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那鸿书第一章

 

标题 一1

  本书第一节是全书的标题,因着全书仅三章,所以标题也尽量简短。然而也因着它的精简,使研经家无从测验作者的究竟。

{\Section:TopicID=106}1

  尼尼微 尼尼微是亚述王国的首都,它位在底格里斯河(Tigris River)的东岸。从考古学家在遗迹中搜索到的陶器可以证实,这片土地原属于苏默人(Sumerian)之天下。据说创世记所记载的宁录是他们的祖宗。创十812:“古实又生宁录,他为世上英雄之首,他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所以俗语说,像宁录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他国的起头是巴别(按即巴比伦)、以力、亚甲、甲尼,都在示每地。他从那地出来往亚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和尼尼微〔和〕迦拉中间的利鲜,这就是那大城。”经文中“俗语说”三字指出,这句“宁录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的话,只是传统而已。但是其他的记载是创世记对尼尼微开始及发展最好的记录。

  尼尼微城名在主前第廿一世纪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纪录中已经出现,在罕摩拉比(Hammurabi──约 17281686 B.C.)王的时候也有这城名字的出现。从圣经记载看来,尼尼微“大城”是包括城本部和近郊各区域在里面的,套用一句现代的术语,那是大尼尼微市。撒珥根二世(Sargon II──722705 B.C.)建都尼尼微城,西拿基立(Sennacherib──705681 B.C.)大兴土木,使该城成为亚述皇帝最主要的住所,成为帝国中建设最宏伟之城市。尼尼微的建设是惊人的:城墙高十五公尺,沿底格里斯河的城墙几近四公里,城围有十八公里;东边和北边的壕沟及全城的军事设备不断发掘出来,西边及南边有底格里斯河的天然保障,由此可见当年的“雄姿”。尼尼微的水道从东北角河流引进,有运河、水库,及导水管设备,使今人叹为观止,尤其它的导水管设备是史无前例的。

  在尼尼微的全盛时代,皇师东征西讨,俘虏不断在街上列队步行,各国使节扛着精美物资进贡,是不可一世的强盛。北国以色列也在这段时候遭攻破,俘虏被带到亚述。也正因为这段惨酷的史实,使那鸿描写尼尼微沦陷的时候,那样地无情,并有幸灾乐祸之感。

  默示  神的话藉着先知的口说出来的为默示。许多英文的译本,译作“担子”,这名词的原始意义确为“担子”,从“担子”而演变到默示,可以看出希伯来人文字发展的心态, 神的话临到先知是一个“担子”,是一个不得不说出来的“担子”。

  伊勒歌斯人那鸿 在本注释绪论已讨论,不再赘述。

  默示 和合本翻译本节中出现过二次默示,但前后是不同的两字。这一默示在哈二3等处也曾出现,更多的是译“异象”。希伯来人对宗教的词汇是丰富的,因为默示的预言,却能看出重点的不同。前面的默示其重点在 神赐予以后,是不得不说的“担子”,而后面的默示则为 神藉着“异象”所赐予的内容。

{\Section:TopicID=107}1

  本节是那鸿书的标题,短短的一节,说明本书是伊勒歌斯人那鸿在异象中领受了 神的默示,有一些对以色列人仇敌的话,已经成为先知的重担,他非说出来不可。

前言 一215

  全书只有两大段。主要的是第二、三章,是“尼尼微沦陷颂”,第1章是这颂赞的前言,说明写作颂赞之目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作者为甚么在尼尼微沦陷的时候,有那么浓厚的情感需要发泄,更用了许多“无情”的字眼,甚至因着它的沦陷而要写“颂赞”。

