissagungen bei Jesaja und Micha," Zeitschrift fur die alttestamentliche Wissenschaft, 79 1967, 172207. esp. 197, n. 35 on 25.

19 Kevin S. Cathcart, "Notes on Micah 545" Biblica, 49 1968, 51114. "Micah 545 and Semitic Incantations," Biblica, 59 1978, 3848.

20 Delbert Hillers, Micah, 68.

 

(六)恩惠与福乐(五79

这段经文是民族复兴的应许,可说是双重的应许,在第七节与第八节重复提说,指余数的道理,“雅各余剩的人”是以色列民族复兴的核心,必在列国之中:“多国的民中”有巨大的影响力。余民的影响也是双重的,温和如晨露与甘霖,指耶和华的福分;却凶猛如狮子,指耶和华的审判。前后在第四章与第五章说明。

关于余数,在第四章六至八节已经说明。“多国的民”在第四章三、十三节已经提及。第五章九节的“仇敌”,在第四章十节也曾论述,这里再加重复,第五章八节仇敌的无能,在第六章以色列得拯救,再加强神应许的能力。第四章十三节以色列的势力何等壮大,好似野牛的角,现在从野牛改为猛狮。

所以第五章的经义,与第四章有十分密切的关联,作者似以重复的语句,加强信息的内容,着重耶和华拯救以色列的能力,强调民族复兴的前景。

“雅各余剩的人必在多国的民中,如从耶和华那里降下的露水,又如甘霖降在草上,不仗赖人力,也不等候世人之功。”(7节)

“雅各”是以色列民族的统称,既不只指以色列北国,也不单指在犹大的以色列人。在先知的心目中,以色列民族是雅各的后裔,是整体的,不可分开。雅各余剩的人,是在审判后余下的残民(四7),却是复兴民族的支柱,因为耶和华向他们施恩。

他们必成为从耶和华那里降下的露水。露水比雨似乎更重要,因为巴勒斯坦终年少雨,如果不在雨季(春雨与秋雨),植物几乎会全部枯死。但是露水却经常有,而且在六月至九月,雨量最少的时候,露水特别丰余(参考士六38)。对菜蔬水果的生长帮助最大。地中海常有蒸发的水分,从天空中因气温在晚间转凉,会飘向海岸的地面,成为非常润湿的雾露。对以色列人来说,这是由神而来的恩泽,带给他们无限欢欣与兴奋。耶和华是施恩者,虽然人无法看见,却从恩惠中看见神的作为,使他们的感恩不已。

露水与甘霖,是象征以色列人。在弥赛亚时代,他们人数众多,在外邦中突然来临,迅速与突然,是令人们惊奇的。他们能带给外邦福分,将神的恩惠传递出来。他们也很可能带给外邦反攻的威势,因为他们要将外邦侵略者的力量消除。

露水与甘霖降下,是天空降下的,不是出于人力。所以神的恩惠不是人力可以促成的。人力只能将水积聚与输送,却无法自行供应。在猛烈的日光之下,各处都干旱非常。如果水源枯竭,人力就完全失效。可见人唯一可靠的,是仰赖神恩惠的安排与供给,人力本身是无济于事的。

露水与甘霖在别处有不同的涵义。申命记第卅二章二节:“我的教训要淋漓如雨,我的言语要滴落如露……如甘霖降在菜蔬中。”诗篇第七十二篇六节,神的权能如“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如甘霖滋润田地。”露水与甘霖都是指正面的力量,是耶和华的福分。以色列必须成为从耶和华那里降下的露水甘霖,带来生命与更新,成为列国的恩泽。

“雅各余剩的人必在多国多民中如林间百兽中的狮子,又如少壮狮子在羊群中,他若经过,就必践踏撕裂,无人搭救。”(8节)

第二个表象不再是温和如露水甘霖,却是凶猛如狮子,狮子是林中百兽之王,对牛羊群畜是莫大的威胁。狮子为以色列的表象,自古就有(参民廿三24及廿四9)。创世记第四十九章九节:犹大支派是狮子。狮子是无敌的,能抵抗一切的外御。神的百姓屡被欺压凌辱,常成为外邦侵略的牺牲者,但是现在由牺牲者要成为胜利者,这是与圣战有关。耶和华护卫他们,他们既是耶和华的代表,就为耶和华执行刑罚的事,向外邦施行审判,得胜仇敌。

这里有极尖锐的对比。现状并不乐观,但将来情形完全不同。神的子民必十分强盛壮大。露水、甘霖与猛狮对比,为说明以色列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但都是重大地关系世界列国的命运。当仇敌遭报的时候,完全在无助之中,无人搭救。以色列来临,会像狮子在羊群中,经过时践踏撕裂,作彻底破坏的事,执行神公义的刑罚。

“愿你的手举起高过敌人,愿你的仇敌都被剪除。”(9节)

