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返回本书目录

 

22、折断重轭

 

  使徒行传十17,十一18

利未记第十一章记载了一些有关食物的严厉禁例,还有历代累加的人为的规定。无疑的,这是放在希伯来人的颈项上很重的轭。彼得在教会的第一次会议中,就说它是“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徒十五10)。它原来的用意,显然是要将他们与其它民族分别开来,使他们能成为属神的子民、君尊的祭司、圣洁的国度,而分别为圣归神使用。如此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中间,建立一道隔墙,使交托给亚伯拉罕和他子孙保存的神圣真理,不至受到冲淡或损害。那些禁例虽然很严,但他们却毫不犹豫地加以遵守。在安提阿哥(Antiochus)大迫害犹太人的时候,他们情愿受死,也不愿以食物玷污自己而亵渎圣约。他们认为不吃猪肉与行割礼和守安息日一样重要,是犹太人应该冒死坚持的。

因着这些食物的规例,他们就把外邦人视作陌生人,化外之民,是“远方”的人,非以色列族的异邦人,与应许之约无分的外人。外邦人没有神,也没有指望。如果他们想要进入大君王的殿,必须先行割礼并守利未人的法度。后来有人从耶路撒冷教会来到完全由外邦人组成的初期教会,对他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徒十五1)。他们就是抱着这样的见解。

显然地,利未记所载的禁例,当时如何明文制定,现在也必须照样明文废除。所以彼得所看见的异象、哥尼流所差派的使者、和圣灵明显的确证,都集中在这一件值得注意的事上。彼得和哥尼流被带到一起,于是主献上自己肉身所成就的那又新又活的道路就开放了。我们外邦人靠着基督的血得以与神亲近,因他藉十字架使我们与神和好成为一体了。

揭露这一奥秘一共花了三天的工夫。

一、该撒利亚:午后三时。哥尼流出身于罗马一个最高贵的家族。据说在罗马没有一个家族的名望会重于哥尼流的家族。他是一个热心追求神的人,他厌倦当时的多神教、拜偶像、和迷信,但乐于接受那敬拜独—、真神,并努力追求纯洁、公义和怜悯的信仰。在广泛的无神主义和各种学派的不断争论,以及道德极其败坏的环境中,希伯来人圣经中的严格理想,有如被日光照耀的山顶,在黑夜将逝的暗影中巍然耸立;异教世界里的许多人,都被它所吸引。“看哪,黑暗遮盖大地,幽暗遮盖万民;耶和华却要显现照耀你,他的荣耀要现在你身上;万国要来就你的光,君王要来就你发现的光辉”(赛六十23)。

当哥尼流来到离约帕北面约三十哩,希律所建设的华美城市要居住的时候,他就更进一步接触旧约的宗教和文学。他加以研究之后,所受的感动就日益深刻,使他更渴望认识这位希伯来的先见、先知、祭司、君王等所不断见证的神。他是个虔诚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周济百姓,常常祷告。他的家人和手下认他是个“义人”,也“为犹太通国所称赞”(十22)。他大概是进了犹太教的,并且每天按所规定的时间祷告。但他并不以这一切为满足,当时他心灵里显然正经历极深的操练。他正在寻找上好的珠子,但尚未找到,若能得到那极贵的一颗,他是愿意舍去一切的。

他知道自己受犹太人排斥——他是否应当顺从他们的仪式,并被接纳加入他们的会堂?他曾听到拿撒勒人耶稣的事,他所过的圣洁生活,他所行的神迹,他所施的教训——投身作他的门徒是否明智?他很可能是为了这些和其它类似的问题,特别拨出一个安静的日子来禁食祷告,寻求神的旨意。他以前也曾多次作过这样的祷告,所以天使才说:“你的“祷告”,和你的周济,达到神面前已蒙纪念了”(十4)。但这次的祷告是更专—、更急切的:“哥尼流,你的祷告已蒙垂听”(十31)。他的祷告已经热烈到使他的心几乎熔化了。诗人说:“我专心祈祷”(诗一○九4)。“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请将你的名告诉我。那人……于是在那里给雅各祝福”(创三十二2629)。忽然有一个天使站在他旁边。他的使者把这件事向彼得重述的时候,称他为“圣天使”(徒十22)。哥尼流自己讲到他时,说是“一个人穿着光明的衣裳”。“凡等候耶和华,心里寻求他的,耶和华必施恩给他”(哀三25)。“敬畏他的,他必成就他们的心愿(诗一四五19)。“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约七17)。“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他出现确如晨光”(何六3)。哥尼流本来是个勇敢的军人,惯常应付危险,但这次骤然与灵界接触,却使他初时觉得极其惊怕!等他镇定下来了,就问说:“主阿,什么事呢?”天使就告诉他神要借着一个称呼彼得的西门,来使他得到他所祈求的光照和引导,那个人是住在约帕海边一个硝皮匠的家里。