{\Section:TopicID=109}一 耶和华的报复和忿怒 一26

{\Section:TopicID=110}2

  耶和华 希伯来人所信 神的名,他是全地的主宰,宇宙的创造主。这名字第一次正式使用是在出三13及以下交代得非常清楚,在摩西询问 神名字时, 神答复他,他的名字是耶和华。和合本一连两次译为“自有永有的”(三14上),“那自有的”(三14下);可见这名字的解释与“有(being)或本体”有关。也许这名字的意义是“我就是我(包括神性、作为、及所有一切)”。大部分学者认为这名字的发音虽然当时因为摩西的恭敬而至失传,但十之八九是“雅威”。希伯来人恭敬 神以另一个 神的尊称混合在一起,而成耶和华。犹太人读旧约时,每逢读到这一名词,即以“吾主”替代。这和中国人不称长辈名讳的原则相同,现代中文译本,除了少数几个非译耶和华不可的时候,其余一概翻成“上主”。

  忌邪 这一个字的字根解释作“变为赤红”,尤其指“因怒气而使面部表情成为面红耳赤”;原来解释无法避免“因强烈的热爱而发生的妒忌”或“因义愤而生妒忌”等意义。这一名词尤其在 神和以色列的关系犹如夫妻一点上更能明白。这里是指因为亚述人不断欺压弱小民族,更包括了 神的选民以色列,因怒而激起的情绪,中文译为忌邪是十分恰当的,因为译经者不能用大段批注,翻成了“妒忌”,那就成为不断发生困扰的问题了。这字除了鸿一2以外,只用过一次(书廿四19),最为人知的十诫中的文字忌邪是同根的另一个字。

  施报 在短短的一节经文中,同一个字居然出现三次,和合本也都译为施报。“应”的观念国人容易接受,“复”或“仇”虽有英雄气概,但以乎不能和新约中“宽赦”的神观协调。然而那鸿书是一本重视 神公义的书。亚述的罪是咎由自取,吃他自己的果子而已。

   神 他是独一无二、以色列的真神,当这名词使用时,讲者和作者无疑思忖到 神的权能和威严,这一名字和它的复数是圣经中最常见的名字。

  忿怒 忿怒更恰当的表达也许是“烈”,因为这字的原意是“热”,更生动的画面是“燃烧起怒气”。“烈”还不够表达这意义,至少在字上有些许“火烧”的感觉在里面。

  敌人 这名词是指“对”的人,尤其指冤家对头。

  仇敌 那鸿书是诗体,它的所以广传跟它的文体有密切的关系,原文是诗可以朗朗上口。也因着是诗体,希伯来诗讲究对仗;因之,就有许多同义词出现。仇敌的重点是在字。耶和华何来仇敌?他是以色列的保护者,以色列的仇敌就是耶和华仇敌

  怀怒 另一个忿怒的同义词,原意为“保守”,逐渐演变成“生气”是不可思议的。怀怒是“‘守’着他的气,久久不止”;是“气发个不息”;是“决不饶恕的气”。

{\Section:TopicID=111}3

  不轻易发怒 这里又有第三个字!发怒是从“鼻子”或“鼻孔”演化而来,所以发怒就是“嗤之以鼻”,希伯来人发怒大概也是在“鼻孔”中发出“哼”的声音,或者是“咆哮”。不轻易原来意思为“长久”,过了“很长的时候”才发怒,也就是说“十分忍耐”,七十士译本就是用“忍耐”或“坚忍”。鸿一2提到耶和华忿怒怀怒,那是忍无可忍的时候才出来的

  能力 这能力可以是 神的、人的,甚至野兽的。这个字曾描写过参孙。以人的能力来讲,可以包括人之本领和工作效率,对 神而言,他的创造,管理世界、使之有次序,和审判拯救都是他的能力

  万不以……为无罪 无罪是“宣告无罪”,“不惩罚”,或“无错误”。这是一个特殊的文法结构,加强语气,“绝对不宣布无罪”。

  乘旋风 应译作“他的道路”是旋风(或“暴风”)。

  暴风 能刮起东西的“大风”,特别指的摧毁力和 神审判的能力。

  云彩 云彩在出埃及记中不断出现,那里译“密”,也许是诗体的缘故,译为云彩。这一个字包含着 神显现的成份在里面,有时候 神的显现藉着“密”与子民分隔,有时候是具有保护的作用。这里 神的显现是绝无问题的。

