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撒迦利亚书第四章

 

(五)第五异象:灯台与两树(四114

“那与我说话的天使又来叫醒我,好像人睡觉被唤醒一样。”(四1

第五异象在开端又有不同的述,因为那与先知说话的天使,又再直接对待他,向他说话,为他解释。这不是第四异象的情形。在那异象中,天使在天上的圣会,并没有对先知作甚么或说甚么,只让先知在旁观察。现在天使显然恢复他原有的功能,来照顾先知,给予神的启示。

天使来叫醒他,是他在沉睡中么?看本节下半句,“好像人睡觉被唤醒一样”,既是“好像”,就不是实际在睡觉。先知可能因前个异象的情景,陷入沉思之中,突警觉过来,发觉天使又要向他说话。或者他受异象的刺激,使他神不守舍,在精神恍惚之中,有天使在旁都不立即发觉。先知一定在特殊之心理状态之下,心灵尤其是受特殊力量的冲击,似乎对他当时的处境不大敏感与警觉。他好似尚未准备,来接受另一个新异象。

“叫醒”原意是“激动”(珥三9),是激发人要有行动,这也是在但以理书(十一225)的用词。

第四异象,以色列是祭司,恢复他们的事奉的职任。第五异象,以色列要成为外邦人的光,履行宣教的重任。

“他问我说,你看见了甚么?我说,我看见了一个纯金的灯台,顶上有灯盏。灯台上有七盏灯,每盏有七个管子。”(2节)。

这是与第一至第三异象相彷,先知看的时候,就见不同的人物与事物。他曾看见了一人骑着马(一8),看见有四角(一18),看见一人拿着准绳(二1)。现在他看见一个灯台。天使也先以发问的口吻:你看见了甚么?在第六异象也是这样(五2)。天使先引起他的注意,再向他解释。

灯台是纯金的,在出埃及记第廿五章述建造会幕时曾详细提说,用精金作灯台。精金就是纯金,但在用字上似乎特别强调礼仪的洁净,不仅是金属的成分而已。1如果从金属的成分来分析,表明这金子是足金,不渗杂有其他金属,于是从物质表征属灵的涵义,也是以色列人十分注意的事,特别在述上强调。精金必须经过锤打,必更加坚固、更有价值。在所罗门建殿时,灯台也必须是精金的(王上七49)。其他对象以金包裹,用词“金”也表明是锤打过的sagur,在第六章屡次提及(中译词并未直译)。但此处撒迦利亚的述,既未引用出埃及记“精金”zahab tahor也没有用列王记的“金”(锤打过的金子zahab sagur),可能认为这是人们所共知的,中译词特加以“纯”与强调原意“一切全是”金的,仍可符合原有的观念,这是精金,纯粹的成分,是十分珍贵的。

在灯台顶上有灯盏。这灯盏是可盛有燃料──油(参阅传十二6盛油的金罐)。这灯盏有灯芯浸在油中,并不全部默燃,共有七个,所以有七盏灯。每盏有七个管子。这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整个灯台共有七个管子,2但也有的认为七盏灯每盏有七个管子,应该共有四十九个管子。3照经文的记载,后者的解释较为准确,更何况有其他经文可以左证。(譬如撒下廿一20手脚都是六指,共有廿四个指头,以倍数计算;代上二十6记载相同)。因此,四十九个管子,在供应上可谓方便而迅速。

关于“管子”这一用词,只有在列王记上第七章廿四节,描写在铜海之下,有野瓜的样式,每肘十瓜,共有两行,这些是“管子”,原意为“狭道”。可能灯芯置于这狭道的管子上面,可供点燃发光。41969年考古发现,在Tel Dan那里发掘出土的灯盏,与撒迦利亚所描述的十分相似,被鉴定为早期的铁器时代,又与从Taanach出土的灯台相似,该出土的古物鉴定的年代为主前1300年左右。5

撒迦利亚异象中的灯台,与出埃及记(25章)所描述的,似乎并不相同。在出埃及记,灯台有座、干、杯、球与花。座与干并不在撒迦利亚书第三章里提及。枝子可能是“管子”,但只有六个枝子,两边各三个,中间的干加起来,共七个,可置七个灯盏。但在撒迦利亚就有七个管子,好似七个枝子一样。出埃及记的述中,六个枝子上各有三个杯,形状像杏花,有球有花。这些也在撒迦利亚书中未曾提及的。可见这与出埃及记述的会幕中灯台不同。