手下垂,是指力量的失败,士气的低落。所以手举起,表明勇敢的力量重振(参阅伯四3起;赛卅五3起;来十二12)。

以色列已经得着应许,成为野牛的角,坚硬如铁,如野牛的蹄,如铜一般坚实(四13)。但是为实现这样的应许,以色列人必须振作起来,靠神有勇气与毅力,而且必须加上极大的努力。首先自强才可巩固国防,将敌人击败。战争胜利,才可获取和平。敌人被击败退去,以色列才得着救恩,得着神全备的救恩。

手高举(见赛廿六11;诗八十九14;民卅三3;申卅二27;出十四8)。这指余数的力量(更可参阅赛四十九25起,六十12;亚十四17起以及诗一四九6起)。

这对后世的教会,也是极大的鼓舞与激励。

 

(七)洁净与赦免(五1015

这是耶和华指控以色列的罪恶,因为他们以人力自卫,忽略神的能力,以迷信取代真实的信仰。审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神的目的不是要毁灭,而是洁净。他们如蒙洁净与赦免,就因此得着神拯救的恩惠。第十五节是指神对万邦的审判。这审判就带给以色列拯救与复与。

从结构来分析,第五章七至九节既与第四章六至八节相连这段(1015节)就与第三章一节至第四章五节有密切的关连。有一连串的指责,也附加应许的短句。有一些重复的字义:“除灭”(111213节),“毁坏”与“毁灭”(1014节),以及“剪除”、“拆毁”、“拔出”、不同的字却有同样的涵义。又有“我必在你们中问”(101314节),“手中的邪术”与“手所造的”,“手”是人的恶行(1214节),与第九节高举的手不同,形成尖锐的对比。这些都可看见作者的用意。

这几节经文,可分为两段四行诗(1013节,各有两节),第十四、十五节为附加的,说明神的审判除去以色列罪恶的城邑,毁灭外邦侵略的力量。神的救恩完全实现,是救恩历史完整的始末。

“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从你中间剪除马匹,毁坏车辆。”(五10

以色列寻求国防的安全。根据列王纪下第十八章廿四节以及以赛亚书第卅一章一节,希西家寻求埃及的外援,建造马兵与战车。这种寻求外援的举动,为先知以赛亚与弥迦指责,因为这是完全违反耶和华的旨意,没有重视以色列圣者的权柄。以赛亚提倡以色列孤立政策,弥迦是否倡导,没有那么具体的说明,但是教训的内容似甚相似。本章第五节起的战歌似有这样的涵义。古代近东往往以政治军事与宗教混为一谈。但是弥迦却对这样作法十分反对,他从政治军事的行动中,看不出他们有甚么真实的信仰,所以他必须提出警语,好似在诗篇第二十篇七节所说的:

“有人靠车,有人靠马,

  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

“到那日”,弥迦似将以前所论述的连接起来,第四章一节末后的日子,第四章六节“到那日”。这是先知在憧憬将来的日子。那将是复兴的时期,弥赛亚的时代,没有破坏与毁灭,只有建设与兴隆。但是这日子未到之前,先有准备的工作,在建设之前,先有拆毁。外邦的势力未被除净,怎有复兴?迷信的事也必须完全清除。

“也必从你国中除灭城邑,拆毁一切的保障。”(11节)

城邑与保障,在这里是同义字,作为十分相称的对比,在诗文中是如此,在散文里就不同,大多将这两词一起并用,成为“有保障的城邑”,有高墙及坚固的城门,以为防御,可阻挡外邦的侵略。但是人不可以耶和华为仇敌,来抵挡祂。当耶和华降罚的日子,祂要临到高台和坚固城墙(赛二15)。神为刑罚以色列,曾用亚述为祂怒气的棍,手中拿祂恼恨的杖。他们曾攻取四十六座有高墙坚固的城邑,在犹大也曾遭攻击,主前701年亚述来犯,证实弥迦的预言。21

关于以色列人在这方面的失败,受耶和华指责,在经文中甚多论述(如申十七16;诗二十7,卅三17;何一7)。先知特别指责以色列人依靠城邑与保障(见耶五17及何十1314)。

“又必除掉你手中的邪术,你那里也不再有占卜的。”(12节)

邪术及占卜的迷信必须除掉。这里并未详述迷信实际的性质,但以这些迷信,取代向真神的信赖,必是严重的错误。各种迷信必有任何神明为力量或根源,是拜偶像的罪恶。这也是随从外邦异教的习俗,是破坏圣约的举动,违反与背叛耶和华的罪行。

在“约书”(出二十22廿二33),这样的迷信是绝对禁止的。第廿二章十八节,行邪术的,不可容他存活。在“圣洁法典”(利十二至廿六章),也有禁例。第十九章廿六节:不可用法术,也不可观兆。在弥迦当时,可能这种情形很普遍。与弥迦同时代的先知以赛亚曾指责人们:充满了东方的风俗,作观兆的,像非利士人一样(赛二6)。耶和华的百姓怎可从事这样的迷信?