  脚下的尘土 这是想象中的名词,并不是真的脚下的尘土,而是耶和华踩在云彩上,把它当作脚下的尘土

{\Section:TopicID=112}4

  斥责海 斥责不是一个常用的动词,可以用作父备子,更多用为 神斥责万国、撒但,或自然界的一份子,这里是斥责虽可指特殊的,但这里是一般性的,要显示出耶和华能力

  使海干了 这是加强的语气,耶和华使海干了是不会的,但是耶和华斥责都会

  使一切江河 这里用不着讨论是哪几条河了,一切不是指全世界所有的江河吗?

  干涸 使……干涸十分重要,耶和华使一切江河干涸的;因他发动江河干涸。那鸿先知的用词是丰富的,他用了另一个字。

  巴珊 这块地是在加利利海之东,又高,又富庶,是一块产谷物之地。在收成的时候,加利利海西部的骆驼队会来采购,那里也产牛羊。亚伯拉罕时代的巨人利乏音人就是住在那里。也许是因为物产丰富,人也长得高大了。诗廿二12称那里的人为“大力的公牛”,可见他们的身强力壮了。

  迦密 这一名字的解释是“果园”或“葡萄园”,由此可知出产之丰富了,可惜在译经者翻译地名的时候采取译音法,以致失掉了原意。

  衰残 衰残是“软弱”和“萎缩”的意思。巴珊迦密两块那么肥沃出产丰盛的地方都衰残了,岂不是非常不幸吗?

  利巴嫩的花草 我们没有听说过利巴嫩有出名的花草。这一个解释作“嫩芽”,这里指的是利巴嫩香柏树的嫩芽;这就有意义了。那鸿选了三个出产丰富的地方。利巴嫩既然最出名的是香柏树,连树的嫩芽也衰残了,那当然不能盼望将来有长大的香柏树了。

{\Section:TopicID=113}5

  震动 像地一般地震动

  消化 消化现代中文只用在食物之消化上,应为“融”。

  突起 实际上是“被举起”,这是一个用途非常广的动词,本节鉴于上面震动和融,它可解释作大地被带走了,甚至“一扫而光”了。

  世界 世界大地的同义词,在诗体文学中时有出现。

  住在其间的 住在“世界”,也就是“人”。世界和全人类都可以被带走,一扫而光。

{\Section:TopicID=114}6

  发忿恨 “愤慨”,“义愤”。

  立得住 原意为“站”,也可解释为“场”。以现代中文来表达是“站得住”或“站得稳”。

  发烈怒 这是两个字加在一起的组合。一方面是一3中的发怒,再加上“像燃烧一般的怒气”,可见得这是烈怒了。

  当得起 这一动词的解释是“起来”、“兴起”,或“站起”,当得起是这动词后另加一个“反对”的介系词。

  忿怒 见一2{\LinkToBook:TopicID=110,Name=2}施报大有忿怒

  如火倾倒 倾倒是“流”、“灌”,“倒”等动词,如火倾倒是像“一炉烧热的煤炭,忽然倒翻了,煤炭都出来了,热气四面分散出来,被碰到的东西都燃烧起来。”这是一个标准的希伯来语气,在启示录中也保存了“ 神忿怒的碗‘倒’在地上……”等文字的表达。

  盘石 “坚固”的象征。

  崩裂 崩裂是一个用途广泛的动词,可用来“拆毁”房屋、异教祭坛,“毁灭”国家,甚至“撕裂”狮子的牙床骨(诗五十八6)。这里的用法是象征的,无论怎样坚硬的东西,甚至像盘石,都会因他而崩溃。

{\Section:TopicID=115}26

  耶和华岂是一位随便生气的 神,连凡人都不应该发怒。先知岂是幸灾乐祸、毫无爱心的普通人,他为了尼尼微的毁灭居然大唱其歌。那鸿不得不有所交代,而先作前言。

  耶和华的大发怒是有原因的,因为尼尼微人不断欺压弱小民族,而且也压迫 神的选民以色列。这些弱小民族因感于尼尼微的淫威而不敢反叛,不敢发怒。 神是公正的 神,他动了义愤,为了他的正义,要给亚述以应得的报应。耶和华是以色列的保护者,是弱小民族的伸冤人,他要予打击者以打击。那鸿用了许多“发怒”和“生气”的同义词来表达耶和华的愤慨。