灯台的形状虽然不同,但意义却是相同的。灯台是在会幕的圣所里面,成为见证的表征。以色列在列邦之中要成为见证,以色列就是灯台。6以色列民在万邦之中,如同利未族在以色列全家。7以赛亚书特别强调这项见证:“兴起发光,因为你的光已经来到……万国要来就你的光,君王要来就你发现的光辉。”(六十13

在犹太拉比的解释,七盏灯的中间一座,象征着神的首位,联络两边的灯盏,结合成完整的光体。8

但是在新约中,主耶稣有更清楚的阐明。祂是世上的光,信徒是世上的光(太五1416;路十二35)。在主里面有光明(弗五8),信徒在世上好像明光照耀(腓二15),灯台是弥赛亚,是救主基督,是世上的光。

“旁边有两棵橄榄树,一棵在灯盏的右边,一棵在灯盏的左边。”(3节)

以前在会幕圣所中的灯台,油料须由以色列民自由乐意的奉献,由祭司负责经理这灯。所以亚伦家必须负责来照料(出廿七2021,三十78)。但是在这里,撒迦利亚看见供应油料,不必倚赖众百姓的奉献,有两棵橄榄树直接供应。

一般都译为“旁边”,也可译为上面。灯台的灯盏在顶上,如果橄榄树在供油,能居高临下,流在灯盏上更为方便。但是既有管子,接通在旁边的树,可能并无困难。

通常,燃料的油是经过一番炼净的过程。要有清橄榄油,灯火才可明亮。但是现在连炼油的过程也可省去,直接供应,是立即的、经常的、同时的、不停的、无尽的、恒久的、丰盛的。这样几乎不需要人力,可见需要的殷切,供应的迅速,都有丰富的涵义。

关于这两棵树有甚么表征的人物,在第十一节起,先知与天使的问答中,尚有解释。

橄榄树除供油以外,还有甚么作用呢?橄榄树向以树叶繁茂著称,两棵在灯台两边,几乎可将灯台遮掩起来,但是灯光必定仍可透出。如果在灯台上侧,并不遮掩灯光。

“我问与我说话的天使说:主阿,这是甚么意思?与我说话的天使回答说,你不知道这是甚么意思么?我说主阿,我不知道。”(45节)

先知向天使问话,是本书先知的经验,在第一章九、十九节,都这样的发问。“主阿”只是尊称,与称呼神的不同(对神称Adonai, 对天使尊称为Adoni),先知需要天使为他解释。

但是天使在答复以前,先再向他发问:你不知道这是甚么意思么?这样的发问是多余的么?在第一异象中,他说:我要指示你这是甚么意思,在第二异象,他就直接答复。在这里天使再发问,是否诧异先知的无知。他认为那么简单的事不需要解释。灯台的涵义早在建造会幕时说明了,有传统观念的以色列人应该明白,还需要解释吗?

先知说:主阿,我不知道。他坦然承认自己的无知。也许他对灯台的涵义已经明白,但想知道这异象是否给予新的启示,必有新的意义需要体认。灯台既与以前的不同,会有新的涵义,灯台旁有橄榄树,也是前所没有的,这又有甚么涵义呢?

或者,先知看见一连串的异象,其启示的内容不同,而启示的涵义是否相同?这也是先知必须明白的。

“他对我说:这是耶和华指示所罗巴伯的。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6节)

天使对他说的话,不是神对先知的指示,却是祂对所罗巴伯的。但是这必定为神的心意,要藉着先知来指示所罗巴伯,赐他安慰与鼓励。所罗巴伯是行政的首长,现在圣殿重建是当务之急,必须立即与大祭司约书亚携手合作、共襄盛事,刻不容缓。

重建圣殿的事,可说是千头万绪,不如从何做起,这是需要圣灵的能力,人力是无济于事的。重建的工作已经开始,必定要完成这一个大工程。

“不是倚靠势力。”势力原意为军事的力量,军事有武器,但主要在军事人数的众多。在所罗门建殿的时候,实在大为动员,三万人每月轮值服苦,七万人扛,八万人凿石,督工就有三千三百人(王上五1316)。“势力”指体力(撒上二4;诗八十四7),也指才力(“才干”或“贤德”,如创四十七6及得三11;箴十二4),更指财力(创卅四29;申卅三11)。在基本的涵义上是“军力”(出十四49;撒上十七20)。