“我必从你中间除灭雕刻的偶像和柱像,你就不再跪拜自己手所造的。”(13节)

先知以赛亚曾描述当时宗教的败坏:“他们的地满了偶像,他们跪拜自己手所造的”(赛二8)。这是以色列必须注意律法的禁条(出二十423,卅四17;利十九4,廿六1;申廿七15)。律法所以这样强调禁止,是因以色列邻邦普遍的现象。弥迦早已提出警语,以色列北国败亡的主因,就在于他们敬奉偶像的罪恶:“他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所有的偶像我必毁灭”(一7)。犹大如果再踏覆辙,怎可逃脱耶和华公义的审判?

雕刻的偶像,在早期的以色列社会已经有了(参考士十七34;何十一2;赛十10,廿一9以及耶十14),可能以后仍旧没有除净(赛三十22,参阅四十八5)。柱像的历史更久,柱像在祭坛边,坟墓旁或在边界的地方,当作神明来信奉(创廿八18,卅一1345,卅五1420及出廿四4),在迦南地很多,考古发现最多的在迦萨,以及尼基海岸与亚拉伯旷野。在申命记倡导圣所中心为敬拜集中的地方,就是为避免这些迷信的敬拜。“不可为自己设立柱像,这是耶和华你神所恨恶的。”(伸十六22

外邦人以立柱表示信仰,甚至在埃及地有为耶和华筑的坛,及在边界为耶和华立柱(参阅赛十九20)。但这始终为异邦人的习俗,以色列人必须避免,免致陷入拜偶像之罪。敬拜真神不可与信奉异教混为一谈。事实上,先知们认为这样的罪必须摒除(参阅何十三2;王下廿三14;结八3512以及赛四十四922)。人手所作的偶像,怎可当真神那样来跪拜呢?

“我必从你们中间拔出木偶,又毁灭你的城邑。”(14节)

木偶是指亚舍拉(根据希伯来原文),是迦南地的女神,她是天后,因为这神明是迦南地诸神明中最高的。在一个世纪之前,推罗西顿敬奉的神明,由推罗的公主耶洗别带到以色列北国,造成北国迷信充斥的宗教败坏。先知以利亚必须奋力铲除(王上十八19)。但是亚舍拉宗教在北国已经根深蒂固,渗杂在混合宗教之中,成为北国特有的宗教特质。这是以木偶的形式,是否有人体的形象不得而知,但是一棵树,或一根柱,栽于地上,成为极为明显的表征。所以将它拔出来,是彻底铲除的办法(参阅出卅四13;申十六21)。根据列王纪下第十八章四节:希西家毁坏柱像,砍下木偶,可能他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发现的。

本节的“城邑”原字与“偶像”近似,可能是为与“木偶”作同义字。22如果城邑内充满偶像,这城怎可存留。将城毁灭,使城中的木偶一并毁灭,罪恶才彻底除尽。

如果“城邑”译为“圣殿之地”,23那么解释似乎更为合理,因为在混合宗教的敬奉上,他们竟然将木偶放在圣殿的地区,所以神必须将圣殿毁灭,以除去一切异教的对象与表象。

“你也必在怒气和忿怒中,向那不听从的列国施报。”(15节)

当耶和华在祂的子民中清除一切的障碍,祂才进一步对付以色列仇敌的列国。犹大曾经为自身的安全设置国防,增强军事的力量,又借用迦南宗教的力量,作为他们的保障。他们完全破坏耶和华的圣约,违反神的旨意。所以神为拯救他们,必须先除去一切的罪惩与恶行,赦罪与洁净。然后他们才可以从事圣战,除去外邦的威胁。圣战的原则,在于全心倚靠耶和华,耶和华是战士,以色列必须为祂争战,也靠祂争战。先知以赛亚曾传递神的话:“主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大能者说,哎,我要向我的对头雪恨,向我的敌人报仇,我必反手加在你身上,炼尽你的渣滓,除净你的杂质”(赛一2425)。可见神首先在以色列境内,作破坏的事,除去一切不应有的罪恶与污秽,然后才可消除以色列的仇敌。圣战的意义在诗篇第十八篇四十七节有极明确的说明:这位神,就是那为我伸冤,使众民服在我以下的,你救我脱离仇敌,又把我高举……。这是神要作的事。

这些列国是“那不听从的”,指他们的叛逆,耶和华是全地的主,祂统管万国(参阅王下十九2228;赛十611),所以神必须惩治万民,为自己的百姓伸冤,因为他们受列国的欺压太甚,耶和华不能再容忍,祂必须干豫,伸张祂的公义。

弥迦呼吁以色列人,以真实的信心归向耶和华。这种信仰是超越在国族主义之上,深信神的启示,启示神的性格与旨意,摒除一切偶像与迷信,一切伪善与自大,重新恩考正确的敬拜,不容任何世俗的因素渗入。敬拜者必须本身高强,神已向恶者施报,属神的人既蒙赦免与洁净,必然蒙福。

列国遭报,原在信息的开端(一2),这该是本书一个重要的主题。

 

21 参考亚述王西拿基立的豪言,记忆在亚述的史记,有考古之碑文证明Taylor Cylinder

22 Theodore H. Gaster, "Notes on the Minor Prophets,"Journal of Theological Studies, 38 1937, 16365.

23 L.R. Fisher, "The Temple Quarter," Journal of Semitic Studies, 8 1963, 3441.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