  耶和华是大有能力的,他不是一位为所欲为,任意发怒的主宰。他虽然有这样的权柄,又有如此的能力,但是他一味宽容,直到不能再容忍的时候才发泄出来。这决不是一时的好恶,而是公正的审判世人,他决不冤枉好人,也不容恶人逃避。他到世上来审判的时候,彷佛暴风一般,他踩在密云上降临到世界。他一临到世界,大自然都改变了,在他的怒气之下,海也枯干,江河也干涸。平时最丰收的地方,像巴珊等也不再有收成;迦密山上的葡萄园是出名的,也不再有果实了;利巴嫩一向以香柏树出名,那鸿书的读者都知道圣殿中的木材就是利巴嫩的香柏木,但是那里的香柏树嫩芽都被刨除了,几年以后,再也没有利巴嫩的香柏木了。

  上主发怒的时候,大山、小山全都震动,比地震还严重,甚至都融化了。大地和大地上的居民都被一扫而光。上主真正发怒了,没有人能在他的面前站立得住,也没有一个人敢反叛他。他一生气,连最坚固的盘石也会崩裂。这是不是说全世界都要毁灭了!不,只有像亚述人为非作歹,才会受到这样的厄运。

二 对信靠者的保护 一7

  上面一段的描写使读者认为耶和华是一位恐怖的 神;因此,在再度描写上主以前,作者补了一个插曲,可以使读者领悟到 神是公正的,除了公义的一面,另有慈爱的一面。

{\Section:TopicID=117}7

  耶和华 见一2

  本为善 本为是中文文法的需要而加上去的。是一个用途非常广的字,更像中文的“好”字,它能指“美”、“快乐”、“好看”、“好闻”、“良善”、“有价值”、“有福气”、“适合”、“繁荣”等所有这一类的字,可以因上下文的不同,而随时选一个适当的字眼去翻译。这里指上主的本性良,又能赐福气给信靠他的人,待他们,“拯救”他们。

  患难的日子 这里日子虽是单数,却是指“一段时候”,可能指漫长的“一段日子”。这日子那些投靠他的人遭受患难日子。这里患难是指亚述人对以色列人及弱小民族的欺侮。

  为人保障 为人二字是想当然耳,原文只有保障或者“作为保障”。保障是“避难所”。

  认得 认得是“深知”,是“洞悉”,当然包括“深知”人的患难

  那些投靠他的人 “那些想在那里找到避难所的人”。那些想在那里找到避难所的人就能找到保障(避难所)。

{\Section:TopicID=118}7

  本节是大段描写上主愤怒中的一个插曲,免得读者想上主只会发怒。他是全知的,也是全能的,一切信靠他的人,想在他那里找到避难所的人,就能找到避难所。只要人在患难的日子投靠他,他决不拒绝。实际上,人似乎永远不感到需要上主,只有在患难的日子才想到他。上主并不要等人去哀求他,他才来搭救,更不必人苦苦哀求,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良善,他能分辨是非,他不会让投靠他的人吃亏,更不让恶人永远得势。当那鸿把这重要的真理,上主的慈爱关心属于他的人的一面介绍以后,作者又能继续介绍上主的怒气了。

三 继续描述上主的报复和忿怒 一814

  第一段的“报复与忿怒”是原则性的文字,虽然提及“敌人”和“仇敌”,但是没有把“敌人”的名字说出来。这呼之欲出的名字在继续描写上主的报复和忿怒中仍然没有说出来。作者从原则,讲到应用,从一般的讲到特殊的。他的敌人是谁?仍然在悬疑中,虽然在一1之标题中已经破题。