“不是倚靠才能”,“不是”再重复,表明十分着重的语气,再予否定,强调反面的因素,使正面的更有意义。这里的“才能”仍指人力,是体力(尼四10;士十六5;四十四12)。这也指财力或经济能力(加申八18)。可见势力与才能二者原意不同,在此处只是成为同义字,重复加强语气。

“倚靠我的灵”,神以祂的灵创造世界(创一2),成为巨风,只是从神鼻中的气发出,红海的水便聚起成堆大水直立如垒,海中的深水凝结,再将水吹得散开涌流,海就将埃及的追兵淹没(出十五810;撒下廿二6;前者为摩西之歌,后者为大卫颂美之歌)。在以西结书(37章)的异象,神的灵如大风,使枯骨复生。神的灵也有能力使重建圣殿的事完成。

以灯台为例,灯台本身无论外表美观,坚固贵重,功能完美,加果没有油,仍旧徒有外表,不能发光。圣灵是油,有膏抹的功用,先知祭司与君王就任,要经过受膏的礼仪,表明他们有圣灵的同在与能力。圣灵如油一般,有医治的能力,抹油在伤处,可得医治(参阅路十34)。圣灵好似油一般,不仅可以点燃发光,也能温暖并加以力量,且可装饰(诗一○四15)与润泽(诗一三三2)。圣灵为一切的根源与能力,灯台是最好的表征,说明圣灵的功能。

“大山哪,你算甚么呢?在所罗巴伯面前,你必成为平地。”(7节上)

自本章第六节下至第十节上,有些解经家置于第十四节后。9理由为这几节经文是后加的。10其实这并无确实的明证。

圣殿重建的事是政治领袖所罗巴伯与宗教领袖大祭司约书亚共同合力发动及从事的。但是祭司群在建造的过程中效力不多,他们是在建成之后,建立敬拜的制度与礼仪。所以重建圣殿,重心在所罗巴伯,而不是在约书亚。在第四异象,祭司职任必须恢复,但是在恢复以前,祭司职任的地方与场合先得建立,还得仰仗政治的力量。政治如果只是人力,成功的因素不大,惟有倚靠神的灵才能成事。所以第五异象,集中在所罗巴伯。

大山表征的常是国度或权势,但是这里未必是指波斯帝国。11可能也不是指参巴拉,12虽然参巴拉曾施以压力阻碍,也不是指任何敌挡的力量。13这里指一切的困难与阻力,未必特殊指明。但是任何艰难,却可由圣灵迎刃而解。

“你算甚么……你必成为平地。”在这里“你”是指谁呢?指一切阻碍的人,那么“大山”与“平地”似乎都人格化了。或者说以大山与平地来喻人力,人力只可看为困难危险,圣灵的能力却化险为夷,大事化小事。有人以为“你”指约书亚,他本身无能为力,与所罗巴伯相比,只是平地与高山而已。他还得仰仗政治的权力,因为神的灵特别与大卫家同在,所以所罗巴伯还不只是政治的力量,更是弥赛亚的代表,弥赛亚是出自大卫的后裔。从另一方面看,约书亚原与所罗巴伯同心建殿,所以可能指那撒玛利亚的首领,他若与所罗巴伯相比,无疑是平地与高山,他又怎可成为高山,恣意阻拦呢?14无论怎样解释,此处只是作尖锐的对比,未必有特殊指明的人物或事件;只是说明所罗巴伯有圣灵的能力,无人可以与他抗衡。

“他必搬出一块石头,安在殿顶上。人且大声欢呼说:愿恩惠、恩惠,归与这殿。”(7节下)

所罗巴伯既负责重建的事,搬出一块石头,可能是第一块,象征性的表明实际建殿的动作,是一种仪式,开始动土或动工的举动。15参考哈该书第二章十五至十九节,这该是大利乌王第二年,即主前520924日,追想到主耶和华殿根基的日子。“从今日起,我必赐福给你们。”所以百姓均可欢呼。但是此处石头放在殿顶上,似乎到完工的阶段,该是奉献的典礼了。可能仍是指圣殿根基奠定的时候,照以斯拉记(三10起)记载他歌颂赞美呼喊。