在这里我们看到,神不差派天使向世人布道,或将国度的奥秘教导圣徒,这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来二16)。神可以在每个主日打开天门,差派成队的天后来教导、感动我们,但他却不这样作。宝贝是放在瓦器里的。他拣选满有人性缺点的男女,作他的使者派到人间。“他又对我说,人子阿,我对你所说的一切话,要心里领会,耳中听闻。你往你本国的子民那里去,对他们讲说(结三1011)。彼得所讲的一切道,天使几乎都能讲出来,甚至还能讲得更多;但神只差派天使,去告诉哥尼流,派人去找一个渔人——使徒。布道家腓利虽然住在那个城里,但天使并不叫哥尼流去找他,因神没有得到彼得所看见的异象给他。我们务要记着,我们所经历的灵程训练,是神仔细安排的,好叫我们合乎主用,并预备我们有丰富的同情心和理解力,去传达他的信息。“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太十27)。

二、约帕:正午十二时。哥尼流立即照所看见的异象行事。天使一离去,他就叫了两个家人,和一个虔诚的兵来,派他们去约帕。他们对于他的宗教信念都是同情的。他们当天下午就走了一段路程,第二天正午时分就赶到了。

彼得正从异象中清醒过来。前面已提过,他魂游象外时,看见被赎世界的异象,神指示他不可称任何人为俗或不洁的。他自然明白,如果洁净和不洁净的动物的界线已经废除了,希伯来人和外邦人的界线也当然要照样废除。横阻在当中的隔墙已经拆掉了,神的恩典已溢出原先限制它的堤岸了。救恩像雨露一样公平无私,不受界线所限制,对于相邻的田地,无论是义人所有或不义的人所有,是为奴的所有或自主的所有,是撒到玛利亚人所有、外邦人所有、或犹太人所有,它都用同样的爱滋润它们。

以个人的经验论,在我们还没有踏上一条未识的道路之前,让我们先等候敲门的声音,和圣灵清楚的命令,来证实我们所看见的异象。彼得因这三件同时发生的事得到了鼓励和保证。“彼得还思想那异象的时候,圣灵向他说,有三个人来找你。”从这样的连接里,我们绝对不可忽视其中异象和责任的关系。我们总是站在两者之间。我们各人都有异象,无论清楚或模糊、白昼或黑夜、光辉美丽或昏暗不明,但每个异象赐给我们时都连带有要我们帮助者的敲门和呼求:有的是送电报者紧急的敲门声,有的是老人或小孩轻轻叩门声。没有任何异像是不牵涉到工作的,不然我们就变成作梦或幻想的人了。没有任何工作是无异象的,不然我们就好像是被催赶、哑口不能言的畜牲。当你不知道所看见的异象是否来自神时,就要等候他进一步借着环境将他的旨意指示你。要倾耳而听下面街上三个人的叩门和喊叫的声音。当你已经确知到了这个地步时,再等候圣灵微声对你说:“起来,下去,和他们同往,不要疑惑;因为是我差他们来的”(徒十20)。

彼得的一切猜疑都消失了。他也不再犹豫了。他请那三个人进来,与他们一同吃所预备的饭,留他们过夜,次晨与他们一同往该撒利亚去。他们一定是绕地中海海岸的大路走。彼得还带了六个信主的犹太弟兄一同去,他分明知道他这一步行动是要受到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领袖们详细查问的。这十个人走了一天多,在彼得看见异象之后的第三天早晨,他们才到了该撒利亚—— 一座有很多大理石宫殿的城市,也是罗马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如果当时有人告诉那城的居民说,将来世人对于这城市最注意的一件事,就是它曾与一班疲惫的旅客有关连——那些旅客在主后四十三或四十四年的一个早晨,经过城门,进入罗马的兵营里,与一位指挥官会见——居民一定不肯轻易相信的。如今该撒利亚的故址只有几处废墟证明它曾是希律的城,在那里,彼得和他的同伴开始了一个影响全世界的运动。