{\Section:TopicID=120}8

   虽然是一个普通的连接词,有时候根本不必去翻译它,可是这里却有从上一段转到下一段,相反的意思在里面。

  涨溢的洪水 实际上,这里只有洪水一词,这一名词的动词解释作涨溢的,但是既然有了洪水就不必动词所组成的形容词了。但是用洪水涨溢倒又可以。涨溢原解释作“流过”甚至“泛滥”。

  淹没尼尼微 淹没原来是“彻底毁灭”,这字大多都用在 神的处罚上,因为是洪水涨溢,可以干脆用淹没了。在许多译本中,只有中文和合本译尼尼微,其他译本都没有那么明显。希伯来文应作“它的地方”。七十士译本,亚兰文译本及他尔根(Targum ──旧约的亚兰文注释)等都是“他的敌人”。既然本书一1已提到是论尼尼微的默示,那么所淹没的也一定是尼尼微无疑。和合本写出尼尼微使读者更易明白就是了。

  驱逐敌人进入黑暗 驱逐是用在军事和狩猎上的动词,所以用得非常生动。敌人是指尼尼微,前后呼应,遥遥相对。到底是驱逐敌人进入黑暗,还是“黑暗紧迫敌人”?似乎两者没有分别,但是原文没有进入的动词或前置词;希伯来文很难看出究竟黑暗是主词还是受词,但是七十士译本很明显把黑暗当作主格。但是所有的新译本自英文标准修订本,开始它的次序都像和合本,我们也承认读起来比较上口,可是在希伯来人来说,似乎黑暗是有主动驱逐能力的。

{\Section:TopicID=121}9

  尼尼微人哪 和合本特色。其他译本都没有直接指出尼尼微人,仅是下一句的“你们”而已。

  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 设何谋中有“你们”,但和合本有尼尼微人哪,所以就省却了。设谋原来是“想”或“计算”,但在希伯来文的特有文法变化中可解释为“计划行动”或“策划”,因此本节译设谋攻击是前置词,有“反对”之意。本句也可译为“你们想耶和华是何样的呢?”

  他必……灭绝净尽 是加重语气结构。灭绝净尽字面上的解释是“一切都完结”。

  灾难不再兴起 灾难在鸿一7已见过,那里译作“患难”。同一字在鸿一2也出现,译为“他的‘敌人’”。灾难是因着尼尼微来攻打的灾难不再是没有第二次,当然不再已经有这意思在里面。这句子的排列十分困难。和合本灾难不再兴起灾难是主词。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是“他不报复两次。”因此有英文标准修订本“他必不向仇敌报复两次。”或者“他毋须对反对他的人报仇两次。”现代本“没有人能再次反对他。”本注释根据和合本,耶和华既把攻击他的略都灭绝净尽,当然灾难不再兴起了。

{\Section:TopicID=122}10

  你们像丛杂的荆棘 原文无你们。第9节中加了将你们,是因为和合本加了尼尼微人。本节再度加你们,为了贯彻和合本的语气;实际上一开始就是“像……荆棘”。这里要三样东西:荆棘喝醉了的人,和枯干的碎。原文中还有一个很弱的推理的“因为”二字。七十士译本及雅各王钦定本都有“因为”。这“因为”二字显然是要解释为甚么你们灭绝净尽荆棘是没有价值的植物,只有害处没有任何贡献。丛杂是指荆棘杂乱无章的交织在一起。

  像喝醉了酒的人 你们是一群没有理智、疯狂的人

  又如枯干的碎全然烧灭 枯干的碎当然容易燃。这里恐怕还指把荆棘割了下来,在太阳下曝晒,自然易于烧灭了。

  原文中这三件事,名词与动词都是以谐音出现,所以读的时候非常美,这是任何一份译作所办不到的。不但如此,原文从第2节一直到第10节,每一句的开始是希伯来字母顺序排列着,开始一句就是一个字母;作者曾化了不少工夫在诗体上尽量做得尽善尽美的地步。他一共享了十二个字母。直到第10节,他结束了字母开一句句子的技巧,在第10节中,又用上了谐音的技巧。那鸿的写诗技巧不能算不工了。