“恩惠、恩惠”可有不同的译词与解释。这一用词也有荣华秀美的意思,也可指蒙神悦纳,使人欢乐的涵义。这不但可指圣殿,也可指建造圣殿的主持人所罗巴伯,在诗篇四十五篇,所谓“君王诗”Royal Psalm中,赞扬君王说:“你比世人更美,在你嘴里满有恩惠,所以神赐福给你,直到永远。”(2节)君王诗也可称为弥赛亚诗篇,因为君王预表弥赛亚。所罗巴伯是弥赛亚的代表。

但是这里(亚四7),仍是赞扬圣殿的荣美,看见圣殿,有神赐福的明证。

“耶和华的话又临到我说:所罗巴伯的手,立了殿的根基,他的手也必完成这工,你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了。”(89节)

这是从第六节起第二篇信息,在形式上与第六章九节相彷(又七4,八118)。这是耶和华直接的启示,并没有藉天使向先知解释。正如在第四异象(3章)中指向大祭司约书亚,现在就专指所罗巴伯。

这是对建造者一项极大的鼓励,教导他们绝对不可灰心,因为是神的恩惠在所罗巴伯的身上,也赐给他能力。“所罗巴伯的手……他的手”。在原文中“手”放在前端,表明着重的语气,“手”是能力,也是工作,他怎样开始,必怎样完成。这有历史的见证。

圣殿重建,是否必须再立根基呢?在587年圣殿被毁,但根基是否也全毁灭了呢?重建圣殿,有两次记载提到重立根基。哈该书第二章十八节及以斯拉记第三章六节的用词yasad都可译为建造,即重新建造的涵义。在历代志下第廿四章廿七节有同一用词,通常译词为“重修”或“重建”。重建圣殿其实在538年归回时已经开始,只是受了“犹大和便雅悯的敌人”阻挡,由波斯王勒令停工,至大利乌王第二年520 B.C.再恢复,都记载在以斯拉记第四章。

这里提到所罗巴伯的手立根基,可能不在这奠基的事,而是重建的事。从真正重修是那年的六月(该一24),至大利乌王第六年516 B.C.的十二月完成(拉六15),全部为时四年半。所罗门建造圣殿,用了七年半(王上六3738)。重修大都是将被火焚烧的修复,所需的主要是木料,不是石头(该一8)。所谓根基石头,是否只表明动工的事?16

先知再见证他有来自耶和华的权威:“你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了。”这在第二章九节、十一节以及第六章十五节,也有同样的声明。

“谁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呢?这七眼乃是耶和华的眼睛,察全地,见所罗巴伯手拿线铊就欢喜。”(10节)

当时有些人对重建圣殿的事持怀疑的态度。他们虽然有这愿望,但信心不足,认为这事很难成功(参阅该二3)。他们以为即使成功,比较以前所罗门的圣殿,也真是抚今追昔,“看如无有”(二3下)。当然他们看见所罗巴伯正能手拿线铊实际督工,仍有欢喜的心来接受这个惊人的事实。

关于线铊,在希伯来文作“铅石”,“铅”虽也在民数记(卅一22)提及,但成为线铊,重量不足。“线铊”一词其实是根据希腊文、拉丁文及亚兰文的译词。有一英文版本New English Bible称这为“分石”the stone called Separation,是根据利亚译本。17这块石头是为表明分别为圣归于神。所以耶路撒冷本Jerusalem Bible译为“拣选之石”The Chosen Stone。这必是为建筑之工程记录,而非线铊。这记录可能是石版的样式,据说在巴比伦时期甚为盛行。18

“七眼”在第三章已经提及,这里再提,是否与七盏灯有所关联?灯既表征神在殿中居住,祂的同在给予复兴的确据。祂的看顾是随时随地的,耶和华的眼睛察全地。如果以“眼睛”译为“泉源”,有七个泉源,又完整也美善的“七”数字,能涌流全地,福泽必在遍处。这是生命的活水,神的子民带到世界各地,也是极美的释义。19

耶和华的眼目察全地,正如箴言(十五3)说:“耶和华的眼目无处不在,恶人善人,祂都鉴察。”(参阅诗六十六7)。

耶和华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神的没有(参诗一一三5起)。神注目观看人的道路,看明人的脚步(伯卅四21)。

耶和华的眼目是刑罚恶人的,“我必定住眼目,降祸不降福。”(摩九4)。“我眼必不顾惜你,也不可怜你。”(结五11;参阅七49,八18,九10)。但是耶和华的眼目也是眷顾施恩的(结二十17)。