三、该撒利亚:午后三时。哥尼流似乎一直是他的亲戚和近友的宗教圈子的中心,他已经把日前所经历的事告诉了他们,并请他们同来分享天使保证他将要得着的帮助。他们都仔细地计算了使者带同所期待的客人回来的时间,所以时候一到就有好些人在他的家里聚集。据他自己说,他们都在神面前,要听主吩咐他仆人的一切话。

一听说那班人已经到了,哥尼流就到外门去迎接;他用虔诚恭敬的心俯伏在这位神所派来传信息的人脚前。彼得立刻屈身拉他说,“你起来,我也是人。”如果后世每一个教会领袖都效法彼得的单纯和谦卑该多好!当他们一同走进众人在等着的大厅时,彼得边走边与哥尼流亲切地交谈,使哥尼流觉得极其自然,而能把邀请彼得到来的奇妙经过详细地述说一遍。他说完了话,又加上一句,“你来了很好”——这是他周围许多人共有的心声。于是在敬畏的静寂中,充满属灵的气氛里,彼得意识到圣灵的同工,就开口讲话。

他的讲词分为明显的三段。他又讲人所熟知的耶稣故事:他虽然极其谦卑,但却是万有之主。他特别为主的复活作亲身经历的见证——“我们这些在他从死里复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的人”。最后他宣告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他一句也没有论到割礼的事,也没有说起外邦人必须经过会堂才能进入教会。他没有提及亚伯拉罕,也没有提及摩西。罪得赦免的惟一条件,乃是信那个被犹太人挂在木头上杀了,但神却使他从死里复活的耶稣。这恩典是赐给各国敬畏神和行公义之人的;无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他们都可以来得神的赦免和平安,“这恩典是他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弗一6

这篇简单的讲词并没有辩才或饰词。但彼得一开口讲话,就使听众大受感动,像夏日的微风吹动田禾沙沙作声一样。神的灵似乎急于立刻工作,而把彼得轻轻地推在一边。五旬节那天,使徒有充分的时间来发挥他的论证,并把他的劝告深深地敲进人心;但这次却不需要了。“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天上并没有惊人的响声下来,也没有像火焰的舌头,但却有说方言的恩赐。和彼得同来的六个弟兄,听到他们说方言,称赞神为大,就都希奇。

彼得看见了这个场面,就使他回想起五旬节的光景。后来他在叙述这事的时候说:“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我就想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神既然给他们恩赐,像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我是谁,能拦阻神呢?”(徒十一1517)。他们同样地定睛望天,同样地快乐注视耶稣的脸,同样地开口述说他的荣美,同样地意识到超然的能力。所有的人,本来是单独的个体,现在却忽然结为一体,成为一个教会了。

这样的场面难道不会使我们得到充分的鼓励么?圣灵的降临——首先是五旬节降在犹太人身上,其次在哥尼流家里降在外邦人身上—— 一方面可以说就像主的诞生那样不能重演;但另一方面也可说是外邦人个个都能有被圣灵充满的经验。亚伯拉罕的福分,因基督耶稣已经临到外邦人,“使我们因信得着所应许的圣灵(加三14)。我们如何因信得着耶稣的救恩,我们也可以如何因信得着圣灵的一再充满。但这样的信必须带有完全顺服的意志,和借着圣经与神虔敬的交通。各位读者,何不再研究一下加拉太书第三章,而根据第十四节要求承受各人的基业呢?我们岂不是与基督同作后嗣么?我们可能没有情绪上的反应,但倚靠信心是不会蒙羞的。但愿每个牧师教师,都能充满到一个地步,在他一开口讲道时,圣灵就立刻降下来。据说芬尼(Finney)有一次经过一个工厂的时候,一个女工恶意批评他,被他无意听到了,他转过头来看她一下,她就立刻深深地为罪自责而大哭起来,随着感动了其它的工人,使整个工厂都成为痛哭祷告的所在。“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我们得着了那样的恩赐了么?我们若得到了,就必有下面五件事可作测验:

(一)主耶稣必在我们的生活上与我们同在。

(二)祷告生活必越来越实际。

(三)己的生命必常被钉在十字架上。

(四)在事奉上必有无误而安静的能力。

(五)恩慈仁爱的灵必然明显地表现在我们的言语行为上。

我们得着了这恩赐没有?若没有的话,是为什么缘故?“口渴的人当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启二十二17),那水是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的。

在哥尼流和他亲友的例子中,他们接受灵洗之后,立即接受水洗。里面的蒙恩必须由外面的行动加以印证。彼得自己不为他们施洗——保罗以后也守这法则——大概是要避免让人以为宗教的仪式可以借着主礼的人而变成特别神圣的缘故。所以他就将这事交给从约帕同来的六位弟兄去作,由他们完成公开接纳这些外邦门徒加入基督教会的仪式。今天行于该撒利亚的,不久就要行于罗马了!

四、来自耶路撒冷教会里的诘难。彼得所作的事情不久就传到耶路撒冷了,于是他立刻回去把自己的感想和经过向他们报告。不仅耶路撒冷,连全犹太的众弟兄也都听到了外邦人领受神话语的消息。我们可以推想到,那消息已经引起了极大的激动,也可能惹起了误会。在教会领袖认可彼得的行动并欢迎新归主的信徒之前,他们必须对于这种重大的改革,加以慎重的考虑。路加告诉我们,当彼得到了耶路撒冷的时候,“那些奉割礼的门徒”就和他争辩(徒十一2)。从这件事我们可以想到教会里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有力的保守派,他们以后给教会添不少麻烦,并顽固地主张外邦人必须服从犹太人的仪式,然后才能加入他们的团体。他们提及那些曾与彼得一同吃饭的未受割礼之人时,语调充满了傲慢轻蔑。

彼得详细地叙述事情的经过,回答他们的指责。彼得若曾得着天主教所相信他握有的绝对权柄的话,他就决不会让弟兄们命令他来说明,也用不着在他们面前辩护自己的案件,更不需要找证人来证明他的实情了。他一定要维护他的最高权威,用高压的手段通过这件事。但他并不那样作,只把大家的思想从人转移到神那里去。圣灵的降临,恰恰像他们自己从前所经历的一样,就是神在辩明他的行动。“神既然给他们恩赐……我是谁,能拦阻神呢?”对于相信的外邦人,圣灵所赐给的印证,正如他所赐给相信的犹太人一样。不论有没有任何仪式,信就是足以得着这印证的条件。所以,“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加五6)。“众人听见这话,就不言语了;只归荣耀与神,说,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徒十一18

然而这问题在教会的第一次会议中争辩得极剧烈,详情载于使徒行传第十五章。彼得在那里又讲出他的奇妙故事来证明鉴察并知道人心的神,已经为哥尼流真实的信心作见证,把圣灵赐给他们,正如赐给初期的门徒一样。至少他对希伯来人和外邦人一体看待。他们的心同样是因着信而得洁净就够了。为什么还要把难当的仪式和禁例的轭放在他们的颈项上呢?那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的(西二23)。彼得确信外邦人和犹太人得救,一样都是因着信,和本乎主耶稣的恩,完全无须倚靠任何仪式规条。

这些话都是很宝贝的,但这番话和他们会议的决定,都未能解决教会中两派的斗争。保守派的见解后来很得势,保罗在加拉太书第二章告诉我们说,彼得都怕他们,甚至巴拿巴也都屈服了。于是轮到年轻的保罗起来,惟护老使徒在多年前所勇敢提出的意见。他当面抵挡彼得,因他有可责之处。保罗严厉地对付他,因那是必须的。彼得后来的缺点倘若无人指责,他的榜样和影响力就不会成为一个基石,而会导致福音的混乱,并成为信心软弱的人跌倒的绊脚石。

我们要感谢那位为外邦人作使徒的保罗,他一生饱经患难,坚决不动摇。忠心护卫一个可能是学自彼得的原则;对这原则,他曾用宝贵的话向迷途的朋友说:“我们这生来的犹太人,不是外邦的罪人,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二151620)。── 迈尔《圣经人物传──彼得》

 

基督教阿们网