{\Section:TopicID=123}11

  有一人从你那里出来 上面都用你们,这节用单数,但是所指的对象十分清楚,那一人是从尼尼微出来的。有的译本把这一节翻成修辞式的问句。耶路撒冷圣经批注中认为那一人是西拿基立。

  图谋邪恶 那一人用邪恶的计谋攻击耶和华。

  设恶计攻击耶和华 设恶计是想出卑鄙的策略来攻击耶和华。攻击耶和华的子民就是攻击耶和华。卑鄙的策略也可译为“彼列(Beliar相当于新约的撒但,见林后六15)”和合本在旧约从未译彼列。

{\Section:TopicID=124}12

  耶和华如此说 本书的开端一2已经是耶和华的话,不过是以第三人称来介绍。这里指出耶和华如此说,以下改用第一人称,是加强语气,有力得多了。

  尼尼微虽然势力充足 尼尼微仍是和合本译者加上去的。势力充足是完全、繁荣、强盛、稳固的意思。

  人数繁多 “又是如此众多”,当然是指口众

  也被剪除 剪除虽然读起来不顺口,却是一个非常忠实的翻译。原文是羊毛。这对以色列人是十分熟悉的动词。尽管尼尼微人又强又,耶和华要像羊毛似地把他们剪光。

  归于无有 不再存在,或毁灭。但是这一动词和“逾越”一样。前面的动词既然是剪羊毛,后面很快会使人想到 神“逾越”。如果这样解释的话是“ 神一跨过他们,他们就像羊一样,羊毛都会剪光”。不过恐怕仍是和合本的译法较妥。他们毁灭而归于无有了。

  犹大阿 原文无犹大阿。原文是诗体,尼尼微犹大等毋须写得那么明显,尤其在宣讲或朗诵的时候更不必把这些名词都说出来。

  我虽然使你痛苦 这里非常明显指出,外国强邻的欺压是耶和华使你痛苦

  却不再使你痛苦 非常肯定的保证,不再使你痛苦,要把一切痛苦全部解脱。

{\Section:TopicID=125}13

  现在 在原文中有“于是”或“但是”,不过这是一个极弱的联接词,可以省略。现在是跟着却不再使你痛苦来的。第12节中仅说出原则,现在下面要说出具体的办法。

  我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 和合本在颈项有译者附加的记号。其实一定是套在颈项上,如果要翻,就一定要加颈项。这里指一切尼尼微人加在犹大的痛苦及迫害。现在耶和华来显神迹折断尼尼微人加在犹大人颈项上的轭

  扭开他的绳索 绳索是指捆绑的东西,如果动词用扭开,似乎用“铁链”较佳;否则动词可用“拉断”。这句话的意义和前句相同,只是重复而已。

{\Section:TopicID=126}14

  耶和华已经出令 出令是命令,对某人特殊的命令。

  指着尼尼微说 这句话是和合本的特色,原文应为指着,许多古老的译本,包括七十士译本都照跟原文。这里的困难是第13节中的是犹大,而本节不是指犹大。假如不特别指出,读者会混淆不清;所以提明尼尼微有极大的好处。不用尼尼微三字的译法只能以内容来看你到底指谁了。

  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后 名下的人不知是否包括后代,部属和臣下?或者还要扩大范围包括人民?这要看名下的人是甚么了。这里的既然是尼尼微,那么凡是尼尼微人不留后了。不留后原义是“不播种”,不播种当然就不结果,也就是“没有后代”。

  我必从你神的庙中 “神的”。“家神的家”当然是。从下文中更能看出这些是谁?