神说:“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戒你。”(诗卅二8)耶和华的眼目,看顾敬畏祂的人,和仰望祂慈爱的人(诗卅三18)。撒迦利亚书第十二章四节有耶和华的话:“我必看顾(原意为‘我必睁眼看’)犹大家,使列国的一切马匹瞎眼。”

最切合解释此处(亚四10下)的,是历代志下第十六章九节:“耶和华的眼目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向祂心存诚实的人。”“神的眼目看顾犹大的长老,以致总督等,没有叫他们停工,直到这事奏告大利乌,得着他的回谕。”(拉五5)他们终于可以自由地重建圣殿。

这个异象中的灯光,象征着耶和华的眼目,也表明祂的同在。祂的脸光启示着眷顾与施福。民数记第六章廿五节亚伦的祝福:“愿耶和华使祂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诗人的祈求:“耶和华阿,求你仰起脸来,光照我们”(诗四6,卅一16,四十四3,八十7,九十8等)。所以耶和华的脸以及眼目,都是光,照明与施恩,将救恩广被祂的子民。

七(眼)乃是耶和华的眼睛,照早期的学者如腓罗Philo及约西弗Josephus的说法,为七大行星,是近年德国经学家所采取的。20可能“七”只是完全的数字,与“二”作对比,两棵橄榄树,两根橄榄枝,在两个流出金色油的金边,两个受膏者,他们站在普天下主的旁边。主有七眼,完全智慧,最完美的,祂是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主,祂是救赎主!

“我又问天使说:这灯台左右的两棵橄榄树,是甚么意思?我二次问他说:这两根橄榄枝,在两个流出金色油的金嘴旁边,是甚么意思?”(1112节)

先知既明白灯光的象征,为甚么还再发问呢?两棵橄榄树一定代表甚么人物,但是他无法确定。

两棵橄榄树已经提说,但是两根橄榄枝与两个油管的金嘴没有提起,现在先知的问题之中,这一定是橄榄油从树枝流出,通到灯台的管子,并将油料可以贮藏起来。以作经常的供应。这样说来,灯台不能象征主耶和华,因为灯台不是自足的,需要油的供应。这是象征以色列的国度。这两棵树、两根枝,才是两个主要的人物。为神传递油料的供应,或说能源的供应,能源是在神,他们是油的供应者,是受膏者(14节)

“金色油的金嘴”,好似这问题中,十分强调“金”。照一般的译词,可能给予读者的印象,橄榄油倒出来是金色的,因为橄榄油越纯正,色泽如黄金一般。事实上,作者好似有意将第二节的“纯金”,与此处的金色油与金嘴,作反复的述,强调尊贵的成分。

橄榄枝的“枝条”,与“穗子”同义(shibbaleth此字在创四十一522;赛十七5;得二2及伯廿四24)。可能这是可榨油质的。这样,先知在异象里,实在看得很清楚。

“他对我说:你不知道这是甚么意思么?我说主阿,我不知道。他说,这是两个受膏者,站在普天下主的旁边。”(1314节)

天使一定十分诧异先知的无知,在这个异象里,他第二次这样发问,先知又同样回答。这样的记述是否多余呢?可能作者有意赘述,为着重以下重要的答案,成为异象解释的主题。

首先,这两棵橄榄树的确是指人物,以橄榄树喻人物,在圣经中屡见不鲜,尤其以个人作为犹大,以色列的代表。“他的枝条必延长,他的荣华如橄榄树。”(何十四6)“从前耶和华给你起名叫青橄榄树,又华美又结好果子。”(耶十一16)“至于我,就像神殿中的青橄榄树,我永永远远倚靠神的慈爱。”(诗五十二8)“你儿女围绕你的桌子,好像橄榄栽子。”(诗一二八3)“又像橄榄的花,一开而谢。”(伯十五33)以“经文或指以色列的社会,或指他们个人,除了约伯记那节之外,都是正面表征华美、茂盛与尊贵。

“受膏者”原意为满有膏油的人。此处为“膏油之子”Sons of Oil,指君王或祭司(少数先知也受膏,如以利沙)受膏承受重要的职分。他们由神承受丰盛的恩惠,以油来表征丰盛,正如神的福分以五榖、新酒与油来说明(何二8;珥二1924)。

关于受膏,大祭司就职必有这项礼节,但是所罗巴伯虽有君尊的家系,但被掳之后归回,再无君王的制度,他也不再如以前列王一般受膏就位了。他是省长,波斯宫廷不会给他膏立。通常解释这两个受膏者是约书亚与所罗巴伯,似乎“受膏”就不一定是必有的礼仪,只在涵义。

受膏者是弥赛亚,但弥赛亚视为人物,不是两个,只是一位。可见他们只是弥赛亚的代表,不是弥赛亚本身。

他们两位是站在主旁边,好似橄榄树在灯台两旁。这样解释,似乎将灯台作为主耶和华。但是灯台自身并不发光,诚如上述,不是耶和华。以色列整体是灯台,灯台需要橄榄树供油而发光,而橄榄树的成长也需要光,不是灯光,而是日光。由日光而生长,成长之后可供油,而产生光。这些都需要主诸般的恩惠。

两位受膏者是伺奉耶和华的,耶和华是普天下的主,祂是一切恩惠的来源。

 

1 C. Meyers The Tabernacle Menarah, 1976, 55n, 133.

2 C. Von Orelli, The Twelve Minor Prophets, tr. J.S. Banks, 1893; D. Kimchi, Commentary upon the Prophecies of Zechariah, tr. A. MCaul, 1837.

3 C.F. Keil, The Twelve Minor Prophets, tr. J. Martin, vol. II, 1889, D. Baron, The Visions and Prophecies of Zechariah, 1919, Charles L. Feinberg, God Remembers Study of Zechariah, 1965, 56, 57.

4 R. North, "Zechariah Seven Spout Lampstand," Biblia 51, 1970, 183206.根据 K. Mohlenbrink, "Der Leuchter im funften Nachtgesicht des Propheten Sacharja," Zeitschrift des deutschen PalastinaVereins, 52, 1929, 285.

5 D.L. Peterson, Haggai and Zechariah, 18, 1984, 221.

6 A.C. Gaebelein, Studies in Zechariah, n. d.(无出版日期)45.

7 C.H.H. Wright, Zechariah and His Prophecies, 1879, 91.

8 D. Kimchi, Commentary upon the Prophecies of Zechariah, tr. A. MCaul1837, 41.

9 D.L. Peterson, Haggai and Zechariah 18, 1984, 237ff. 这是根据New English Bible经文的编排。

10 W. Beuken, Haggai and Sacharja 18, Studien zur Uberlieferungsgeschichte der fruhnachexilischen Prophetie, 1967, 260ff. A. Petitjean, Les oracles du PrtoZacharie Un Programme de restauration pour La Communaute juive apre&s Lexile, 1969, 229230.

11 E.W. Hengstenberg, Christology of the Old Testament, vol. IV, 1875, 138, C.F. Keil, The Twelve Minor Prophets, tr. J. Martin, vo. II, 1889.

12 D. Kimchi, Commentary upon the Prophecies of Zechariah, tr. A. M'Caul, 1837.

13 A.C. Gaebelein, Studies in Zechariah, n. d.(无出版日期)

14 D.L. Peterson, Haggai and Zechariah 18, 1984, 239240.

15 A. Kapelrud, "Temple Building, A Task for God and Man," Orientalia, 32, 1962, 5662; R. Ellis, Foundation Deposits in Ancient Mesopotomia, 1968, 20ff. B. Halpern, "The Ritual Background of Zechariah's Temple Song," Catholic Biblical Quarterly, 40, 1978, 167180; A. Petitjean, "La mission de Zarubabelet La reconstruction du temple, Zech 3810," Ephemerides Theologicae Lovanienses, 1966, 4071; D.L. Peterson, "Zerubbabel and Jerusalem Temple Reconstruction," Catholic Biblical Quarterly, 36, 1974, 366372.

16 参阅J. Baldwin, Haggai and Zechariah, Malachi, 1972, 52.

17 G.R. Driver, "Babylonian and Hebrew Notes" in Die Welt des Orients, II, 1954, 22.

18 参阅Ellis, Foundation Deposits, 1968, 104.

19 J. Baldwin, Haggai, Zechariah, Malachi, 1972, 123.

20 F. Horst, Zwolf Kleinen Propheten Nahum bis Maleachi, 1964, C. Jeremias, Die Nachtgesichte des Sacharja, Untersuchungen zu ihrer Stellung im Zusammenhang der Visionsberichte im Alten Testament und zu lhrem Bildmaterial, 1977, 180185.

──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撒迦利亚书》

基督教阿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