  除灭雕刻的偶像和铸造的偶像 除灭原来作“砍除”解,早期许多偶像都是柱子,所以是要“砍”的,后来应用到所有的偶像,对雕刻的铸造的偶像以翻译除灭或“除掉”为佳。雕刻的偶像原文只有一个名词,从动词雕刻而来,无论从木头或石头的原料雕刻出来的偶像都属这一类别。铸造的偶像,中文虽有五字,原文也只有一个名词,它是从“浇”的动词演变而来,的金属品与“浇”有密切的关系,把金属镕化以后,才能“浇”成铸造的偶像

  我必因你鄙陋 我必应与下文使你归于坟墓连在一起。因你鄙陋是和合本中一些可爱的翻译处,与“巴不得”一样是地方语。据我们了解“出鄙陋”是“出毛病”。鄙陋应为动词,解释作“是卑鄙”,“是下流”等。

  使你归于坟墓 把放在坟墓里,也就是“死啦!”

{\Section:TopicID=127}814

  耶和华既然本性是善的,他是永不改变的 神,他既然是“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他一定要有所作为,他不能对欺压以色列的尼尼微人视若无睹。因此,他要淹没尼尼微人,也要把他们驱入黑暗。尼尼微人攻击以色列人,显然没有把他们的 神放在眼里。这里耶和华启示那鸿,以 神为第三人称,对尼尼微讲话。尼尼微人无论有多大能力是不能跟耶和华相比的。耶和华要歼灭他们,他们不会再给人麻烦。那鸿告诉尼尼微人,他们在耶和华面前不值一文,就算他们中间有领袖出来,要给以色列人极度的危害威胁,他也不可能为所欲为,因为他所攻击的是耶和华。

  这里后半段我们看到了耶和华以第一人称讲话。他先对尼尼微讲,告诉他们,尽管他们国势强盛,人口众多,将来都要消灭。他对他的子民说,虽然以前受过苦,现在,要不再受苦,捆锁要解脱了。他对尼尼微说,他们要断种绝代,仗为依靠的神明也要被清除,人民都要进入坟墓。

四 锡安山的欣喜 一15

{\Section:TopicID=129}15

  看哪 唤读者注意的一个惊叹词。希伯来文圣经本节为二1

  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 登山应译作“在众山上”。登山的重点是在那的动作,而“在上”是着重在那,说话时候的地方。在上讲话容易听到,有登高一呼的气概。是多数,不一定在这山头和在那山头都去讲话,在诗体中不肯定在某一山上常有多数之出现。报好信传平安之人应为“报好信的人传平安。”那是报好消息的,他宣告平安平安不只是请安的话,它包括了肉体、精神、心灵等一切的平安,也包括了耶和华的喜悦。

   和合本有“…”在字旁,表示是译经者加上去的字,在新式标点中,传平安下加“:”意义十分明显。

  犹大阿 因为下面的动词是命令式,犹大成为称呼。

  可以守你的节期……罢 可以……罢是一个轻微的命令式句子,不过也能译作“守你的节期”,反而更为直截了当。当然是一个非常适当的中文字,但缺乏“庆祝”和“朝圣”的意味在里面;希伯来的守节期有极浓的庆祝和朝圣的成份。

  还你所许的愿罢 中文圣经的可以也包括这一子句在里面;同样地还你所许的愿是命令式。还你所许的愿是“完成你的誓愿”。

  因为 说出可以守节和还愿的原因。

  那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 恶人这名词第二度出现,在一11中译为邪恶。这里是恶人,也可译为“彼列”,见一12不再从你中间经过是“不再继续从你中间经过”。这是标准的希伯来语态,我们会说:“他不再来找你们麻烦了。”

  他已灭绝净尽了 像树被锯断那样的灭绝要完全被灭绝

{\Section:TopicID=130}15

  这里的预言是论到尼尼微的毁灭,虽然事情还没有发生,在作者的心目中好像已经发生了一样。那时候报好消息的人要到高处去宣布和平,也许是兴奋得从一个山头转到另一山头,告诉大家“平安”,以色列人重获 神的欢心。作者对这突如其来的佳音,劝勉的是宗教的责任,他们应该守节,庆祝 神对他们的宏恩。他们在患难的时候,一定许过很多的愿,现在是他们还愿的时候了。因为敌人已经完全歼灭了。── 周联华《中文圣经注释》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